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杀人偿命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是被人们普遍认为合乎寻常之理的?”
宋濂说道:“没错,刚才陛下谈到兼并良田。这件事就不合乎寻常之理,因为世人不认为这件事应该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发生。但它却发生了,它就不合理。”
“有点道理啊!”刘文静深吸了一口气,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论,“合乎常理,就是大部分人认为的?”
“没错。”
“可最近苏常新政发布后,朝堂上大部分人都认为不合理。”
“他们不是大部分人。”
“那各州郡的官员和世家也反对,认为不合理。”
“他们也不是大部分人。”李彦接过话来,“大部分人的前提是天下人!而不是少部分权贵公卿。”
“明白了,就是天下大部分人认为的事情,就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也不是。”李彦说道,“天下人大部分人认为该尊崇礼数,但礼数乃是儒家之道,而非自然之道。应该再加一个前提,亘古以来,大部分人认可的一件事,才是自然之理。儒家礼数是一千年前开始的,在那之前,天下人尊崇的是德。”
“陛下所言极是。”宋濂称赞道,“自然之道,便是亘古之道,太初以来,太阳东升西落。鸿蒙之时,杀人偿命。道生一一生二,无穷演化,皆为道。太阳东升西落为一,杀人偿命为二,均田为三。此皆为道。”
“那这样岂不是乱套了?”
宋濂道:“杀人不偿命,肆无忌惮并田,才会乱套。无论他们如何粉饰,杀人就应该偿命,贪污就应该受到惩罚,并田就应该遭受遏制,欠债就应该还钱。这就是治国之理!”
随即,宋濂补充道:“此次地方无论多少官员反对新政,都应该坚持!因为它合乎自然之道,它的结果,是大多数人认可的。”
最后,李彦感慨道:“这个世界有太多人为一己私利想要混淆视听,大道至简!该灭的要坚决灭掉!”
“既然道解释清楚了,那我们该用哪些术呢?”刘文静像个好奇宝宝一样问道。
术一定是在道的指导下的,道就相当于给治国定调。
“陛下要富国强兵,自然是增收国库,操练新军。”宋濂说道,“增收国库,有两种术,一种是国富民穷,一种是国富民富。”
“国富民穷与我们刚才讨论的自然之道相违背,是以我们要走的是国富民富。”说到这里,宋濂看着李彦。
“说的对。”李彦点头说道,“国富民穷,可强军,但不可一直强军,到民力匮乏之际,便是国弱军疲之时。我们的志向并非抗魏,而是一统天下。这一统天下之路,曲折漫长,绝非吸食民力以富国便可为之。只有民富,国才可如同那汉江之水,浩荡百川!民富国强,军可百战。”
宋濂笑道:“陛下圣明!”
公孙赞见皇帝与宋濂聊得如此投机,心中悬着的那块石头彻底落了下来。
“既然是国富民富,即天下之财不可过于集中。所以遏制并田,均田乃是其一。”李彦说道。
与宋濂一聊,此人的治国之策与自己不谋而合。
他更加确定宰相非宋濂无疑。
“兴商是为其二。”宋濂道,“商业之兴,资财源源流通。流通于民间,则民富。民富有二,一是商人富,二是工人富。”
“等等!这有问题!”刘文静道,“若资财都到了商人和工人那里,那朝廷和农民怎么办?”
“朝廷有税收,农民剩余粮食可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