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姓李。”
“哦,李兄,在下高庆,怎么之前没有见过李兄?”
“我不是这里的学生。”
“难怪,那李兄来此作甚?”
“当然是来这里找月灵的。”刘文静在一边插嘴道,“月灵已经答应我们家郎君,准备生他个八九个孩子!”
“你闭嘴!”李彦转身道。
沈月灵一听脸更红。
高庆一听顿时急了,他说道:“李郎君出身如何?”
“为何问出身?”
“沈小姐的兄长沈彬现在是太府寺卿,李郎君要娶她,至少要门当户对,我父亲是姑苏郡太守高允。”
“哦,原来你是高太守之子。”李彦点了点头,“对了,你刚才说解开了工部的题目,是关于火药的,是怎么一回事?”
“那是机密!”
高庆有些敌意地看着李彦:“郎君尚未自报家门。”
“为何一定要自报家门?”
“追求沈小姐,总得有个身份吧?”
“没有身份就不能追求吗?”
“能,与荆州、洪州以及魏国相比,姑苏大学讲究的是不看门第。”高庆一本正经地说道,“但没有门第,与沈小姐似乎也不合适,我这话没有瞧不起无门第之人,但确实不合适。”
“追求沈小姐一事,咱们先放一边,日后再谈,你刚才说的解开工部题目,是何意?”
“你是这里的学生吗?”
“不是。”
“你是这里的老师?”
“也不是。”
“那你不能知道。”高庆摇了摇头,“我说了,这是机密。”
刘文静立刻在耳边小声提醒:“火药配方,工部下发到姑苏大学解题。”
这事李彦当然知道,那个一硝二硫三木炭是口诀是非常粗糙的,他虽然跟陈凌说了这事,但工部却无法立刻制造出来。
或者说,按照这个比例,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火药出来。
现在已经成型的火药,是工部经过大半年的反复配比做到的,但威力依然有限,最多能做到宋朝霹雳火炮的地步。
那种级别的威力,可能比21世纪过年玩的震天雷还小。
对于个体威慑力当然足够,可真的放到金戈铁马的战场上,就远远不够了。
李彦前世虽然是科技公司的老板,但他是地道文科生出身,经济、管理、政治等等玩得溜,理科这方面还真不是他的专长。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工部拿着他那不靠谱的配方,日夜辛苦地配比。
工部的人才终究是有限的,于是便将皇帝的原始配比放到了姑苏大学和江宁大学。
毕竟这两所大学在入学的时候,已经对专业做了筛选。
想看看民间有没有这方面的天才人物,能快速做出更合理的配比。
这事陈凌提报过,还是李彦亲自通过的。
作为21世纪的人,深知社会创新靠的不是一小撮官僚,而是多元化。
多元化意味着让更多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参与进来,诞生出更多的可能性。
人类的创造性,与身份、血统、喝什么酒没关系。
一个山村最穷苦人家,也可能诞生影响世界的科学家。
有很多人天赋异禀,只是被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锁死了而已。
是否担心被魏国细作拿到手?
魏国能拿到的也就只有一硝二硫三木炭。
这个比例拿过去,魏国如果不多次实验配比,也是一抹黑。
至于一小部分官员表示配方不应该出工部,哪怕是原始配方也应该绝对保密,因为魏国哪怕是拿到原始配方也可能多次尝试后造出火药。
在儒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里,有一个普遍的严重的心理:极端保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