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越州呢?”公孙赞突然说道,“就我所知道的,越州就有不少铁矿,主要在建安郡一带,只不过那里大部分都是南蛮,朝廷在那里其实说不上话。”
“说不上话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要说得上话。”李彦来回走了几转,说道,“给常瑜十艘大船,让他出汉江,沿海南下,在建安郡登陆,先和当地南蛮谈一谈,如果对方不同意,就打到他们同意为止!”
“南蛮之地多山地,王师在那里未必能占到优势。”
“不是有火药吗?第二代火药的威力可以了,制造一批霹雳炮,此火药便于携带,适合防守和山地作战,正好可以训练训练新设立的火器营。”
大臣们对视一眼,宋濂说道:“可以试试。”
现在恰好是夏魏议和的关键时期,魏国短时间内不会再大举进攻。
第二代火药是可以大规模投入战场的,眼下正好是禁军试练的大好时机。
“那就这样定了!”
等出了工部的时候,在回去的路上,宋濂提到:“陛下,这是三镇今年调运的粮食,一共调运了五百万石,三镇民力有所恢复,但想要恢复到之前,恐怕至少要五到十年,明年可能还需要调度如此多的粮食。臣现在担心的是,持续抽调,会影响粮价。”
李彦看完后沉思片刻说道:“苏常的粮食不够吗?”
“要供给三镇是不够的,京畿的粮食也不够了。倒是洪州的田亩众多,但臣派人去洪州买过粮食,不尽如人意。”
“朕如果没记错,洪州一州之地有一千万亩田。”
“是的,不过这恐怕只是朝廷统计到的。”
“不急,三镇粮食今年应付过去了,这笔账咱们慢慢算。”
粮食这东西是商业社会的基础,粮食如果不够,没办法发展商业,只能先乖乖种地。
太康六年,十一月初五。
姑苏学院山长王儒经过三司会审之后,被判处死刑,当天被押送到城外。
一路上,街头站满了围观的百姓。
人们大骂王儒是无耻小人。
也有许多儒生为王儒喊冤,甚至有一些人跪在大街上拦住行刑队伍的去路。
等到后来王儒被送到法场,还有人在刑场附近喊冤。
直到王儒的人头落地后,这些人喊冤的声音更大,更加激动。
王儒虽然死了,可民间却突然多了许多不一样的声音。
有人说王儒不是魏国的细作,他是大夏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是反对苏常新政的人,所以他必须死。
这种说法还认为王儒的死,是皇帝陛下用来震慑保守派的。
也有人说王儒就是魏国的细作,当年魏国南下灭吴的时候,王儒就跟魏国勾搭在了一起。
还说苏州今年其他官员的谋反,背后都是王儒指使,是为了配合魏国。
王儒该死。
当然,无论哪种说法,无论真相是什么,王儒的死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夏魏的矛盾,目前来看,是不可调和的。
甚至已经有人预言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夏魏之间一定还会有更大规模的战争。
但似乎很少有人看清楚真相,在街头晒太阳的人们并不知道,此时此刻,京畿、苏州、常州的织造司、纺织厂已经全线启动。
那些原本在家中纺织的女工,纷纷收到了工厂里的契约,将她们招聘到了工厂。
与此同时,苏州、常州的蚕丝商人们连夜开始准备货物,行驶在从苏常到京畿的船队没有停下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