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四十八章 惊蛰:阳光【1 / 1】

茹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吴叔的事,谢谢你。”陈今越说。

吴文明能留在村里,他很意外。

“谢我什么?他是云上村人,也是我的长辈。云上村是他的家,他住在这里,理所应当。”

“吴鑫走了之后,我是真怕他会想不开。老林来看我,我特别叮嘱他帮忙看着老吴叔。”

难怪那段日子林主任常来村里。李阿四疑神疑鬼,有一天悄悄对她说,坏了,阿囡,这个老林该不会是看上你了吧?要不他怎么三天两头往村里跑?这个狗生,他有老婆的,下次他再来,我拿扫帚把他扫出去!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他敢惦记他领导的女朋友。

现在想起来,真荒唐。

刘清宁的耳尖冒了点红晕。

陈今越没察觉,还在感慨:“后来看到老吴叔能走出来,还这么积极地帮你修房子建民宿,用个不恰当的词,我老怀安慰。”

“开发云上村也是吴鑫的梦想,老吴叔之所以能振作起来,是因为他对吴鑫的爱,他想替吴鑫完成他的梦想。”

这几个月,老吴叔没日没夜的扑在工地里,只要是工地里的事,事无巨细,他都盯得紧紧的,甚至好几次,刘清宁都觉得可以点头过关了,他还坚持要施工方一改再改,险些逼得人家撂挑子不肯干了。

最严重的那次,包工头甚至抄起了水泥铲要跟老吴叔干架,刘清宁拉都拉不住,幸好李阿四路过,拼命抱住施工头,拖到一边,又是赔笑脸又是敬烟,两个人在一旁嘀嘀咕咕了许久,包工头才黑着脸走过来,一声不吭,招呼手下的兄弟照着老吴叔的要求改了。

后来刘清宁问李阿四。

“阿四叔,你跟包工头说了什么,他怎么就消了气了?”

“我能说什么,我就把老吴头死了儿子的事说了,对方看他可怜,不跟他计较。”

“不止吧?我看你对着他赔了好多笑脸。”刘清宁打趣他,“你不是很讨厌老吴叔,恨不得他早点死吗?怎么现在又开始替他说话了?”

李阿四脸红到了脖子,嘴硬:“谁替他说话?我是为了我们村子。村子建民宿,多大的事!别给他这个老狗生给搅黄了。我这房子还占股份呢,我是为了自己赚钱!”

“是是是。”

“嘿,你个阿囡,你别不信!”

“我信!”

“我管你信不信!”李阿四被刘清宁笑得心虚,嘟囔着躲到一边去,想抽烟,摸了半天口袋,摸出一个扁扁的空烟壳。

“倒霉!”李阿四愤愤地捏扁了烟壳往地上一扔,“前天吃酒刚分来的两支万宝路!全给那小子抽了!”

“别心疼,下回我还你一包。”

“那行!”李阿四砸吧着嘴,又开心了。

从那以后,工地上的人仿佛都有了默契一般,虽然谁也没说什么,但干起活来都特别仔细,哪怕是有时候面对老吴叔一些吹毛求疵的要求,尽管拉着脸,也是尽量满足。

陈今越听完,笑了。

“阿四叔那个人,嘴硬心软。其实,这个村子,又何止是吴鑫一个人的梦想呢。”他转头,望着身后的村子。

夜色正浓,月光皎皎。

前年秋天,他第一次踏进云上村,那时候这个村子简直可以用断壁残垣,荒草丛生来形容。到如今,不到两年的时间,村子变了个样。

“是啊。这个小小的村子,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刘清宁也看着村子。

这段日子,她经常坐在村口大樟树底下,从这个角度,几乎可以看见整个村子,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老房子。

日复一日,村子一点一滴的变化,她都刻在了脑子里。有时候会拍照片,发给陈显华,发给李妙妙,发在朋友圈里。

村子的每一个新变化,都牵动“股东”们的心。

“村子开业了,有信心吗?”

“说实话,不太有。”刘清宁如实回答。

云澜山居刚刚开业,没有名气,自然也没什么客人。虽然县里的融媒体,文旅局帮忙做了一些宣传,也陆陆续续有周边的客人来问,但真正预订房间的人并不多。

她心里明白,依靠政府的宣传不是长久之计,要真的把云澜山居的名气打出去,还得多在网络上宣传。

云澜的资金并不多,几乎全都投在了民宿的硬装软装上,再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来砸钱买广告做宣传,只能靠自己做。

在装修村子的过程中,刘清宁学着李妙妙的样子,每天坚持拍视频拍照片,继续经营云上村的社交媒体账号。

刚开始的时候,她常请教妙妙。可妙妙也很忙,她工作那家公司,老板是个年轻的摄影师,在业内小有名气,这半年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妙妙常常跟着天南地北地出差,朋友圈,小红书上发的照片光鲜亮丽,其实有时候忙起来,连续几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刘清宁不忍再给她添负担,只好自己琢磨,效果一般。她才发现,原来做自媒体运营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别说剪视频,光发图文,要配什么文字,要怎么吸引流量,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对了,文旅那边是不是帮你联系了几个体验团?”

“是。一个后天,一个下周一。”

这两个体验团是县文旅局帮忙联系的,是两个自媒体平台上的旅游达人组的团,这些旅游达人都有自己的自媒体账号,粉丝不少,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推荐,最起码几个月内的客源应该不用太发愁。

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把这两个团队接待好,通过他们平台把云澜山居的名气打出去。

为了这事,她和巧婷带着村里老老小小,十多名员工排演了许多次,把各种可能的问题,客人可能会提出的需求都预先设想了一遍。

她想把一切做到尽善尽美。

月光如水,洒在老屋的青砖瓦上,黑色的瓦片上蒙了一层淡色的银光。每栋老屋瓦下的屋顶,都挂上了一盏竹编的花草纸灯笼,透着微弱的光。

陈今越收回视线,目光落在刘清宁的身上。晚风吹着她鬓角凌乱的发丝,时不时扫过她的肩膀。

她瘦了许多,也黑了一些。

永梅阿婆见了他,总要跟他念叨。“天天扑在工地里,饭也不记得吃,三顿并两顿。我阿囡本来就瘦,这一下真是只剩一把骨头了。我跟她讲不听,你的话她听,你帮我说说她!”

他也心疼,可每次见到她,总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半年来,很多次自己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的时候,他瞪着窗外的蓝天发呆,就会想起那日,乌云蔽日,她就站在窗口,对他说,总有十分的光明在天外,因为太阳就在那里。

然后,云开日出,她逆光站在光芒里,转头兴奋地冲他笑。

“你看,阳光!”

那一刻,他真觉得她的笑比阳光更耀眼。

有时候陈今越会想,是他把她拉到这个“坑”里的。如果将来村子真的不赚钱,他不知道怎么怎么面对她,所以他拼了命地想办法,能给村子找的资源,他拼命去找,能给村子拉的资金,他竭尽所能地给。

只是世上的事不是尽力就能成功。

“一定会成功的。”他说。

刘清宁也收回目光,转头,对上他的视线。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