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6章:打小就聪明【1 / 1】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刚踏入中院的门槛,李辰溪便看到了顾师傅他们正忙得不亦乐乎,他赶忙上前,热情地派发香烟。

这些日子他买了不少烟,虽然自己不常抽,但总乐意与人分享。一支烟下肚,大伙儿干起活来似乎更有劲了。

中院的妇女们见到李辰溪回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她们可都记得,之前正是从李辰溪那里买到了“低价”的玉米粒,这才大大缓解了家里的困境。这份恩情,她们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辰溪啊,咱们院里就属你最有出息了!”二大妈夸赞道。

李辰溪被厂里嘉奖表扬的事情,早已在整个院子里传得沸沸扬扬。

昨晚,院子里那些与李辰溪年纪相仿的青年,都被家里人好好地“教育”了一番。

“辰溪这孩子啊,打小看着就机灵,脑瓜聪明得很!”又一位大婶点头,跟着应和道 。

李辰溪听着这话,心里有点五味杂陈。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还有点刺耳呢?

这不是棒梗他奶奶的台词嘛!哎呀,他可受不起这种“五星好评”啊!

于是,李辰溪赶紧应付了几句大妈、大婶们的话,巧妙地岔开了话题,生怕自己被贴上“打小就聪明”的标签。

恰在此时,后院的三大妈踱步过来,告知李辰溪,他交代要做的东西,今天就能完工。

“对了,你三大爷让你赶快回厂里一趟,听说有领导找你。”三大妈补充道。

她满心都是羡慕,暗自嘀咕,自己咋就生不出这般优秀的孩子呢?她膝下四个孩子,老大和老二跟李辰溪年纪相仿。

老大虽说也在钢铁厂上班,进厂时间比李辰溪还早,可到现在还只是个学徒。

老二呢,是个靠搬煤糊口的散工,一天拼死拼活才挣七毛钱。跟李辰溪一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

“好,知道了,三大妈!谢谢您呀!”李辰溪感激地说道。

随即,他便出门往钢铁厂赶去。

路上的时候,李辰溪碰到了院里的哥们李友德。他们曾经是同学,关系很不错。此时的李友德灰头土脸的,看起来有些疲惫。

李辰溪记得,李友德没个正式营生,在外面靠扛大包当散工,一天下来也就挣几毛钱。

他家境艰难,父亲在机器故障里丢了一条手臂,虽说厂里给了赔偿,可只能换个岗位,收入锐减。

母亲又身患疾病,常去前院一大爷那儿买药,日子愈发捉襟见肘,李友德母亲甚至一度想轻生,不愿拖累家人。李友德还有两个妹妹,最小的才七岁 。

“友德,你小子今天咋不出去啦?”李辰溪停下自行车,关切地递过去一根烟 。

望着一同长大的李辰溪骑车去上班,李友德眼中满是艳羡之色 。

他接过李辰溪递来的烟,由衷地恭喜道:“辰溪,听说你受表彰了,连跳两级涨了工级,太牛啦!真得恭喜恭喜!

今天活儿不多,扛了一阵就没了。瞧瞧,还是你厉害!啥时候摆桌,咱哥俩好好喝两杯庆祝庆祝?”

李辰溪瞧着李友德那副明显没吃饱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感慨。他当即点头,十分爽快地应道:成!等我从厂里回,咱俩去东来顺搓一顿涮羊肉!

这话一出,李友德瞬间口水直流,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已经半年没有吃过肉了,别说吃肉,连窝窝头都吃不饱。可自家条件摆在那儿,他也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

“真的吗?”李友德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李辰溪无奈地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回应:“哪来那么多真假的疑问?等我回来,正好也有事儿要跟你唠唠。对了,把大鹏那小子也喊上。”

“好,我现在就去找大鹏。”李友德兴奋地答应道。

他们三人是一块儿长大的发小,可如今也就李辰溪有了出息。

李友德没个正式工作,好在还有散工能打,挣点辛苦钱勉强维持生计 。

而大鹏那小子,离开学校后就成了社会游民,前段时间还看他跟人家打架斗狠,受了伤都不敢跟家里说。

李辰溪回到钢铁厂后,直奔采购科而去。

王股长一眼瞧见李辰溪,快步上前,重重地拍了下他的肩膀,佯怒道:“你这小子,深藏不露啊!居然还会搞发明,都不跟我透露透露!”话虽这么说,可谁都能瞧出,他此刻心情格外畅快。

李辰溪赶忙解释:“股长,我真没藏着掖着。弄出这压水井,起初就是想让我爷爷奶奶用水能轻松些,完全是凑巧弄成的。”

王股长听李辰溪这么一说,倒也没有怀疑什么。他打听到的消息显示,李辰溪搞出压水井确实是为了他爷爷奶奶。

但不管过程如何,这压水井确实发挥了大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干旱的情形下。他们采购科,乃至整个钢铁厂,都因这事儿风光了一把。

“甭管是潜心钻研,还是碰巧做成,总之你小子的嘉奖批下来了。走,跟我去郑科长那儿。”王股长一边说着,一边推着李辰溪朝郑科长办公室走去。

郑科长的态度比以前更加和善了,他热情地接待了李辰溪,并领着他去见丁主任。

郑科长冲王股长摆了摆手,说道:“这儿没你事儿了,你先回去吧。”

王股长闻言,不由得愣了一下。

……

王股长愣在原地,心里嘀咕着:“这就过河拆桥了?真是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啊!”

李辰溪则跟着郑科长来到了丁主任的办公室。丁主任热情地给李辰溪泡了杯茶,不过不是什么好茶,而是高碎——一种茶叶末。

丁主任耐心解释道:“高碎,也叫高末,还被称为劳保茶。

说白了,它就是茶叶店筛茶过程中筛出来的茶叶末。

过去,京城的穷苦百姓没钱买好茶,却又钟情喝茶,于是茶叶店便把这茶叶末拿出来售卖,美其名曰高级茶叶末。

这样一来,平民百姓既能品尝到茶的香气,又能维护老京城人的颜面。”

在物资匮乏、供应紧张的年月,就连丁主任也难以喝上品质优良的茶叶,平日里只能将就着喝高碎。

李辰溪又把自己的初衷和搞压水井的过程讲了一遍。

丁主任听后,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年轻人就该有这股子机灵劲儿,平常就得多动脑子琢磨。走,我带你找胡厂长领奖去。” 丁主任边说,边转头吩咐郑科长:“这儿没你事了,你先回吧。”

郑科长闻言,心里也是一阵无语,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

李辰溪差点没忍住笑出来,这场景真是太逗了。

李辰溪跟着丁主任来到胡厂长办公室。胡厂长先是关切地询问了李辰溪的近况,接着高度肯定了他在工作中的表现与贡献,一番鼓励后,便将奖励递到李辰溪手中。

这里面有上级拨发的500元奖金、一张荣誉奖状,钢铁厂也另有表示:100元奖金,一个印着厂徽的搪瓷茶缸、一个崭新的暖水壶,还有不少粮票、肥皂票、布票。李辰溪定睛一瞧,竟然还有一张收音机票!

“太感谢您了厂长,往后我一定更努力,给咱钢铁厂添光加彩!”李辰溪满脸激动地说道。

胡厂长满意地点点头,又转身叮嘱丁主任,一定要重视、爱护李辰溪这样的年轻人才。

他听说,有大学教授瞧上了李辰溪,劝他去深造呢。这要是被挖走,钢铁厂可太没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