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桂芳啊,你家女婿是真的发达了,我刚才看到他骑着自行车回来的!”黄兰的父母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热心的村民,这消息让他们俩惊讶不已。起初,他们还半信半疑,但这话听得多了,也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发达?说不定那自行车是借来的呢!”黄兰的父亲嘴上虽这么说,但心里却也泛起了嘀咕。
两人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便回到了家。一到家门口,他们果然看到了一辆自行车停在那里,女婿李旭强正仔细地擦拭着。
“旭强,你怎么来了?”黄兰的母亲高兴地迎了上去。
李旭强抬起头,笑着回答:“好久没回来了,有点想念您二老。岳母,杏花村的压水井怎么不多打几口呢?”他一边进屋,一边询问起村里的情况。
“我们村挖出一口大泉,泉水很足,暂时不用担心用水问题。”岳母笑着解释道,这也算是村里的一件大喜事。
李旭强闻言点了点头,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大前门香烟,给老丈人递了过去。
这次他陪妻子回娘家,特意准备了两包烟,经济烟是准备发给村里人的,而这大前门则是专门给老丈人他们的。
“哟,这是真发财了呀?连大前门都抽上了?”老丈人看到香烟的牌子,忍不住问道。
李旭强摇了摇头,笑道:“岳父,这自行车是我侄子的。”
“那你侄子可真有出息。”老丈人夸赞道。
李旭强更加得意了,继续说道:“是啊,就连那压水井都是他发明的,国家和厂里,还有街道办都给了他奖励呢。”
这话一出,老丈人两口子顿时目瞪口呆。
他们对于女婿有个非亲生的侄子这件事是知道的,之前还因为女婿要照顾两个老人而有点怨言,觉得他们一家过得都不容易,还自找苦吃。
“压水井是你那侄子发明的?”老丈人难以置信地问道。
李旭强得意地笑了笑,说道:“是啊,奖金都好几百元呢!不过这辆自行车不是他买的,是他爹留给他的。现在我们家因为辰溪,也过得还不错。”
他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在岳父岳母面前炫耀,而是想证明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没有让他们的女儿跟着自己吃苦。
而现在,回报终于来了。
因为这事儿,李旭强可没少被村里人羡慕,都说他眼光毒辣,当初傍上了李辰溪的爷爷奶奶,如今总算是熬出了头,过上了好日子。
黄兰的父母,也就是李旭强的岳父岳母,听到这些议论,不禁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
“爹,娘!快进来。”这时,黄兰拿着扫帚从屋里出来,热情地招呼着父母。
等父母进屋后,黄兰便开始从袋子里往外拿东西,首先是两罐黄桃罐头。
“娘,这是旭强的侄子辰溪让我们带回来的,让你们尝尝鲜。”黄兰边拿边解释道。
一看到黄桃罐头,两老就不淡定了。这玩意儿在城里都是稀缺货,更别提在这农村了,就算是去安平公社的供销社,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这么贵重的东西,你带回去。”岳父岳母连忙推辞。
李旭强见老丈人脸色严肃,便开口替妻子解围道:“岳父,我那侄子辰溪不差这个,他在钢铁厂当采购员呢。他特别喜欢我们家的三个孩子,知道我们要过来,就特意让我们带上这些罐头,不带还不行呢。”
黄兰也附和道:“是啊!还好当初我们帮忙照顾叔婶他们,现在辰溪有出息了,连带我们家也跟着享福。就像来福,他在学校……”说到这里,黄兰突然意识到好像说得太多了,于是赶紧闭嘴。
李旭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轻咳了两声,打断了黄兰的话。
黄兰立即住了口,她明白透露学校的事情可能不太好,或者说没必要。
毕竟杏花村也没有那种能力和实力去模仿。
见女儿这样,老两口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感慨和愧疚,没想到他们当初的劝说,差点让女婿一家失去了这个大好的机遇。
虽然黄兰没有继续谈论学校的事情,但她还是透露了一些未来的打算:“以后啊,等来福长大了,辰溪还会安排他进城工作呢。来才喜欢做饭,辰溪也打算以后给他介绍个厨子的师父,让来才学厨。”
她爹娘再次陷入了深深的震惊之中。
城里的工作,那可是千金难求的机会,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安排的?
而女婿的侄子,竟然能为三个孩子做到这种程度,这种待遇,绝非一般的喜爱所能及。
要不是知道那孩子是个发明压水井的天才,他们真要怀疑这是不是在吹牛、画大饼了。
说着,黄兰又从袋子里拿出腊鸭,她爹娘却没啥特别的反应。
毕竟,连两个孩子的未来都有了着落,两只腊鸭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们心中满是侥幸,庆幸女婿当初没有听他们的劝,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如今终于有了好回报。
谁能想到,那孩子的孙子竟然如此有出息?
“娘,还有这玉米,你放着慢慢吃。”黄兰边说边递过玉米。
她娘看到袋子里的玉米粒,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她最清楚家里的窘迫,这些年为了节省粮食,家里已经过得清汤寡水。
村里的食堂也越来越差,连口稀的都很难吃到。孩子们在家里更是饿得嗷嗷叫。
“好,太好了,多亏了小兰你。”她娘感激地说。
黄兰摇了摇头:“不是多亏我,是多亏我那侄子。否则,我们家也困难,根本帮衬不到爹娘你们。”
“替我们向你们那侄子说声谢。”她爹补充道。
这些东西,尤其是那半袋的玉米,对他们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它们意味着家里不用再饿肚子,意味着孩子们能有个更好的生活。
中午时分,黄兰的大哥、嫂子等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他们早就听到了消息,所以对小妹这次回来抱有很大的期望。
看到小妹带来的东西,他们都又惊又喜。
有了这些粮食和腊鸭,他们家终于不用再为吃饭发愁了。
两嫂子围着黄兰说好话,让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要知道,之前她们对她可是有点小嫌弃的。虽然明面上没说,但她能感觉到那种微妙的氛围。说到底,无非就是她嫁的夫家不怎么好,让人有点瞧不起。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她们开始围着她说好话,夸赞她三个孩子怎么聪明怎么可爱。
午饭吃的是玉米饼子,腊鸭和黄桃罐头都舍不得吃。
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的饭菜,他们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
毕竟,在这个缺粮少食的年代,能吃上纯玉米面的饼子,全村都没有几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