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峰载着李辰溪和张怡,三人一落座便即刻启程。
张怡头一回体验乘坐卡车,那份新奇劲儿简直按捺不住,一上车就像被注入了无限活力,东张西望,这儿摸摸那儿碰碰,兴奋得像个孩子。
李峰对此场景早已司空见惯,心底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得意。
他的确有得意的理由,毕竟在这个年代,想要成为司机,其难度不亚于攀登高峰。
司机这份职业炙手可热,民间甚至有句夸张的谚语流传:“喇叭一响,黄金万两;车轮一转,县长不换。”
要知道,如今手握方向盘的绝非泛泛之辈,开车绝非易事。
卡车司机是公认的专业人才,要想拿到驾照,必须通过严苛的政治审查,毕竟卡车稀缺,落入不法之徒之手后果不堪设想,还得经过系统的培训。
通常情况下,想要学车,得先在大单位的车队里做几年搬运工,得师傅瞧上眼了,才有机会跟着学习,跟着师傅跑上两年,学会修车,才能去参加驾照考试,进而成为副司机。
在这个年代,学车的过程可不比后世,头三年得从洗车、擦车、修车学起,还得忍受各种责骂,考验你的耐性和定力,之后才能进行静态体验,稳定下来后,在无人路段试驾,有师傅在一旁指导,慢慢才能独立驾驶,从短途开始,一步步适应长途。
李辰溪自己会开车,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更没有像没见过世面似的。
张怡好奇地问道:“李股长,你怎么对卡车一点也不好奇,难道经常坐吗?”
“还行吧!因为我也会开。”李辰溪淡淡地回答。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看来,比现在不知道好多少倍的车他都开过。
现在的车连助力转向都没有,全凭手臂的力量去转动方向盘,可以说,专业的卡车司机,个个都能练出“麒麟臂”。
张怡一听,惊讶得合不拢嘴,她可是头一回听说李辰溪还会开车。
“真的?”她满脸难以置信。
李峰其实是知情的,最近李辰溪已经驾驶过厂里的货车了。当时见他一副老练司机的模样,他们还惊讶不已呢。
身为司机,他们深知成为司机的不易,自己也是历经重重考验才坐上卡车司机的位置的。
“别开这种玩笑了,开车好像也没那么难嘛?”李辰溪轻松说道。
李峰和张怡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不太难?”
这话让人情何以堪啊!
显然,厉害的人做什么都厉害。在别人眼中困难重重的事情,对他来说却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
张怡由衷感叹:“李股长,你真是太厉害了,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如此完美的人,如果能成为自己的伴侣,那该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啊!
不过,张怡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知相貌平平,李辰溪恐怕是看不上她的。
“别这么说,我不会的东西多了去了,人怎么可能什么都会呢?还需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嘛!”李辰溪谦逊地回答。
就这样,三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很快便抵达了上水村。
上水村在模仿李家庄的道路上做得还不错,虽然进村的路没有李家庄那般宽敞,但相比很多村子已经好很多了。
他们进村时,正好看见上水村的村民在摘豆角,地上已经摆放了不少,显然已经摘了好一会儿了。
卡车驶入村庄,立刻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
要知道,这可是第一辆驶入上水村的卡车,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就连一些小孩子也不害怕,纷纷围上前来观看。
李辰溪见状,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连忙提醒道:“车还没停稳,大家快散开些。”
王村长一听李辰溪的话,连忙赶上前来,将围聚的小孩子们驱散开来,生怕他们惹恼了李辰溪,以后不再关照他们村子,那可就麻烦了。
小孩子们见村长出面,虽然满心不舍,但也只能乖乖地退开,不过他们并没有走远,只是站在四五米开外的地方继续观望。
看来,现在能成为司机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啊。
上水村的路虽然没有李家庄的宽敞,但也勉强算是一条车道,然而李峰驾驶起来却毫不含糊,车速丝毫不减,而且稳稳当当地将车停在了指定的位置。
李辰溪由衷地赞叹道:“李班长,好技术啊!”
“哪里哪里,”李峰谦虚地回应,“毕竟是靠这门手艺吃饭,技术差了可不行。”
三人随后从卡车上下来。
王村长赶紧迎上前去,热情地说道:“辛苦了,三位远道而来,我们的采摘工作也接近尾声了,再给我们半个多小时就能搞定。”
“王村长,你们到底多早就开始摘了?”李辰溪望着满地的豆角,好奇地问道。
王村长乐呵呵地回答:“也不是很早,四点钟左右就开始了。”
虽然比平时干农活要早两个小时左右,但在这个年代,这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李辰溪听后,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厉害!既然已经摘了这么多,那就先安排一部分人过来帮忙过秤和装车吧!”
王村长一听,连忙点头答应:“好的,我现在就去安排。”
由于过秤和装车都需要不小的力气,所以他立刻把村里的成年男子都叫了过来帮忙,而摘豆角这种不太费力的活儿,就交给妇女们去干。
他们还把村里最大的杆秤都拿了出来,这杆秤称量一两百斤的大肥猪都不在话下。
这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简易衡器,由木制的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纽等部分组成。
在中国,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已经流传了悠久的历史。
据民间流传的故事,木杆秤的发明归功于鲁班大师。他巧妙地依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了13颗星花,从而确定了13两为一斤的标准。
待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又增添了“福禄寿”三星,使得秤上星花总数达到十六,并将一斤的重量改为16两,同时还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令。
另有一种传说,杆秤的制作者是范蠡。
他从一位鱼贩的困境中汲取灵感,最初只是用一根竹竿,一边挂上水筒,另一边则放置鱼,巧妙地运用了杠杆原理。
后来,他对此进行了改良,同样是依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了13颗星花,并规定13两为一斤。
然而,为了应对一些商家缺斤少两的不良行为,他又增加了“福禄寿”三星,寓意着缺一两则少福,缺二两则无禄,缺三两则会折寿。
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进行了度量衡单位的改革,将秤制统一改为10两一斤。
此时,财务出身的张怡正拿着记账本,在一旁认真地记录着每一笔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