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79章:不是机器的问题【1 / 1】

喾虾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李辰溪悠悠转醒,只觉神清气爽。

年轻的身体就是有着这般优势,一夜好眠,让他一扫昨日旅途的疲惫。

想起前世被失眠困扰的那些日子,半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清晨又早早惊醒,精神状态总是不佳,如今这酣畅淋漓的睡眠,实在是让他倍感珍惜。

他利索地起床,简单洗漱后,便走出了招待所的大门。刚一出门,他便微微愣了一下,这才想起自己身处异乡,没有自行车代步。

难不成要靠双脚走到电饭煲厂去?

昨晚抵达时,他是乘坐小车被送到招待所的,对周边环境并不熟悉。

这要是从招待所走到厂里,少说也得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

李辰溪在心里暗自想着,看来得找个合适的时机,跟厂里提一提交通的事儿。

就在他站在门口犹豫之际,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停着一辆黑色的小车,车身线条流畅,在阳光下泛着冷冷的光泽。

车旁,站着一个身形挺拔的中年男子,身着深蓝色的工作服,看起来颇为精神。

仔细一瞧,这男子竟有些眼熟,像是昨晚送自己回来的那个司机。

男子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李辰溪,赶忙满脸笑意地快步迎了上来,一边走一边热情地打招呼:“李专家,早上好啊!我是小尚,特意来接您去厂里的。在您出差的这段时间,我就负责专门接送您。”

李辰溪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惊。在这个时代,能有专职小车接送,那可是只有高级干部才享有的特殊待遇。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便捷的代步工具,更是身份与地位的鲜明象征。

在车辆的配备上,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划分,往往通过轿车的品牌,便能大致推测出乘车人的行政级别。

李辰溪的目光缓缓落在眼前的这辆轿车上,那熟悉的标志让他瞬间认出,这竟是一辆伏尔加牌轿车。

伏尔加,这个来自俄国高尔基汽车厂的知名品牌,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用车领域曾被广泛使用。

在东欧、国内,甚至朝鲜等国家,都能频繁看到它的身影。

拥有一辆伏尔加汽车,无疑是身份与地位的有力证明。就连苏联的领导人,都对伏尔加汽车青睐有加,将其视为国家工业的骄傲与象征。

李辰溪的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这辆伏尔加,真的是电饭煲厂能配备的吗?

由此可见,电饭煲厂的领导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实在超乎想象。回想起昨晚入住的招待所,厂里附近其实还有其他招待所,可他们却将自己安排在了环境更为优越的这一家。

如今,更是不惜动用一辆伏尔加来接送自己,这般用心,着实让李辰溪有些受宠若惊。

“你们实在是太客气了,这让我都有些过意不去了。”李辰溪真诚地说道。

司机小尚连忙摆手,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李专家,您可千万别这么说。要不是您,哪有我们电饭煲厂啊!厂里几千号人,可都指着这个厂过日子呢,您就是我们的大恩人呐!”

说着,小尚动作利落地走到车旁,轻轻拉开后座的车门,做出一个请的手势,恭请李辰溪上车。

待李辰溪坐定后,他才快步绕到驾驶座,上车发动了汽车,缓缓朝着电饭煲厂的方向驶去。

坐在车内,李辰溪看着身旁专注开车的小尚,开口问道:“同志,还不知道您怎么称呼呢?”他并不清楚这次出差会持续多久,这期间都要与小尚频繁接触,总不能一直“小尚、小尚”地叫着,何况小尚看起来比自己年长不少。

“李专家,我叫尚建国。”小尚一边稳稳地握着方向盘,一边回答道。

李辰溪心中暗自思忖,建国这个名字在这个时代确实极为常见,不过看尚建国的年纪,他出生的时候,新中国应该还未成立。想来他的父亲对新中国的诞生满怀期待,才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李辰溪笑着提议道:“建国哥,接下来这段时间咱们都得打交道,要不您直接叫我辰溪吧,我叫您建国哥,这样也显得亲近些。”

在后世,“专家”这个词多少带上了一些贬义色彩,李辰溪听着别人一口一个“李专家”,总觉得有些别扭,心里并不太喜欢这个称呼。

尚建国闻言,微微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道:“那敢情好啊,辰溪,我就托大叫你一声辰溪了。”虽然李辰溪是厂里请来的专家,但尚建国自觉自己作为小车司机,也并非平凡之辈。

小车司机虽说不像卡车司机那般稀缺,但同样也是驾驶员队伍中的一员。

而且,像他这样给重要人物开车的司机,若是能得到领导的赏识,日后的发展前景可是相当广阔,说不定就能平步青云。

一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不知不觉间,汽车已经缓缓驶入了电饭煲厂的大门。

刚一进厂,李辰溪便看到陈厂长带着一行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众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眼神中满是期待。

李辰溪刚一下车,陈厂长便快步迎了上来,关切地问道:“李辰溪同志,昨晚休息得怎么样?还习惯吗?”为了接待李辰溪,厂里可是费了一番心思。

那家招待所已经是他们能找到的条件最好的了,总不能让李辰溪住在厂里的宿舍吧,人家可是来指导工作的专家,而非厂里的普通职工。

“陈厂长,我休息得挺好的,非常感谢厂里的悉心关照。”

李辰溪微笑着如实回答道,接着又补充了一句,“陈厂长,您直接叫我名字就行,这样感觉更亲近些。”昨晚入住的招待所虽说比不上自己家里的条件,但在当下的环境中,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好,好,只要您休息得好,我们就放心了。”陈厂长听到李辰溪对住宿条件满意,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让自己直呼其名,这也是李辰溪想要拉近彼此关系的一种表现,陈厂长自然心领神会。

“那接下来,我们先带您参观一下厂里的各个车间,您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给我们多提提宝贵意见。”陈厂长笑着说道。

李辰溪点了点头,礼貌地回应道:“好的,那就麻烦陈厂长了。”

“不麻烦,不麻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陈厂长连忙说道。

这时,一个车间主任模样的人十分懂事地走到前面,为大家带路。这个电饭煲厂规模不小,并不比钢铁厂小太多。在赚取外汇这件事上,国家向来极为重视,更何况电饭煲这种产品,已经在国外市场得到了验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电饭煲厂一共有四个车间,每个车间都承担着不同的生产环节。

众人首先来到了第一车间。一走进车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便传入耳中,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地工作着。李辰溪一进入车间,便开始仔细观察起来,试图从中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

此时车间里的工人们精神状态都很不错,不过由于长期以来的饮食条件有限,大家普遍身形偏瘦,在这个时代,胖子可是极为少见的,这与后世的情况恰好相反。

在后世,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只要有钱,各种山珍海味都能轻松品尝到,可在当下,无论购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相应的票据,物资依旧十分匮乏。

李辰溪很快便发现了一些问题。车间里的物料摆放杂乱无章,各种零部件、半成品随意堆放在各个角落,稍不留意,就可能发生碰撞,导致物料损坏,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车间的环境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地面上到处都是机油留下的黑色痕迹,却不见有人清理。人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容易滑倒,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陈厂长跟在李辰溪身旁,脸上带着自豪的神情,问道:“辰溪,你觉得我们这个第一车间怎么样?”他对自己厂里的设备可是相当满意,这里的机器大多都是国内比较先进的,相较于其他工厂,他们厂的设备配置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在国内,大部分工厂使用的都是从国外淘汰下来的旧机器,而且这些旧机器往往只在一些关键生产环节使用,经过一代代的转手,到了一些小厂手里,那些机器都不知道已经是几手货了,性能和质量都大打折扣。

而他们电饭煲厂,除了少数几台重要但相对老旧的机器外,大部分设备都是崭新的,由此可见国家对这个厂寄予了多么高的期望。

“陈厂长,这个车间整体来说很不错,工人们的精神面貌也非常好,看得出大家工作都很积极。”李辰溪先是肯定了车间的优点。

然而,车间里的工人们对于李辰溪这位年轻的专家,却充满了好奇。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偷偷打量着李辰溪。在他们眼中,这个年轻人看起来连二十岁都不到,真的有能力担当专家的重任吗?

“这么年轻,能有啥真本事啊?这专家不会是走后门来的吧?”一个年轻的工人小声地跟身旁的工友嘀咕道。

旁边的工友立刻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可别乱说,上面派他来,肯定有上面的道理。你以为上面的领导都是吃干饭的啊?能随便派个人来当专家?”

这时,一位年纪稍大些的工人走了过来,轻声说道:“我听说啊,咱们生产的这种电饭煲,就是这位李专家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