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萤笑道:“我们迟了两分钟,已经有很多人先出去了,现在没那么夸张了。”
但还是紧紧回握住月初宁温暖的手。
她这漂泊的前半生受到的关爱实在是太少了,从来只有她去主动牵住病人的手,却甚少有人主动来牵她的手。
这是除了两任养父母和李青柏之外,第一次有人主动去牵她的手。
车站外,是一早得到消息的周鸿洺派车过来接他们的张红兵。
张红兵接过陆秋砚和月初宁手里的行李,帮他们都搬到后车厢后,才发现有一个眼生的女同志。
“这位是从下周起调到市医院的沈萤沈医生,也是我的朋友,小张哥哥,能麻烦你也顺道也送送萤姐姐吗?”
月初宁主动介绍。
“原来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同志,那当然是义不容辞。”
得知这位女同志竟然是市医院新来的医生,张红兵的态度顿时变得很尊敬,非常主动的就抢过了沈萤手里的行李。
“我自己来就好,不用麻烦。”
沈萤提起沉重的大木箱直接就搬上了后车厢,举起箱子往后车厢上放的时候,她结实的手臂上绷出了均匀又长条的肌肉线条。
一看就知道她经常锻炼。
“萤姐姐,你力气好大啊。”
月初宁忍不住感叹。
沈萤笑了笑:“还好,搬习惯了就不觉得重了。”
她经常各地奔波,搬动跟她自身体重相当的行李到处漂泊早就成了习惯,举起这个三四十斤重的大木箱对她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上车后,张红兵听从陆秋砚的吩咐,先把沈萤送到了市医院的宿舍,然后再回军区大院。
回来的路上下起了雨,送完沈萤再回到军区大院,已经是下午五点钟的光景了。
天还没黑,他们打算留外婆在家属院吃过晚饭之后,再送她到市医院办理住院。
分到的小院子当初还没怎么整顿好,就急匆匆休探亲假回大丰村了,晚饭陆秋砚打算去部队食堂打几个菜回来一起吃,雨还没停,他不想让外婆和媳妇在雨里来回奔波。
今天周鸿洺夫妇俩双双都忙于工作要加班,陆秋砚去食堂打饭的时候遇见同样在打饭的周崇,回来的时候把周崇这小子领回家跟他们一起吃饭了。
外婆忍不住叨叨他:“食堂多贵呀,以后可别浪费这个钱天天吃食堂,听到没有,自己想吃啥就买啥多自由。”
陆秋砚应下来:“好,我们知道。”
陆秋砚应下来:“好,我们知道。”
他只应下这一句,也没向外婆过多解释什么。
今天只是因为回来得匆忙,以后厨房收拾出来了肯定是在家自己开火。
月初宁低头只顾着吃饭,没接这话,先前陆秋砚答应过以后做饭的是他,她担心继续说下去外婆要是知道了陆秋砚进厨房会不高兴。
即便有妇女撑起半边天这个口号,但这年代的人都保守默认女人在家洗衣做饭,更何况在乡下这样的情况更甚。
即便同样是下地挣工分,但女人回家依然要洗衣做饭,男人下工就可以直接歇下了。
很多乡下长辈都觉得男人是要干大事的,不能进厨房忙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她担心外婆也是这样的思想,所以不敢吭声。
周崇突然开口:“可以来我家吃,我妈做饭可好吃了,对了初宁姐,我还没吃过你做的饭呢,你做饭有我妈那么好吃吗?”
月初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了笑:“我做饭不好吃。”
这臭小子真是,本来都要跳过这话题了,他接什么接!
谁知道外婆却接道:“宁宁啊,咱家秋砚做饭好吃啊,他专门去炊事班学的手艺呢,以后他在家的话你让他多做饭,可别浪费了他学的这身手艺。”
“哦……哦哦,这样啊,那我都听外婆的。”
月初宁愣愣的附和点头。
然后外婆才认真对周崇说道:“你妈妈做饭辛苦,你可不能当做理所当然的事,这世界上没有理所当然的事,你平日里没事也要多帮你妈妈分担家里的活,长得牛高马大的就是拿来干活的,可别学以前旧社会里地主家少爷那做派,尽在家里享福等你妈服侍你。”
周崇被外婆说得一愣一愣的,认真想了想之后有些不服气反驳:“我帮我妈做的可多了,院子里的地都是我翻的,每次吃完饭都是我洗碗。”
大哥在外地工作,爸妈工作忙,他会做的家务可多了。
“嗯,你很棒很能干,但是……”
外婆笑着纠正他:“不是帮你妈妈干活,是分担家里的家务,这个家你也在住,家里的家务也有你的一份。”
要说最初先进的平权思想还得是建国前,外婆接受到的新思想的可不比他们当下这些年轻人少。
只是这些年不知道为什么,在这动荡的十年里,思想似乎又倒退回去了大半。
衣服不能穿太显眼的,不合适的书要被烧掉,思想不止倒退,似乎还受到了禁锢。
但这些外婆现在不好说出来,现在这些话,一句都说不得。
不然被有心人听到了是要挨拉去被批豆和游街的。
现在是一个要谨言慎行的时代。
周崇似懂非懂,“知道了阿婆,家里的活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是我们全家的。”
外婆满意点点头:“这孩子真聪明,一点就通,来,奖励你吃块扣肉。”
周崇用碗接过来:“谢谢阿婆。”
然后外婆又夹了一块肥瘦均匀的扣肉要给月初宁:“来来来宁宁,这块是给你的。”
月初宁忙用碗接过来,部队食堂的梅菜扣肉做得很好吃,吃起来一点也不会腻,她还挺喜欢吃。
最后外婆才夹起同样一块漂亮的扣肉给了陆秋砚。
三个孩子人人有份,她就喜欢看孩子们吃得满嘴都是油,津津有味的模样。
她特别爱看陆秋砚和周崇吃饭,这两人吃得特别多,每人都吃了四大碗米饭。
陆秋砚是因为训练量大,周崇则正是长身体的年纪,饭量十分大。
能吃是福。
月初宁吃完第二碗饭刚放下碗筷,外婆就端起她的碗要给她加饭:“你这孩子瘦得风一吹就能把你吹跑一样,咋都不见长肉,得多吃点。”
月初宁惊恐夺回自己的碗:“不不不外婆,我实在吃不下了。”
其实她已经相较于刚进城找月建国夫妇俩那时来说,胖了十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