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唰!
这一瞬间,无数的目光同时投向了许秋。
申昆仑、何恒进等人跟见鬼了一样,满脸错愕地望着这位朝夕相处的医生。
你有这水平,以前写的都是些狗屎?
早拿出来,主任都当好几年了!
而此刻,许秋也是有点意外。
他就是因为写论文的水平有点烂,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于是干脆摆烂,把脑子里与序贯式双肺移植的步骤、经验写出来。
为何会又干又硬核?
因为许秋只会写技术层面的东西。
但,这么一番操作下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倒是远远地超出了他的预料!
……
原以为许秋的论文要经过几次删改,花好几天功夫才能成型。
最后,这篇《操作规范》反而成为唯一一个不需要动的精品文章了。
接下来就是坐等肺移植学术论坛到来。
杜崇岚之前还担心,许秋就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医生,仅靠一张嘴和手术视频,能服众吗?
但论文一出,他心里的担忧就消失了。
“我们这个学术论坛,其实就是一轮又一轮的讲座。有些人的位置是排好的,比如我。你之前是不太够格的,手术做得好,不一定能服众。
“但现在就完全够了!”
杜崇岚耐心地解释着。
许秋以前没参加过这些论坛,偶尔有几个跟自己有关的,都是其他医生去占座了,他得留下来干杂活。
没想到这次反倒成了主角。
这时,杜崇岚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下。
他熟练地接起,听了一会儿,挂断电话后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次还来了个老外。”
“听得懂中文吗?”许秋的关注点颇为奇怪。
杜崇岚点点头:“听得懂。他经常来大夏开讲座,每次都赚得盆满钵满离开,所以中文说得很流畅。”
许秋纳闷:“大夏的肺移植应该不弱吧,还有人买他的账?”
如果是一些薄弱的学科,请外国专家还能理解。
但大夏的肺移植,论手术量、技术熟练度等等,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也就是各种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没有跟上了。
但,这是科技的问题,不是医学的问题。
杜崇岚却摇了摇头:“来的人叫斯蒂芬,他的方向是微创。听说今年还搞出了些了不得的东西,估计是想趁着这一次在国内扬名。”
许秋说的话半对半错。
大夏有杜崇岚等肺移植专家,斯蒂芬确实无法出头。
但这不妨碍他利用新技术赚钱。
而且,如果他的新技术真能把传统肺移植流派的杜崇岚强压一头的话,那斯蒂芬就真的扬名了,在国内也将如日中天,赚的钱起码是现在的十几倍。
“斯蒂芬?”
许秋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仔细一想就记起来了,之前写论文的时候,扫了一眼他的论文。
的确,就是做微创单肺移植的,主攻方向就是缩小切口、减少创伤等等。
杜崇岚似乎想起了什么,道:“这个斯蒂芬,倒是让我想起当年看重的一个年轻人。
“他的天赋非常好,如果继承我的衣钵,或许不会比我差。我原本是想留住他的,但他最后说了一句话,让我立马放弃了栽培他的想法。”
许秋点点头,接茬道:“什么话?”
杜崇岚摇头失笑:“他说,跟着我慢慢打基础,等摸手术刀已经是十年之后了。他不想坐冷板凳,所以要去学新技术。”
肺移植是最难的手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