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6
“我再冒昧说句,在我眼里相比于前面那位帝王偏爱巫医修建宫殿之类的举动,君王沉迷于女色反倒对国之根基更有裨益!”
“因此我认为圣驾设立内务部门是一项卓越决策,有聪慧之人为辅佐,圣驾就可以减少处理政务时间增加留
不愿进行和亲吗?这反倒让我联想到未来某个朝代的情景……李华点了一下头,毕竟现在老李家族所在的地方,是经历了几百年一点一点从蛮人手上夺取而来的,每一块土地都浸透了李族的鲜血!
当然,更多的还是蛮人的鲜血与尸骸……
所以他更偏向于公子王所说,刘英应为陈福的妻子,而不是嫁给蛮人。\"至于皇上质疑的汉国公主为何能成为昭王正妻,则是因为汉武帝晚年多战失利,特别是在平野之战中大败归来,最精锐的南六军全军覆没。
失去了镇压天下的强军后,汉天子的地位自然大幅下跌,与之联姻的皇后,也从之前的吴姓变成了孙姓。”
“后来因受犬戎侵扰,昭王才与郑国联姻,立郑国公主为后,以此换取郑国的军事支持。”
公子王提及联姻的时候,在这两个字上不着痕迹地加重了发音,似乎在向李华暗示什么。
李华只是微笑不语,他非常清楚公子王的意思,但也有自己的思考。
他是高皇帝长子,且已继位为三世皇帝,只要不影响家族利益,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
他的母系是吴国公主,这也使得他能够轻易获得吴系力量的支持,毕竟李吴数百年联姻的历史,吴人贵族协助秦国征服自家故土者屡见不鲜。
他在后宫专宠周姬,并且给予她的父亲兄弟诸多赏赐与官职,这不仅因为贪恋她的温柔丰润、肌肤如玉;
另一个原因,则是希望利用周氏在赵地的声望,从而稳定人口稠密的赵地各郡县。
至少等到将来田成谋反造反时,赵地的周家可以观望片刻或者回应李华的诏令,与朝廷一同镇压叛乱!
然而这只是他过去的想法,毕竟要整治豪强,就需要强大的军队和铁血官员两者缺一不可。
如今铁血官员已经到位,田成自是不会掀起大的风浪了!
因此,按照李华设想,那些隐藏于民间的旧七强国势中,李、吴、赵三大力量都将归聚到他的麾下。
至于韩、楚、魏、齐……
三晋离李最近,地域狭小,人口众多,只需将他们迁移到边疆充实人口,分配百亩良田,免除税负劳役。
民众一旦有了生路,自然不会对抗朝廷。
至于齐国嘛,确实不是李华看不起它,在战国七雄之中,齐国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数量凑整……
所以完全可以不必考虑。\"陛下?”公子王见李华有所神游,出言轻轻提醒了一句。\"张侯请讲。
不过朕有一点疑惑,郑国,国力真那么雄厚吗?听说它们跟齐国同属姜氏,是不是就是后来被魏国所灭的南郑国?那块国土就在现在的李南阳地区?”
“正是如此,陛下学问渊博,实在是我等无法企及!”公子王顺嘴送上恭维之后接着道:
“在那时,郑国如同齐国,都是姜姓同源,不过郑才是正宗大宗,齐只是支派。
太公远祖初入周室,不过是东海吕地的一个平凡宗族,虽也姓姜,实则为旁支而已。”
“朕明白你说的。”李华点头称是,就像李姓那样,在非子被重新赋予李姓之前,赵那一脉才是正统的大宗。
至于李灭赵以后,天下真正姓李的也就只剩下李这一支了,而赵那脉嘛呵呵,哪配叫个李字!
接下来的内容不再逐一调整以避免重复累赘,大致思路即是对原内容做相似逻辑替换,更改人名地名及相关历史元素。
如有需要可进一步扩展说明。
如今竟有 chance 加入皇家近卫,薪资涨幅不提,关键还多了上升空间!
台下立着的小李信心十足,百五十步虽说有点远,可对他来说完全无压力。
期门郎?稳稳拿下就是了!
------------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伐楚胜,置九江郡,治所在旧楚都寿春县(即今安徽寿县),范围涵盖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及江西全省。
虽说扶苏继位后,免了此地庶民一年的田税。
但正如郑劫所言,民众春难避风沙,夏不能避暑气,秋不能避霖雨,冬不得免严寒,年中无日歇息,方得勉强维持生计。
在寿春县外的一片官家田地里,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身穿简陋褐衣,在田间撒着冬季油菜种子。
尽管已到冬天,他衣服单薄,却因重体力活而汗流满面。
弯腰劳作多时后,他将手中的耕具丢在一旁,坐在田边小路上,与其他几位农夫聚在一起歇息。\"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希望咯!\"
那男子没回头就知道是谁在讲话——这是他一位远房亲眷,最近家里老婆刚给他添了个男孩。\"等咱们发迹了,给孩子订个娃娃亲吧!\"
\"我叫大秦。\" 男人放下陶罐,抬头望着天际掠过的雁群,心里嫌恶不已:休想让他宝贝闺女嫁给这人的傻儿子!
\"我了解你,大秦。\" 那人不以为忤,径自说着:\"等我发达了,带着你去娱乐场所潇洒……
话说回来,我最近上山采茶,晚了些也赚了一百多钱,所以打算把家里粮田换成山里的荒地种茶。
如此每年单靠卖茶叶给政府,就能挣好几倍的钱!”
大秦转身,无力地道:“照你这么干,将来你孩子吸的不是奶,而是茶汤!”
“你就损我吧!”那人抓起一块土块朝大秦扔去,笑着喊道:“所以才找你商量这事呢。
咱结个娃娃亲如何?你种粮食分我点,我赚钱给你花。”
\"嗯,不错。”大秦似乎认真商议起来,却被远处飞来的土块打断。
拍落衣服上的泥点,他怒视背后——原来是乡里派来看管工作的监工田典。\"赶紧干活,别偷懒!\" 田典挥舞竹鞭,命令休息中的农民起身继续。
大秦心中不禁涌上一股苦涩。
秦并六国后废除授田制,他名下只有十多亩薄田,为生活不得不给人当佃农。
想想自己本是陈国贵族之后,又识文断字,可惜家贫无法举荐为官吏,只能终老乡野。
他叹了口气刚想说些什么,那位亲戚抢先接话:“若富贵,莫相忘!”
四周爆发出一阵欢快笑声。
大秦面颊泛红,回道:“哈,真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呀!\"
辛苦劳作了数个时辰,众人提前完成了今日的任务。
田典检查过大家的工作成效,满意地说了几句好话,接着分发准备好的木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