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9章 归乡【1 / 3】

富贵家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蓝心怡的高跟鞋卡在了泥泞的山路里。她试着拔了拔,鞋跟纹丝不动,反而溅起的泥点落在了她米色的西装裤上。她叹了口气,干脆脱掉鞋子,赤脚踩在了湿滑的泥地上。

五月的云岭村,刚下过一场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是她阔别十年的家乡。

\"姑娘,需要帮忙吗?\"一个背着竹篓的老人从后面走来,眯着眼睛打量她。

\"不用了,谢谢阿伯。\"心怡微笑着回应,突然觉得老人有些眼熟,\"您是林阿伯?\"

老人愣了一下,凑近看了看,突然激动起来:\"你是蓝家的小闺女?心怡?\"

\"是我啊,林阿伯!\"心怡眼眶一热,差点落下泪来。林阿伯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之一,小时候常给她讲山里的传说。

\"哎呀,都长这么大了!\"林阿伯上下打量着她,\"听说你在城里当大官了?怎么突然回来了?\"

心怡的笑容僵了僵:\"我回来看看。\"

她没告诉老人,这次回来就不走了。一个月前,她辞去了省城规划设计院的高薪工作,决定回到这个生她养她却又贫穷落后的山村。

告别林阿伯后,心怡继续往村里走。越往里走,她的心就越沉。十年过去了,云岭村几乎没什么变化——崎岖的山路、破旧的土坯房、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泥地里玩耍。唯一的新建筑是村口那座贴着白瓷砖的两层小楼,上面挂着\"云岭村村委会\"的牌子。

她的家在半山腰,一座年久失修的木结构老屋。推开门,灰尘扑面而来。心怡放下行李,环顾四周,记忆中的家比印象中更加破败——漏雨的屋顶、斑驳的墙壁、吱呀作响的地板。

\"这就是你放弃年薪三十万的工作回来的地方?\"她自嘲地笑了笑,却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收拾了一下午,勉强能住人了。傍晚时分,心怡拿着从省城带回来的礼物,准备去拜访村主任。

村委会里,几个村干部正在开会。看到她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的男人站了起来。

\"你是蓝家的闺女?\"男人问道。

\"刘主任好,我是蓝心怡。\"她认出了这是村主任刘长福,父亲的老朋友。

\"哎呀,真是稀客!\"刘长福热情地招呼她坐下,\"听说你在省城混得不错,怎么有空回咱们这穷山沟?\"

心怡深吸一口气:\"刘叔,我辞职了。这次回来,是想为家乡做点事。\"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几个村干部面面相觑,刘长福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

\"闺女,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刘长福皱起眉头,\"你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在城里有了出息,回来干啥?咱们村要啥没啥,连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

\"正因为这样,我才想回来帮忙。\"心怡坚定地说,\"我在省规划设计院工作了六年,参与过多个乡村振兴项目。我想把这些经验带回家乡。\"

刘长福和几个村干部交换了一下眼神,明显不太相信这个穿着时髦的城里姑娘能吃得下农村的苦。

\"心怡啊,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刘长福语重心长地说,\"但农村工作没那么简单。你看咱们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前年县里派来的大学生村官,干了不到半年就受不了走了。\"

心怡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一叠文件:\"刘叔,这是我做的一些初步规划。咱们村虽然偏远,但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可以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一个年轻男子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刘主任,不好了!张家坳那边塌方了,把去镇上的路堵了!\"

刘长福立刻站起来:\"有没有人受伤?\"

\"人没事,但明天赶集的车过不去了。\"

心怡跟着村干部们赶到现场。塌方的山体掩埋了约五十米长的山路,泥土和石块堆成了一座小山。几个村民站在路边,愁眉不展。

\"这下麻烦了。\"刘长福搓着手,\"要等县里派工程队来,最少得三天。\"

心怡仔细观察了塌方情况,突然说:\"刘叔,我看这塌方量不大,如果组织村民一起清理,今天应该能打通一条临时通道。\"

\"这\"刘长福有些犹豫,\"太危险了吧?\"

\"我可以负责指挥,保证安全。\"心怡卷起袖子,\"我在工地实习过,懂一些基本的安全规范。\"

村干部们将信将疑,但在心怡的坚持下,刘长福终于同意试一试。很快,十几名村民带着工具赶来了。

心怡指挥若定,先让村民清理上方的松动石块,再分段挖掘。她自己也没闲着,拿起铁锹和大家一起干。汗水很快浸透了她的衬衫,泥浆溅满了她的裤子和运动鞋。

\"姑娘,你歇会儿吧。\"一个中年妇女递给她一瓶水,\"你这细皮嫩肉的,哪干过这种粗活。\"

\"谢谢婶子,我没事。\"心怡接过水,一口气喝了半瓶,\"我在城里坐办公室太久了,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太阳西斜时,一条勉强能过车的通道终于被打通了。村民们欢呼起来,看向心怡的眼神多了几分钦佩。

\"闺女,没想到你真有两下子。\"刘长福拍拍她的肩膀,\"走,去我家吃饭,咱们好好聊聊你的想法。\"

当晚,在刘长福家的饭桌上,心怡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先修路,再发展高山茶叶和中药材种植,最后开发乡村旅游。

\"想法是好的,但钱从哪来?\"刘长福的妻子忍不住问,\"咱们村账上就剩两万块钱,连修个厕所都不够。\"

\"可以申请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心怡说,\"我认识省农业厅的人,可以帮忙争取项目。\"

刘长福叹了口气:\"前几年也申请过,没批下来。县里说咱们村太偏,投资效益低。\"

\"这次不一样。\"心怡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我会做一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亲自去跑各个部门。刘叔,请给我一次机会。\"

或许是白天心怡的表现打动了他,刘长福终于点了点头:\"好吧,你先试试。不过别抱太大希望。\"

回家的路上,心怡经过村小学。那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操场上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但一间教室还亮着灯。出于好奇,她走了过去。

透过窗户,她看到一个年轻男子正在批改作业。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轮廓分明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

心怡轻轻敲了敲门。

男子抬起头,看到站在门口的心怡,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走过来开门:\"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抱歉打扰了。\"心怡微笑道,\"我是蓝心怡,刚回村里。看到这么晚还有灯,就过来看看。\"

\"蓝心怡?\"男子露出恍然的表情,\"你是蓝老师的女儿?我听村里人提起过你。\"

\"你认识我父亲?\"

\"我是周远,去年来的支教老师。你父亲的事迹,村里的老教师经常提起。\"

心怡的父亲曾是村小学的校长,十年前因救落水学生不幸去世。这也是她离开家乡的原因之一。

\"原来你是支教老师。\"心怡肃然起敬,\"这么晚还在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