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42章【1 / 1】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梁丛举的笑声止都止不住,生生逼得徐颂翻了个白眼,吩咐玄同让船夫把船开远些,省得别人家听到。

等梁丛举笑够了,才良心发现,为好友担忧起来。

“你从前在辽山养的压寨夫人,如今成了你的侄媳,这这这这么炸裂的事情,涧芳,你准备如何应对?”

他可不相信徐颂真能放下那段过往,看自己曾经的女人今后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和侄儿相亲相爱。

若徐颂真是这么心大的人,也不会在这位姜二小姐逃之夭夭之后魂不守舍那么久。

也不会在前些天拉着自己酗酒,还要自己找办法将徐砚青调走了。

更不会在刚才不再顾忌男女大防单独与姜渔共乘一车了。

那明摆着,就是第一时间想向心上人撇清与莲安郡主之间的关系。

自己这位好友多年不沾女色,遇到这位姜二小姐之后却像老房子着火,从辽山到京城,从来清正自持的人为她破了多少次规矩。

果然,他话音一落,徐颂眉间就笼上一层若有若无的惆怅。

梁丛举察言观色,继续道:“你可是想让他俩和离?”

徐颂启唇,“她不肯。”

“可以理解,毕竟刚刚嫁进来,没什么天大的原因却要和离,世人眼光这一关就过不去。

而且和离之后,你肯定撒不开手,一个闺阁女子,前脚刚和侄子和离,后脚就和小叔搅到一起,你让世人如何说她?”

徐颂端起茶盏,赞同地点点头。

“之前我乍一得知她是砚青新妇,太过震惊,心中又怨恨她辽山一走杳无音讯,急得失了分寸。

如今想来,直接让他俩和离确实欠妥。”

“那你?”

梁丛举疑惑,他还能放弃不成?

徐颂将茶盏轻轻放回桌上,“硬抢不行,当然是要智取。”

“如何智取?”

徐颂挑了挑唇,“若徐砚青当真收了心要好好和姜渔过日子,我说不准还真犯了难,可是”

可是他自己应下要娶姜渔,和姜渔成了婚,却还寻着个机会就去和姜姝拉扯不清,可见自己之前苦口婆心的教导都喂了狗。

这孩子从骨子里就随了华氏,多了些自私和满世界都要围着他转的倨傲,不多跌几个跟头根本不知道痛。

徐颂继续道:

“可是他不配。他既然放不下姜姝,那就彻底放他和姜姝苟且。

等姜渔明白这二人之间拖泥带水没完没了,她想要的安稳小日子根本实现不了的时候,自己就愿意放弃了。

徐砚青先出错,和离就有了理由,而我们徐家欠她的,姜渔和离后的生活我会求姜府由我来安排,先将她送出京去。

到时候我便求个外放的差事,再给她改名换姓,如此一切顺理成章,她也不必受流言侵扰。”

梁丛举双眸逐渐睁大,他简直不敢相信,不过是几日时间,徐颂已经从惊怒失意的情绪之中抽脱出来,迅速想好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他劝无可劝,也知道劝了徐颂也不会听自己的,只得竖起拇指道:

“做朋友的其他帮不了你,只能逢年过节烧香拜佛的时候,顺便帮你上一炷香,求菩萨保佑你这个冠冕堂皇的禽兽所行之事不被世人发现了。”

徐颂勾了勾唇角,嗤笑一声掩饰住了眼底的黯淡。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他设计好了每一步,却会在命运的安排下完全偏离向另外的轨道。

每年端午都是盛会,宫中会备好一天的宴席,设置各种玩乐活动,供王公大臣和宫眷臣属们参与。

男子们龙舟竞渡,而女子们则射粉团,挂菖蒲艾叶,踏春赏花。

姜渔第一次来这种宴席,京中并无认识的闺秀小姐,所以在上面两位嫂嫂都出去找闺中密友玩耍的时候,她就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老夫人看出了她的局促,慈爱地拉了她的手,带她去了宫中几位娘娘的小宴。

广平王生母贤妃正是老夫人穆氏的表亲,二人本就是手帕交,早就派人来招呼老夫人小坐了。

姜渔跟在老夫人身后,刚进场,就在贤妃身侧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姜姝。

她今日一身淡紫色广袖流仙裙,头上的金饰珠冠要多华丽有多华丽。

姜渔挑了挑眉。

从来没听说姜姝和贤妃有交情啊。

老夫人一番介绍,姜渔给贤妃娘娘恭敬行过礼,被贤妃娘娘拉了手夸赞。

“哎呀,真不愧是姜府的女儿,一个出落地比一个水灵,姜大小姐,你这位妹妹美貌并不在你之下啊。”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姜渔不过是一身寡淡的白色留仙裙,乌发盘成的随云髻上只清淡点缀了一串珍珠步摇,可她姜姝今日可是盛装打扮,竟然得了贤妃娘娘一句姜渔“美貌不在自己之下”,姜姝顿时气上心头。

她暗暗咬牙,却只能附和着。

“妹妹的确貌美,但今日这身装扮也太素雅了,端午佳节,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姜府和侯府亏待了你呢。”

说着从头上拔下一只最俗气的金钗,插在了姜渔的头上。

“这个便当是给妹妹添妆了。”

姜渔心中冷笑一声,旁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是她头上最便宜最俗气的发钗,她也不怕人笑话姜府姐妹不和。

即使在自己婚后她还和徐砚青拉扯不清,自己也从不欲和她过多计较,可她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没完没了。

那自己也没必要让着她了。

姜渔屈膝行了个礼。

“多谢姐姐相送,妹妹这些日子跟着侯府二夫人学掌家之事,才知道近来京外灾情严重,侯府的银钱都放在了赈灾施粥上。

所以妹妹也拿了不少首饰换做银钱,填给了城外的粥铺,这只金钗,妹妹就当是姐姐给灾民的一点心意了。”

说罢将金钗从头上拔了下来,好好揣在了袖筒中。

这番话落地,大家都从这些小儿女之事上恍然醒悟,想起建安侯府平素就心系百姓,进而开始关心起京外灾情来。

老夫人听了这番妥帖的话,更是满意点点头。

另外一章晚点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