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8章 父母爱情18【1 / 1】

谁家那谁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到就做,一家人吃了早饭。秀娥就跟老丁商量,今天她就带着孩子去学校还有托儿所报名。

还有些懵逼的老丁呆愣愣的点头同意,直到出门才反应过来,他们老丁家这是要出来一个科学家!

这一脸傻笑的样子,被同样出门的江德福看个正着。

江德福从来没见过他的这位老伙计有过这种模样,立马瞧新鲜似的围着老丁转了一圈儿。眼见这人没有反应,一巴掌拍老丁肩膀上,“嘿!一大早上想什么美事儿呢。”

被吓一跳的老丁看事江德福,便没好气的说:“我说你这是干嘛啊,还吓我一大跳。”

“什么我干嘛?”江德福不服的说,“我还要问问你干嘛呢!我都跟着你半天了,你也没反应。问你想什么美事儿呢。”

科学家什么的太过遥远,可是儿子的聪明总要炫耀一番。

就看老丁一脸的得意的说:“我可跟你说啊,就我那儿子可聪明了。别看还没上过小学,可是小学课本上的内容他全都学会了。不但跟他们妈一块儿学了好多中医知识,就连那收音机这小子也是摸的透透的。据说一般的小毛病都会修理,要是给了足够的零件,这小子还能自己组装一台。”

他越说越是得意,倒叫一旁江德福酸了起来。毕竟这老丁读书就比他多,也不知道他们老江家有没有读书这跟弦,不知道他儿子能不能跟老丁儿子一样的聪明。

要是王秀娥知道江德福的想法,她一定会告诉对方,不好意思,谁叫你家孩子没有一个开挂的妈呢。

秀娥不知道老丁在外头怎么炫耀儿子,她只把家里和儿子都收拾妥当,就真的带着孩子拿着户口本出去打听上学的事情。

好消息是托儿所和小学都没出军区大院,甚至三样当天就进了托儿所。

不太好的消息是,尽管一样和二样已经学了不少课本上的知识。可学校考虑到两个孩子年龄太小,不同意直接进入高年级。

为了不叫俩儿子在学校耽误时间,最好他们都是66年以前就可以大学毕业,最好再动荡时期能够进入保密单位,秀娥特意提出老师可以考试。

见证了两小子的实力,再加上她这个当妈的游说,学校最终同意不到八岁的一样直接上四年级,马上六岁的二样上二年级。

这个年代小学还是五年制,初中和高中都是两年制。就凭俩孩子的学习能力,相信他们也能赶在乱起来前完成学业。

至于赶不上趟的小儿子,到时候再说吧,实在不行就去当兵。相信以他的身体素质和头脑,在部队也绝对差不了。

一样和二样也顺利留在学校,空下来的秀娥抓紧时间出去。明面上采买东西,给孩子买学习的书籍。

因为要买的东西太多,秀娥特意坐人力车去旧货市场,花一块钱买了个孩子用的竹制小推车。

这车看起来破破烂烂的,里面的隔板都裂开了,车也看着马上散架的样子。幸好不是给孩子用的,秀娥也没怎么挑剔。

出了市场,马上甩出几个清洁术和修复术,小推车马上从要报废的样子变成五成新的样子。

有了运输工具,秀娥再买东西就放开了手脚。光是初中高中的课本,就有一大摞。甚至在市里最大的书店的角落里,还有一些数理化方面的书籍。

看到这么多书,趁着还没有被查封烧毁,赶紧全部买了下来。当然也包括一些英语、俄语、德语类的原文专业书籍,秀娥也没忘记买配套的词典。

幸好这几年内,这些外文书籍还不算禁书,家里几个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的学习。

拉着满满一推车的书籍,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许多都是秀娥趁机几年的积攒从空间拿出来的,好叫东西都过了明路。

终于推着小车回了家属大院,还没进家属楼的门,就遇到德华带着江家老大江国庆在外头晒太阳。

“是隔壁丁家嫂子吧。”一头齐耳短发,穿着绿底碎花褂子衬的皮肤更加黝黑的江德华,正满脸是笑的对着秀娥说话。

看着笑的一脸真诚的德华,不管是原身还是现在的秀娥都挺有好感。虽然这辈子不可能让德华再嫁给老丁,但一点儿也不妨碍秀娥跟德华交好。

于是秀娥也笑着回道:“是江家妹子吧,我姓王,叫王秀娥,以后你就叫我秀娥嫂子就行。”

果然德华更高兴了,抱着孩子就凑过来说:“秀娥嫂子这是出去了?”

“是啊,”秀娥推着车往家里走着说,“这不是孩子都送去学校了,有些东西学校的课本上没有,就顺便去书店买了点儿书。”

“哎呀,我说嫂子啊。”德华看着那满满一推车的书啧啧称奇,“你这哪儿是买了点儿书,这是把书店给搬回来了吧。”

“没办法,孩子要学那些咱也不懂。只能多买点儿书,叫孩子自己学。既然孩子聪明,能学进去,那咱就尽力培养,可不能把孩子耽误了。”秀娥尽量顺着德华的想法说话。

果然这话得到了德华的赞同,同时也惊奇丁家几个孩子的聪明。

说话间,已经到了家门口,秀娥趁势邀请德华来家坐坐。

因为安杰的原因,江家本来就好东西不少,家当更是摆的满满当当。所以看见丁家的摆设,也只夸了几句好看就换了话题。

“要不嫂子家的几个孩子都那么聪明呢,嫂子自己就是聪明人,有这么个小车都不用提着那死沉的东西。”她完全没认出那些黄花梨的家具,倒是对着那个小竹制推车新奇不已。

“要是原先,这点子的东西算得了什么。”秀娥也假装感慨,“以前我也是家里地里干活的一把好手。地里干上一天的活儿,一百多斤的东西往肩膀上一抗就走。”

同样能干的德华对此很是认同,毕竟在婆家几年,她也是这么干过来的。

不过秀娥马上就说:“可惜现在是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