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那谁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跟多年未见的儿子重聚,自然是一通抱头痛哭。接下来整整用了两天,那股劲儿才算过去。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秀娥几乎什么也没干。就那么拉着儿子们,挨个的抱了又抱看了又看。
拉着他们问这些年过的好不好,有没有好好照顾身体?
三个孩子也一点儿都不嫌亲妈烦,除了那些不能说的,他们简直把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的给亲妈汇报了一遍。
终于冷静下来的秀娥,挨个儿给三个孩子把了脉。嗯,还行。身体还算健康,除了眼睛之外没有毛病。
“怎么一个个的都戴上眼镜儿了?”亲热劲儿过去了,秀娥终于开始嫌弃儿子们鼻子上架着的黑框眼镜。
幸好没有厚到啤酒瓶底的程度,要不然小时候那些丹药,不是白给他们吃了。
仨孩子本来一直很感动这么热烈的母爱,结果才过两天就被嫌弃,他们也是哭笑不得。
“这不是看书看的太多了吗?您是没见着,就我们单位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戴眼镜的。”说话的事三样,他这会儿正挨着秀娥,十分乖巧的给亲妈端茶递水。
当然秀娥知道这也是没办法,她也没一直揪着眼镜的问题,倒是开始关心起三个好大儿的个人问题。
“你们这一走就是十几年,如今也都老大不小了,不知道在外头有没有找对象,不会背着我和你们爸偷偷结婚了吧?”说到后来,秀娥一双眼睛瞪了起来。
这事儿二样很有话说,“我们哪儿能背着您就偷偷结婚呢?不过我跟您说啊,我们单位就有一个女同志,偷偷喜欢我们大哥喜欢了好久呢。”
一听说有人喜欢大儿子,秀娥高兴的同时还有点庆幸。幸亏这世上聪明又优秀的女同志也不少,才叫她三个好大儿没有生活在个和尚庙。
“嗯,你们大哥这是有姑娘要了。”秀娥先是对有人要的老大表示肯定,然后才对老二和老三说,“那你们俩呢,也都老大不小了,不会还是光棍儿吧。”
这回轮到当大哥的揭两个弟弟的底,听了这么一通,秀娥也明白了。
反正就是她三个好儿子聪明又上进,在单位的职位又重要。这一点只看那跟着回来的几个警卫员,就不难猜到。
再加上她的三个儿子一个个的身高腿长,又长得斯文俊秀的模样,可不就是招人家小姑娘的喜欢吗。
“嗯,有人要就成。”秀娥跟三个儿子说,“我跟你们爸对于你们妻子的人选不发表意见,毕竟我们的生活环境跟你们工作的地方完全没有交集,也不清楚你们那边的情况。”
“当然一些基本的要求还是有的,至少要身家清白人品好。不说那些投敌叛国、违法犯罪的,就像那种挑三窝四、心术不正的也不行。你们谁要是敢给我娶个这样的女人回家,小心我打断谁的腿。”
被亲妈这么一警告,三个样直接就乐了。尤其是三样还笑着问,“那您说,什么样的女人算是心术不正的?”
接下来秀娥就把她在器灵那里看过的画本子里,出现过那些白莲花、绿茶婊、女海王什么的全都给儿子们普及了一遍。过后还不忘强调,还有那种心思太多却目光短浅的,尖酸刻薄又目空一切的,总之种种类似的女性给列举了个遍。
她还真怕这么优秀的儿子,载在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姑娘手里。
最后还不忘总结,“一个姑娘有点儿心机不算什么,只要她心眼儿正,不会走那歪门邪道就行。”
说着又拿岛上的葛老师给孩子们举例,“你看咱们岛上的葛老师,在过去家里被打成渔霸。一家人在那几年里都过世,只剩下姑娘一个。
只是当年他们家人为了护着她,直接跟葛老师断了关系,所以她才能有个老师的工作。
就是因为那个出身,葛老师那些年日子过的真不算好。可就是那么辛苦,人家也没随便把自己给嫁了。还是现在环境好了,人家才找了个军官结婚。
虽然她这样没少被人嘀咕,甚至还传了不少流言。可是人家结婚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她找这个对象更没有伤害任何人。
结婚之后,人家也是踏踏实实过日子享受生活。你们要是和这类的姑娘结婚,我也没有意见。”
知道了父母对另一半的态度,兄弟三个又开始打听弟弟妹妹的情况。
秀娥拿着相册,给儿子们看弟弟妹妹的照片。“四样考上了哈工大,一开始两年还能回家过寒假暑假。到了后来,也是跟你们差不多没有了音讯。倒是瑶瑶,从小跟我学医。后来又考上医科大学,现在在首都的医院上班呢。”
三个样对弟弟的情况心知肚明,当然他们也不能多说。这会心里只是庆幸,幸好还有小妹瑶瑶。
虽然小妹也远离父母在首都工作和生活,但至少平时写个信,打个电话什么的都不用限制。毕竟他们回来第二天,就跟小妹通过电话。
“你们从项目里出来了,那以后是怎么安排的?”见聊的差不多了,老丁才终于开口问。
“我们还继续留在研究所,只不过不像以前那么严格,另外还会去学校教书。”
只要不再与世隔绝就行。
可惜三个孩子这次回家,还是待不了多长时间。而且据说这次从项目里出来以后,他们可能就不在一个单位了。
对此秀娥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她家这四个儿子算是都贡献给国家了。
知道孩子们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干脆把当初随军带来的箱子,就是师傅师娘送给她的那些东西拿了出来。
当着一家人的面前,秀娥打开了那个珍藏很久的牛皮箱子,露出里面的珠光宝气。
她给三个孩子每人分了六根金条,外加一人一套差不多的首饰,此外每人又给了6000块钱。
把东西分别给了三个孩子,秀娥才说:“这些金条和首饰,一些是当年在老家和青岛的时候换的,一部分是你们师公给的。另外这些钱,是我跟你们爸爸给你们攒的老婆本。”
眼看孩子们要推辞,秀娥一双大眼睛一瞪,“不许推辞,这些都是我们做父母的心意。当初你们小小年纪就出去读书,我们也没法照顾你们。能做的,也只有给你们攒点家底了。”
这话把三个大儿子感动的红了眼眶,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又听见他们亲妈说:“你们小弟那边跟你们一样,也是六根金条、一套差不多的首饰。至于钱,就等他什么时候成家什么时候再说,毕竟咱们也得考虑通货膨胀之类的因素,可能会多一些。”
好在一家人勉勉强强都算是文化人,‘通货膨胀’这个词也都多少听过【这里特指老丁】。这会儿听见秀娥提起,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至于剩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