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黛玉则持反对意见,她并不认同宝钗的看法。黛玉生性洒脱、随性,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在她眼中,诗歌创作更注重的是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不必拘泥于是否有史可考。她的这种观点反映出她叛逆的一面,敢于突破传统束缚,追求内心真实的感受。对于宝琴的怀古诗,她更欣赏其中所蕴含的才情与独特韵味,而非刻板地遵循所谓的规范。
李纨也站在黛玉这边,支持宝琴无需另作。李纨为人宽厚、随和,有着长者的包容与豁达。她深知宝琴的才情,也明白诗歌创作的多样性,不愿因一些外在的标准而限制宝琴的发挥。李纨的态度展现出她的通情达理,在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她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各种事物,不轻易苛责他人。
除了这几位,其他姐妹也纷纷参与到对怀古诗的讨论中,或赞叹宝琴的才情,或发表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这些不同的反应,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展现出贾府中众多女子各具特色的性格和才情。
通过众人对薛宝琴怀古诗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宝钗的稳重保守、黛玉的洒脱叛逆、李纨的宽厚随和等性格特点。这些性格差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也为《红楼梦》这部作品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不同人物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胡庸医乱用虎狼药解读
1.晴雯生病缘由
晴雯生病的起因,源于一场夜间的嬉戏。当时,袭人因母病回家,宝玉睡梦中仍叫袭人,麝月便在旁悉心照料。夜间,麝月起身去看月色,晴雯本就生性活泼好动,加之平日里与麝月关系亲密,便想着跟去吓唬她。
晴雯素日里随性惯了,并未多加添衣,便轻手轻脚地跟在麝月身后。彼时正值深夜,天气寒凉,月色虽美,却透着丝丝寒意。晴雯一心只想给麝月一个惊喜,并未察觉到夜晚的冷风正一点点侵袭着自己的身体。
当她突然出现在麝月面前时,麝月着实被吓了一跳,两人不免轻声笑闹起来。然而,这场短暂的嬉戏过后,晴雯却着了凉。起初,她或许并未在意,只当是些许寒意,挺一挺便过去了。
回到屋内,晴雯也没有声张,依旧像往常一样。但身体的不适却在悄然加剧,到了次日,她便感觉身体沉重,脑袋昏沉,显然是生病了。晴雯本就性格要强,平日里争强好胜惯了,即便身体不适,也不愿轻易示弱。
可她的病情却并未因她的要强而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宝玉发现晴雯状态不佳后,十分关切,立刻请来了太医诊治。这才有了后续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以及宝玉另请王太医的情节。晴雯此次生病,看似是一场意外的着凉,实则与她活泼任性的性格息息相关。她的这种性格,使得她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自身的身体状况,最终导致生病。而这一情节,也进一步丰富了晴雯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她鲜活的个性,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波澜。
2.胡庸医的诊断与药方
(11)病症诊断详情
胡庸医来到怡红院,为晴雯诊治病情。他先是为晴雯把脉,一番仔细的诊断后,得出晴雯是外感内滞之症,类似小伤寒。在他的诊断思路里,从脉象和症状综合判断,晴雯身体受了外感邪气的侵袭,同时体内气机不畅,存在内滞的情况,所以认定为这样的病症。
胡庸医依据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通过脉象的虚实、强弱,结合晴雯可能表现出的发热、怕冷、身体酸痛、咳嗽等外感症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食欲不振、腹胀等内滞表现,做出了这样的诊断。在当时的医疗环境下,这样的病症判断看似符合常规的诊断逻辑。然而,他的诊断或许过于模式化,没有充分考虑到晴雯作为年轻女子,身体较为柔弱的特殊情况。而且,他在诊断过程中,可能也没有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晴雯的具体感受和身体状况细节。这就导致他后续所开的药方,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12)虎狼药的争议
宝玉认为胡庸医所开药方为“虎狼药”,这一观点的产生有着多方面原因,同时也与当时的医学观念和背景紧密相关。
从药方本身来看,其中包含枳实、麻黄等药物。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麻黄则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这些药物药性较为猛烈,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人来说,使用后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晴雯本就身体娇弱,宝玉深知她难以承受这样药力强劲的药物,所以认为是“虎狼药”。
在当时的医学观念中,对于女性尤其是年轻女子的用药,通常会更为谨慎。传统医学强调“女子以血为本”,女性身体相对阴柔,用药过猛可能会损伤气血。贾府中的主子们,生活优渥,身体娇贵,在医疗方面更是注重温和调养。宝玉自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对药物的选择十分在意,不愿晴雯使用过于烈性的药物。
此外,宝玉对身边的女子关怀备至,视她们如珍宝。在他心中,晴雯是极为重要的人,容不得她受到一丝伤害。他担心胡庸医所开的猛药会给晴雯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影响她的身体健康。所以,基于对晴雯的珍视以及对药物的认知,宝玉坚决认为这是“虎狼药”,不能给晴雯服用。这一争议,不仅体现了宝玉对晴雯的深情,也反映出当时医学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理解和碰撞。
3.宝玉另请王太医
宝玉对胡庸医所开的“虎狼药”极为不满,当下便决定另请王太医来为晴雯诊治。他深知晴雯身体娇弱,断不能承受这般猛烈的药物,一心只想着尽快为晴雯寻得合适的医治方法。
宝玉心急如焚,立刻差人去请王太医。小厮们得了命令,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忙出门,一路小跑着前往王太医府上。彼时天色已晚,但宝玉的吩咐就是头等大事,小厮们丝毫不敢懈怠。
王太医听闻是贾府来人相请,深知事情紧急,也不敢耽搁,即刻收拾医药箱,随小厮匆匆赶来。一路上,马蹄声疾,王太医心中也在暗自思忖,不知是贾府哪位贵人身体不适。
待王太医来到怡红院,宝玉早已在门口焦急等候。见到王太医,宝玉赶忙迎上前去,礼数周全地将王太医请进屋内。他满脸忧虑地向王太医说明了晴雯的大致病情,以及胡庸医诊断开方之事,着重强调了自己对那“虎狼药”的担忧。
王太医微微点头,示意宝玉稍安勿躁。随后,他来到晴雯床前,先是和声细语地安抚晴雯莫要紧张,接着便开始仔细为晴雯把脉。他神色专注,手指轻轻搭在晴雯腕间,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许久,王太医松开手指,又仔细询问了晴雯一些诸如发热、恶寒、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情况,晴雯也有气无力地一一作答。
经过一番详细的诊断,王太医心中已然有了底。他转过身来,对着宝玉说道,晴雯确实是外感内滞之症,但因她体质娇弱,用药不宜过猛。王太医深知宝玉对身边女子的珍视,也明白他不愿用重药的想法,便根据晴雯的具体情况,对药方进行了调整。新的药方中,去除了枳实、麻黄等烈性药物,选用了一些药性较为温和的药材,既能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又不会对晴雯的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宝玉听了王太医的诊断和药方调整,心中的担忧这才稍稍减轻。他对王太医千恩万谢,又亲自送王太医出门。待王太医离开后,宝玉赶忙吩咐人去抓药煎药,一心盼着晴雯能早日康复。这一番波折,不仅展现出宝玉对晴雯的关怀备至,也体现出他在面对事情时的果断与担当。而王太医的到来,为晴雯的病情带来了转机,也让怡红院中的紧张氛围暂时得到了缓解。
四、本回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1.薛宝琴:才情出众的奇女子
薛宝琴在《红楼梦》中虽不是主角,却凭借新编的十首怀古诗大放异彩,充分展现出她才情出众、见识不凡且性格独特的奇女子形象。
从才情方面来看,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在以贾府为核心的文化圈子里,众多才女汇聚一堂,而宝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诗作,足见其文学功底深厚。这十首诗不仅韵律和谐优美,用词精准生动,更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每一首诗都能巧妙地将古迹与历史典故相融合,借古喻今,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如《赤壁怀古》中对赤壁之战后场景的描绘,“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短短几句便营造出一种悲壮、沧桑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变迁。
宝琴的见识同样令人赞叹。她“将素昔所经过各省内古迹为题”创作怀古诗,这意味着她有着丰富的游历经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子大多深居闺阁,而宝琴却能跟随家人四处游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她对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以古迹为依托,创作出这十首别具一格的怀古诗。这种见识不仅超越了一般的女子,甚至让许多男子都望尘莫及。
从性格特点上分析,宝琴自信且洒脱。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诗作时,她毫无怯意,大方地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面对宝钗提出的重新创作要求,她也并未表现出过多的不满或焦虑,这种从容淡定的态度,反映出她内心的自信。同时,她的洒脱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敢于创新,以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薛宝琴通过新编怀古诗,全方位地展现了自己的才情、见识和性格特点。她的出现,为《红楼梦》这部作品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成为众多红楼女子中一个独特而耀眼的存在。
2.贾宝玉:多情细腻的公子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贾宝玉多情、细腻且尊重女性的性格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关心晴雯病情以及对药方的态度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晴雯生病后,宝玉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他第一时间察觉到晴雯状态不佳,心急如焚,立刻请太医前来诊治。这种对身边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迅速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他对晴雯的重视。在等待太医的过程中,宝玉内心满是担忧,时刻关注着晴雯的一举一动,生怕她有任何不适。他深知晴雯在怡红院中的重要性,也明白她生性活泼好动,如今生病必然十分难受。这份对晴雯的了解,源自他平日里对身边人的用心关怀,体现出他性格中细腻的一面。
当胡庸医开出药方后,宝玉仔细查看,凭借自己对药物的了解和对晴雯身体状况的熟悉,判断这是“虎狼药”。他坚决认为晴雯身体娇弱,无法承受如此烈性的药物,担心会给她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伤害。宝玉的这一判断并非盲目,而是基于他对晴雯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女性的尊重。在他心中,晴雯不仅仅是一个丫鬟,更是他珍视的人。他深知女性身体的柔弱,不愿看到晴雯因不当用药而遭受折磨。这种对女性的尊重和呵护,在那个封建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宝玉对药方的态度,还反映出他对传统医学观念的理解和运用。他并非不懂医学常识,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他明白每个女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质和需求,不能一概而论地使用猛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个体的尊重,进一步凸显了他性格中的细腻。
此外,宝玉另请王太医的过程,也展现出他的果断和担当。他没有因为天色已晚或其他原因而犹豫,而是毫不犹豫地差人去请王太医。在王太医到来后,他又礼数周全地迎接,并详细说明情况,表达自己的担忧。这一系列举动,既体现了他对晴雯病情的焦急,也展示了他在面对问题时的果断决策和负责态度。
贾宝玉通过对晴雯病情的关心和对药方的态度,生动地展现了他多情、细腻且尊重女性的性格特质。他的这些品质,使他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独树一帜,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
3.王熙凤:精明能干的管理者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王熙凤在袭人母亲病重,袭人需回家探望一事上的安排和处理,充分彰显了她精明能干、善于管理的形象。
当得知袭人母亲病重的消息后,王熙凤迅速做出反应,展现出她处理事务的高效。她深知袭人在宝玉身边的重要性,也明白此事关乎贾府的体面与规矩,丝毫马虎不得。于是,她有条不紊地开始安排袭人回家的各项事宜。
在人员调配方面,王熙凤精心挑选了周瑞家的、旺儿媳妇等几个得力的婆子陪同袭人回家。这些婆子经验丰富、行事稳重,能够在袭人不在的期间,协助照顾宝玉的生活起居,确保怡红院的日常事务不受影响。同时,她还安排了专人负责与袭人家里的沟通联络,及时了解其母亲的病情,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物品准备上,王熙凤考虑得极为周全。她不仅让袭人穿戴得体面,还为她准备了足够的盘缠和生活用品。她深知袭人作为宝玉身边的大丫鬟,代表着贾府的颜面,所以在这些细节上丝毫不敢懈怠。她亲自挑选了合适的衣物,确保袭人既能体现贾府的气派,又不失端庄稳重。对于盘缠的准备,她也根据路途远近和可能的花销,进行了合理的安排,既不让袭人在经济上有后顾之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王熙凤还对袭人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和行为规范做了明确的指示。她规定了袭人回家的期限,要求她务必按时返回,以免耽误宝玉的日常照料。同时,她还告诫袭人在回家期间要注意言行举止,不可失了贾府的规矩。这一系列的安排,既体现了王熙凤对下人的关怀,又彰显了她对贾府规矩的严格维护。
王熙凤在袭人回家一事上的处理,充分展现了她卓越的管理才能。她能够在短时间内,全面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做出合理的安排,使得整个事件得以顺利进行。她的精明能干不仅体现在对事务的高效处理上,更体现在她对细节的把控和对全局的统筹上。在她的管理下,贾府这个庞大的家族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各项事务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她的这种管理能力,在贾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让她成为了贾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之一。通过这一事件,王熙凤精明能干、善于管理的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晴雯:任性活泼的丫鬟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里,晴雯的性格特点通过与麝月的互动以及着凉生病等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凸显出她任性、活泼且直率的独特个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