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回目背景与整体概述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彼时封建社会已步入晚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封建礼教森严,等级制度分明,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利益纠葛与社会大环境相互交织。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表面上钟鸣鼎食、繁华富贵,实则内部已危机四伏。
上一回中,宫里的“老太妃”去世,这一事件在封建等级社会中是极为重大的。贾母、王夫人等贾府重要人物,按照封建礼制,每天都得起早贪黑地“入朝随班,按爵守制”。送灵的日子临近,她们忙着打点使用物品,查点随行人员。五更时分,贾母等人坐上轿、车,由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护卫着,浩浩荡荡出发。
荣府这边,总管家赖大特别安排加强了护卫,将两处厅院关闭,出入人等都走两边小角门。贾府中,只剩下仍在病中的凤姐和不大管事的尤氏,各层级的管理力量明显削弱。这种管理上的松弛,为第五十九回中底层人员之间矛盾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贾府的主子们高高在上,享受着荣华富贵,而丫鬟、婆子们则处于社会底层,为了生存和一点微薄的利益而奔波。老太妃的去世,使得贾府的主要管理者无暇顾及府内的一些琐事,原本被压制的矛盾开始逐渐显现。
同时,贾府内部推行的“承包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各承包区域的婆子们为了自身利益,对所负责的区域看管得极为严格,生怕有人侵犯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的纷争和矛盾,在管理力量削弱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冲突。
本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情节衔接下展开,通过莺儿编篮、春燕与婆子的冲突等一系列事件,展现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
1.回目大意与整体情节
回目“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高度概括了本回的核心情节。“柳叶渚边嗔莺咤燕”描绘了在柳叶渚这个地方,莺儿因折柳编篮之事引发了婆子们的不满,进而对春燕进行斥责的场景。“嗔莺”体现了婆子们对莺儿折柳行为的恼怒,“咤燕”则是指婆子们将怒气发泄在春燕身上。“绛云轩里召将飞符”则讲述了春燕被打骂后跑到绛云轩(宝玉住处)求救,麝月派人去请平儿来处理此事,平儿以“飞符”(传过话来)的形式下达了对闹事婆子的处置命令。
本回的主要情节围绕着莺儿编篮展开。一日,宝钗早起开窗,见外面下了点点春雨,叫醒了贪睡的湘云一起梳妆。湘云称两腮发痒,怕是又犯了杏癍癣,便跟宝钗要蔷薇硝擦脸。宝钗说前儿把剩的都给了妹子,正要去黛玉那里要点儿,于是命莺儿去取。蕊官也要跟着去,顺便看看藕官。
两个女孩子走过柳叶渚,看到垂下的绿柳丝,擅长编织的莺儿便“技痒”起来,摘柳编花,很快编了一个漂亮的小花篮送给黛玉。黛玉见了很是喜欢,还说要同薛姨妈一起到宝钗那边吃饭。莺儿拿了硝,带着蕊官及藕官顺着柳堤回来,又采了好多柳枝,坐在石头上继续编。
这时,宝玉屋里的小丫头春燕走来。春燕告知莺儿,这一带地上的东西由她姑妈管着,自从得了这个差事,姑妈比得了永久的基业还上心,每日逼着她们照看,一根草也不许人动。莺儿却认为自己掐一点儿无妨,因为她们承包的任务中有每天送花草的要求,可宝钗一直没要。
正说着,春燕的姑妈拄着拐杖走来,心疼柳枝,却不好直接说莺儿,便找茬儿斥责春燕。春燕不服,与姑妈理论。恰好春燕娘也找来,姑妈添油加醋地告状,春燕娘不容分说,上来就打春燕,还骂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脏话。
春燕哭着往怡红院跑去,她娘怕别人问缘由,赶紧追过来。春燕的吵闹搅乱了绛云轩的和谐氛围,宝玉听了春燕的诉说很是着急,认为她们得罪了亲戚(宝钗)。袭人无奈,派人去二奶奶那里“召将”平儿前来处理。
平儿问明情况后,采取“飞符”的形式传过话来,要将春燕娘撵出去打四十板子。婆子一听害怕了,泪流满面地到处央求。袭人有点儿心软,晴雯态度坚决。后来平儿亲自过来,秉持“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原则,最终“法外开恩”,给予了断。平儿还提到,这几日府里大小出了八九件事,春燕这里还算小的,还有大的可气可笑之事。
二、人物形象分析
1.莺儿:心灵手巧与率性天真
莺儿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展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点,心灵手巧与率性天真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莺儿的心灵手巧首先体现在她精湛的编织技艺上。当她和蕊官走过柳叶渚,看到嫩绿的柳丝,便立刻来了兴致。她伸手挽翠披金,采了许多嫩条,一边走一边熟练地编起花篮。她的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就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枝上翠叶满布,再配上采来的鲜花,显得别致有趣。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她心灵手巧的特质,她对编织的热爱和熟练程度可见一斑。而且她编花篮并非为了炫耀,只是出于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想要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她将编好的第一个花篮送给黛玉,这份心意也体现了她的善良和真诚。
莺儿的率性天真在她与他人的交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当春燕提醒她这一带的花草由姑妈管理,不能随意折掐时,莺儿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但自己却可以,因为她们承包的任务中有给各房送花草的要求,而宝钗她们从未要过。她的这种想法和表达直接而坦率,没有丝毫的做作和虚伪。她不懂得世故圆滑,只是按照自己的认知和逻辑来行事,展现出了率性天真的一面。
在与黛玉的交流中,莺儿也表现得自然大方。她笑着告诉黛玉花篮是自己编的,当黛玉夸赞她手巧时,她也没有过多的谦虚和扭捏,而是坦然接受。这种率真的态度让她与黛玉之间的交流轻松愉快,也体现了她内心的纯净和无邪。
莺儿还具有孩子般的活泼和贪玩。她编完一个花篮后,还想着再多采些柳条编几个大家一起玩,这种对生活充满乐趣的态度正是她率性天真的体现。她不会被繁琐的规矩和礼仪所束缚,尽情地享受着当下的快乐。
莺儿的心灵手巧和率性天真使她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独树一帜。她的存在为大观园增添了一份清新和活力,也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中最纯真美好的一面。然而,在复杂的贾府环境中,她的这种性格也可能会给她带来一些麻烦,比如与婆子们的冲突,但这也更加凸显了她的真实和可爱。
2.春燕:聪慧懂事与无奈处境
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春燕这一人物形象鲜明,她既聪慧懂事,又深陷家庭和贾府环境的无奈处境之中。
春燕的聪慧懂事首先体现在她对周围人物关系和事情本质的清晰认知上。她向藕官等人讲述姨妈和母亲的行为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们的问题。她提到姨妈和母亲原本抱怨没差使、没进益,进入园子后生活宽裕了却依旧无厌。她转述宝玉“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 宝珠 ,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这段话,说明她对母亲和姨妈性格的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用恰当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现出超越她年龄的聪慧。
在处理事情方面,春燕也表现得十分懂事。当母亲让她借芳官买东西的光洗头时,她经过思考拒绝了。她觉得自己有钱,即便没钱,向袭人、晴雯、麝月等人说一声也容易解决,没必要借这个光,这种想法体现了她的自尊和懂事。她明白在贾府中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不贪图小便宜,这在众多丫鬟中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春燕在家庭和贾府环境中却有着深深的无奈。她的母亲和姨妈贪婪蛮横、功利心重,这让她在家庭中处于尴尬的境地。母亲为了一点小事就与芳官争吵,还迁怒于她,对她又打又骂。姨妈也不理解她,在看到莺儿折柳编篮时,不直接指责莺儿,却拿她出气。春燕面对母亲和姨妈的行为,虽然心中不满,但却无法改变她们,只能默默忍受,这种家庭环境让她感到无奈和痛苦。
在贾府中,春燕同样面临着无奈。她所在的园子实行“承包制”,姑妈负责管理这一带的花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姑妈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每天逼着她们照看,生怕有人糟蹋。春燕虽然知道莺儿折柳并无恶意,但姑妈和母亲的态度让她不得不提醒莺儿,以免引发冲突。她在维护莺儿和遵循姑妈规定之间左右为难,这体现了她在贾府复杂环境中的无奈。
春燕的聪慧懂事使她能够看清周围的人和事,但她在家庭和贾府环境中的无奈处境又让她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她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虽然有着自由的灵魂,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小人物的悲哀和无奈。
3.婆子们:贪婪蛮横与功利心态
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春燕的母亲、姑妈、姨妈等婆子们展现出了贪婪蛮横与功利的心态,她们的行为不仅引发了与莺儿、春燕等人的冲突,也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一些问题。
婆子们的贪婪心态在多个情节中都有体现。春燕提到,母亲和姨妈原本抱怨没差使、没进益,进入园子后生活宽裕了却依旧无厌。她们负责管理园子中的事务,本已从中获利不少,但仍然对钱财有着无尽的渴望。例如,在管理花草的过程中,她们把这当成了获取利益的途径,比得了永久的基业还上心,每日早起晚睡,逼着春燕等人照看,生怕有人侵犯自己的利益。这种对钱财的过度追求,使得她们变得自私自利,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蛮横也是婆子们的显着特点。春燕的姑妈看到莺儿折柳编篮,心疼柳枝却不敢直接对莺儿发作,转而找茬儿斥责春燕。春燕不服与她理论,她却不讲道理。而春燕的母亲更是蛮横无理,在姑妈添油加醋地告状后,不容春燕分说,上来就打耳刮子,嘴里还骂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脏话。她们凭借着自己在贾府中的一点地位,肆意发泄自己的怒气,完全不考虑事情的是非曲直,也不尊重他人的尊严。
婆子们的功利心态则体现在她们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上。在贾府推行“承包制”后,她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差事和利益,不择手段。她们对所负责的区域看管得极为严格,一根草也不许人动,生怕影响到自己的收入。这种功利心态使得她们变得狭隘和短视,只关注自己的小团体利益,而忽视了整个贾府的和谐与稳定。
婆子们这种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底层人民为了生存和一点微薄的利益,不得不拼命争夺。婆子们处于贾府的底层,她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只有通过抓住手中的权力和利益,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因此,她们对钱财和权力的渴望变得异常强烈,从而表现出贪婪蛮横与功利的心态。
她们的行为也反映出封建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等级制度的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残酷,底层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互相争斗。同时,经济分配的不合理也加剧了这种矛盾,婆子们为了一点利益就可以不择手段,这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的悬殊。此外,封建礼教的束缚也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僵化和保守,婆子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她们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合理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婆子们的贪婪蛮横与功利心态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她们的行为不仅给周围的人带来了痛苦和伤害,也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通过对这些婆子们的描写,作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4.宝玉:善良多情与无力改变
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宝玉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出善良多情与面对贾府内部矛盾时的无力感。
宝玉的善良多情在他对春燕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春燕哭着跑到绛云轩,向他诉说被母亲和姑妈打骂的遭遇时,宝玉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关切。他深知春燕在家庭中所受的委屈,也明白她在贾府复杂环境中的无奈处境。他对春燕的遭遇感同身受,内心充满了同情。这种同情并非是高高在上的怜悯,而是源自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他人苦难的共情。他把春燕当作平等的个体,关心她的喜怒哀乐,体现了他善良多情的本质。
宝玉对春燕的关心还体现在他对事件的反应上。当他听到春燕说母亲和姑妈得罪了宝钗时,他十分着急。他深知宝钗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也明白亲戚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他担心这件事会引发更大的矛盾,影响到贾府的和谐氛围。他的着急并非是为了维护家族的面子,而是出于对身边人的关爱。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中生活,不希望看到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然而,尽管宝玉善良多情,但在面对贾府内部的矛盾时,他却显得无能为力。春燕母亲大闹绛云轩,搅乱了原本和谐的氛围,宝玉虽然心急如焚,但却无法直接解决问题。他没有足够的权力去制止春燕母亲的行为,也无法改变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制度。他只能无奈地看着矛盾升级,却束手无策。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等级制度森严,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宝玉虽然是贾府的公子,但他的权力和影响力却十分有限。他无法改变婆子们贪婪蛮横的性格,也无法解决“承包制”带来的利益纷争。他的善良和多情在这些根深蒂固的矛盾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宝玉的无力感还体现在他对整个贾府命运的担忧上。他深知贾府表面上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不断。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贾府的和谐,但却总是力不从心。他的无力感不仅仅是对春燕事件的无奈,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无奈。
宝玉在本回中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他善良多情的一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在面对贾府内部矛盾时的无力感。他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善良之人的悲哀,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可救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