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法开始,道士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低沉而神秘,仿佛在与鬼神交流。他时而挥舞桃木剑,时而洒下符水,动作十分娴熟。小道士们则在一旁敲打着法器,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整个大观园被笼罩在一片神秘的迷雾之中,仿佛真的有妖魔鬼怪在四处游荡。
道士声称,大观园中之所以闹鬼,是因为阴气太重,有邪祟在此作祟。他要通过作法,将这些邪祟驱逐出去,让园子恢复往日的安宁。他在园中四处游走,用桃木剑指向各个角落,口中不断念着咒语,似乎在驱赶隐藏在暗处的鬼怪。
从象征意义来看,道士驱妖这一场景象征着贾府在面对危机时的无力挣扎。贾府此时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经济上入不敷出,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面临着各种压力。大观园闹鬼传闻只是贾府衰败的一个表象,而道士驱妖则是贾府试图通过迷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体现。他们不愿意正视家族内部的问题,而是寄希望于超自然的力量来拯救自己,这恰恰反映了他们的愚昧和无奈。
对贾府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心理上给了贾府众人一种安慰。在闹鬼传闻的笼罩下,大家都感到恐惧和不安,道士的到来和作法让他们觉得有了一种依靠,仿佛真的能够驱散邪祟,让生活恢复正常。这种心理上的安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众人的恐慌情绪,使得贾府暂时恢复了一些平静。
然而,这种安慰只是暂时的。道士驱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贾府的问题。作法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贾府本就紧张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而且,这种迷信的行为也进一步暴露了贾府的腐朽和堕落。他们不懂得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依赖迷信和巫术,这注定了他们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道士驱妖的场景也加剧了贾府内部的迷信氛围。原本就对鬼神之事深信不疑的众人,在看到道士作法的神奇场面后,更加坚信大观园中真的有鬼怪存在。这种迷信思想的蔓延,使得贾府的管理更加混乱,人们的行为也更加盲目和冲动。
道士驱妖这一情节深刻地揭示了贾府的衰落命运和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辉煌的家族在面对危机时的无奈和挣扎,也让我们对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和腐朽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7.贾政被参降职
在贾府被大观园闹鬼传闻搅得人心惶惶、内部混乱不堪之时,又一个沉重的打击降临——贾政被参降职。一日,正当贾珍想要派几个人去大观园守房,以防里面藏匿奸人时,贾琏匆忙来报,称贾政被节度使参了一本。
起初,贾珍并不相信这一消息。毕竟,节度使与贾政是亲家关系,探春刚刚嫁过去,他觉得亲家之间不至于如此行事。然而,在贾琏进一步打探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贾政虽是一个好上司,但他手下的人借着他的名声,在外面招摇撞骗,惹出了祸端。节度使参奏贾政,处罚得很巧,是“降三级”,这与之前的“升三级”恰成鲜明对比。从参奏的经过来看,节度使采取了避重就轻的参奏方式,实际是一种保全的手法,这也体现出官场的复杂和微妙。
贾政被参降职的原因,表面上是手下人胡作非为,但深层次反映出贾府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内部人员众多,管理难度较大。贾政虽有正直之心,但却未能有效约束手下,导致他们仗势欺人,最终给贾政带来了灾祸。这也说明贾府在用人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这一事件对贾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家族声誉方面来看,贾政在官场中一直有着较好的口碑,他的被参降职无疑让贾府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家族的声誉与地位紧密相连,贾府的名声受损,使得其在社交圈子中的影响力大幅下降。
在经济上,贾政的降职意味着贾府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贾政在官场的俸禄和人脉资源,对贾府的经济状况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降职后,俸禄减少,人脉关系也可能受到影响,这无疑会让贾府本就紧张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从家族内部来看,这一事件加剧了贾府的内部矛盾和恐慌。王夫人得知此事后,必然会忧心忡忡,贾府的主子们也会感到不安。家族成员之间可能会因为此事而互相指责、推诿责任,进一步削弱了贾府的凝聚力。
此外,贾政被参降职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落已不可逆转。贾府曾经的辉煌在一系列的变故中逐渐消逝,这一事件成为了贾府走向衰败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家族兴衰的无常,以及官场斗争的残酷。
三、人物形象塑造
1.宝钗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中,宝钗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她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变化。
王夫人将宝钗唤至跟前,先是让她开导家中姊妹,莫因探春远嫁过度伤心,接着把家中管事的大权交给了她,还提及让柳五儿去宝玉身边做丫鬟。面对王夫人的嘱托,宝钗欣然接受,这一回应体现出她识大体、顾大局的性格。她深知王夫人此举不仅是对自己的信任,更是家族赋予的使命,所以以沉稳坚定的姿态承担起这份重任,展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和担当。
宝钗向来聪慧过人、心思缜密。此前她协助探春进行大观园的管理改革,便已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和远见。如今接过管家大权,她必然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努力维持贾府的日常运转,应对家族中日益复杂的事务。她不会被眼前的困难轻易打倒,而是会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事宜,尽力让贾府保持表面的平静。
从她的言语和行动中,还能看出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开导姊妹时,她会以恰当的方式安慰大家,让她们的情绪得到缓解。在管理贾府事务时,她也能平衡各方利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她懂得在复杂的家族环境中周旋,以和为贵,维护家族的和谐稳定。
在贾府的地位方面,宝钗的变化十分明显。她与宝玉成婚之后,成为了贾府的少奶奶,而王夫人将管家大权交给她,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她从一个寄人篱下的亲戚,逐渐成为了贾府管理核心的重要人物。这一地位的变化,不仅意味着她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和责任,也让她在贾府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然而,宝钗的地位提升并非一帆风顺。贾府此时已经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经济上入不敷出,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面临着各种压力。她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应对各方的质疑和不满。但她凭借着自己的坚韧和智慧,努力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宝钗在这一回中的表现,既展现了她性格中稳重、聪慧、善于交际的一面,也反映出她在贾府地位的显着变化。她在贾府的未来发展中,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的决策和行动也将对贾府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2.探春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中,探春远嫁时的言行,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她独特的性格以及对家族命运的深刻认知。
探春远嫁之际,面对大观园中姊妹们的伤感,她虽内心满是不舍,却强装镇定。她安慰着众人,话语中没有过多的悲戚,而是透着一种豁达与坚强。她深知自己此去山高水远,归期渺茫,但她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的悲伤之中,而是以一种成熟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这种镇定自若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她性格中坚毅果决的一面。她不像一般的闺阁女子那样柔弱和依赖,而是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勇敢地面对命运的安排。
从她的言行中,也能看出她对家族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在大观园中发起诗社、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情和卓越的管理才能。然而,她的努力最终未能改变家族衰败的命运。她远嫁之时,或许已经意识到,贾府内部的腐朽和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自己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家族的颓势。她的安慰话语,既是对姊妹们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她明白,家族的兴衰并非个人所能左右,只能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探春在离别时,没有过多地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现实。她深知自己的远嫁是家族利益的需要,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和地位。她的这种牺牲精神,体现了她对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虽然内心痛苦,但为了家族的大局,她选择了默默承受。
此外,探春的言行还透露出她对未来的担忧。她知道自己远嫁他乡,将面临着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挑战。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踏上了征程。她的这种勇气和担当,让人敬佩不已。她在离别时的话语,也暗示了她对家族未来的担忧,她担心贾府在她离开后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无法摆脱衰败的命运。
探春远嫁时的言行,深刻地展现了她坚毅果决、豁达乐观、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对家族命运的清醒认识和深深担忧。她的远嫁,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家族兴衰的一个缩影。
3.尤氏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中,尤氏患病前后的状态有着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也深刻地反映出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在贾府中的处境。
尤氏在送探春远嫁之前,虽身为宁国府的当家主母,但在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事务中,一直处于一种相对隐忍和无奈的状态。她性格温和,为人善良,面对贾府内部的诸多矛盾和纷争,总是尽力调和,以维持家族的表面和谐。然而,这种隐忍和退让并没有让她在贾府中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反而使她在一些事情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送探春远嫁归来后,尤氏身心俱疲,很快便病倒了。患病后的她,身体虚弱,精神萎靡。贾蓉四处请医问药,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她整日卧病在床,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忧虑和疲惫。此时的她,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面对贾府中闹鬼传闻带来的心理压力。她的病情也成为了贾府众人关注的焦点,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家族气氛更加压抑。
从尤氏患病前后的状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人。探春的远嫁让她深感伤感,她深知这对贾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预示着家族的命运可能会更加艰难。她的忧虑和无奈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情感,更是对整个家族未来的担忧。
在贾府中,尤氏的处境十分尴尬。她虽是宁国府的当家主母,但在家族中的话语权却相对有限。贾珍的荒淫无道和贾府内部的腐朽堕落,让她在管理家族事务时面临着诸多困难。她既要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声誉,又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使得她在贾府中常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尤氏的善良和隐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让她成为了贾府内部矛盾的牺牲品。她的患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在长期的压抑和无奈下,身心已经不堪重负。她的命运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落已不可避免,一个曾经辉煌的家族,在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压力下,逐渐走向了末路。
4.贾珍、贾蓉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中,贾珍和贾蓉的行为和决策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家族事务的态度。
贾珍在听闻大观园闹鬼的传闻后,表现出了一种自负和逞强。他不信邪,偏要前去查个究竟,带着小厮划船进入大观园。这种行为看似勇敢,实则是一种盲目和冲动。他没有考虑到闹鬼传闻可能带来的心理影响,也没有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当小厮说看到鬼时,他瞬间被吓得生病,这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其实是恐惧的,只是用表面的强硬来掩盖。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鲁莽和缺乏深思熟虑。
在家族事务方面,贾珍虽然身为宁国府的当家人,但他的管理方式却十分混乱。他对家族成员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导致贾府内部矛盾重重。例如,他手下的人借着贾政的名声在外面招摇撞骗,最终给贾政带来了灾祸。这说明他在用人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漏洞,没有尽到当家人的责任。此外,他在面对大观园闹鬼传闻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寄希望于道士驱妖,这显示出他在处理问题时的迷信和无能。
贾蓉在回目中的表现则更多地体现出他的胆小和懦弱。在父亲贾珍患病后,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自己也很快染上了疾病。他没有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而是被恐惧所支配。他找来毛半仙为母亲占卦,也是病急乱投医的表现,反映出他在面对问题时缺乏主见和应对能力。
在家族事务上,贾蓉虽然参与其中,但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他对父亲的决策言听计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贾珍决定派人去大观园守房时,他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只是盲目地执行。这说明他对家族事务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没有为家族的发展出谋划策。
贾珍和贾蓉的行为和决策反映出他们性格上的缺陷以及对家族事务的消极态度。他们的存在加速了贾府的衰落,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家族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更加不堪一击。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贵族子弟的堕落和腐朽,以及家族兴衰的无常。
5.毛半仙、道士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回中,毛半仙和道士这两个人物形象鲜明,他们在回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毛半仙是个以周易占卦为业的人。贾蓉在母亲尤氏患病且久治不愈时,病急乱投医将他请来。毛半仙占卦时煞有介事,摆开卦具,口中念念有词,最后称尤氏是冲撞邪祟所致,需作法驱邪。从他的行为来看,他深谙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通过神秘的仪式和说辞来获取信任。他的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中那些靠迷信手段谋生的人,他们利用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谋取利益。
毛半仙的占卦结果在贾府引起了轩然大波,加剧了众人的恐慌情绪,促使贾府采取驱邪行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反映出他在回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了贾府在面对困境时的盲目和迷信。他的存在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迷信思想的盛行,人们在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时,往往寄希望于这些所谓的“高人”。
道士则是在贾珍生病后,被请来在大观园驱妖的。他身着道袍,手持桃木剑,带着小道士们布置法坛,作法时口中念念有词,挥舞桃木剑、洒符水,营造出神秘的氛围。道士声称大观园阴气太重,有邪祟作祟,要将其驱逐。他的形象是典型的封建迷信的代表,利用人们对鬼神的敬畏,进行看似神秘的仪式。
道士驱妖的行为象征着贾府在面对危机时的无力挣扎。贾府此时内忧外患,却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寄希望于道士的驱妖之术,这反映出贾府的腐朽和堕落。道士的出现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耗费了贾府的资源,加剧了家族的经济困境。他在回目中的作用是揭示了贾府的愚昧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预示着贾府的衰落已不可避免。
毛半仙和道士这两个人物形象,共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迷信思想和腐朽本质,他们在回目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贾府的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