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红楼梦》第一百十回概述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在全书中是一个极具转折意义的章节,它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贾府衰败的丧钟。
本回开篇,贾母坐起后与众人交谈,回顾自己在贾府六十多年的时光,表达对子孙的期许,尤其希望宝玉能生个重孙子。她分别叫来宝玉、贾兰、凤姐等人,一一交代后事。在感慨湘云未来看望自己后,贾母喝了一口参汤,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三岁。贾母的去世,无疑是贾府的重大变故,主上念及贾府功劳,赏赐一千两,但这对于操办一场体面的丧事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贾府众人在贾母去世后,各自有着不同的反应。家人们各处报丧,忙乱中开始筹备丧事。贾琏被安排负责外事,而凤姐则承担起内事的重任。然而,当凤姐拿到名册时,才发现贾府如今上上下下只剩下四十人,人手严重不足,这让她陷入了困境。
鸳鸯找到凤姐,希望她能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只因她听贾政说不必奢靡浪费。凤姐虽答应了鸳鸯,可贾琏随后告知她手中没钱,手下人都不办事。转眼三天过去,府内依旧乱作一团,王夫人因此质问凤姐。面对王夫人和邢夫人的责备,凤姐满心委屈,她深知手下人不干活是因为没钱可拿,大家都不愿义务劳动,但她又不敢把这情况跟王夫人说,只能自己默默咽下苦水。
为了办好贾母的丧事,曾经威风凛凛的凤姐放下身段,求起了下人们,希望他们能帮忙渡过难关。幸亏李纨及时出场,替凤姐解了围,并向大家讲述了凤姐的难处。李纨回到家中,儿子贾兰见母亲劳累,便安慰她好好休息,李纨看着懂事的儿子,既欣慰又感慨。想到后天送殡,贾府连车都凑不齐,李纨不禁感叹贾府落魄后,众人都躲着他们。
在送葬的前一日,贾府表面上热闹起来,但凤姐因忙不过来,被王夫人责备躲着享受。凤姐听小丫头说完,一口鲜血吐了出来,随后倒在地上吐血不止。她的性命如何,也为后续情节留下了悬念。
这一回在全书中处于关键位置,它是贾府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贾母作为贾府的核心人物,她的去世象征着家族失去了主心骨,内部矛盾开始激化,各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凤姐操办丧事的困境,更是直接反映出贾府财力的匮乏和管理的混乱。本回为后续贾府的衰败、人物的命运转折等情节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深化了《红楼梦》关于家族兴衰、世态炎凉的主题。
二、贾母之死的象征意义
1.家族兴衰的转折点
贾母,作为贾府的核心人物,宛如一棵参天大树,支撑着贾府这一庞大的家族体系。她在世时,凭借着自己的威望、智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维系着家族的和谐与稳定。
在贾母的管理下,贾府表面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她善于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无论是长辈之间的矛盾,还是晚辈之间的纷争,她都能巧妙地化解,让家族成员们和睦相处。例如,在处理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时,她虽然心中有自己的考量,但始终没有明确表态,避免了家族内部因感情问题而产生的激烈冲突。
同时,贾母也是家族文化和传统的守护者。她重视家族的礼仪和规矩,每逢重要节日和庆典,都会精心安排,让家族成员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归属感。在她的影响下,贾府的子孙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了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然而,贾母的去世,无疑给贾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成为了家族兴衰的转折点。家族失去了这位主心骨,就像一艘失去了舵手的船,开始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
首先,家族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贾母在世时,各方势力都有所忌惮,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但她去世后,隐藏在表面和谐之下的矛盾迅速浮出水面。邢夫人和王夫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更加激烈,她们为了争夺家族的控制权,不惜互相指责、互相拆台。而贾府的年轻一代,如贾琏、贾珍等,也开始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导致家族内部的秩序陷入混乱。
其次,家族的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凤姐虽然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但在操办贾母丧事时,由于贾府财力匮乏,她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导致丧事办得一团糟。这不仅让贾府在外界面前丢了面子,也让家族内部的成员对她产生了不满和质疑。同时,贾府的经济状况也日益恶化,入不敷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家族的产业逐渐衰败,收入减少,而开支却不断增加。
最后,家族的凝聚力也大大减弱。贾母在世时,家族成员们围绕在她的身边,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但她去世后,家族成员们开始各奔东西,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而努力。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淡薄,亲情的纽带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贾母的去世,让贾府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她的离世,不仅是一个人的离去,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象征着贾府这一封建家族的衰落和灭亡。
2.封建制度的衰落
贾母之死,宛如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了封建家族制度衰落的丧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制度已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千疮百孔,腐朽不堪,其不可持续性在《红楼梦》这一文学巨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封建制度的腐朽首先体现在家族等级森严和权力的高度集中上。贾府作为封建家族的典型代表,等级分明,尊卑有序。贾母处于权力的巅峰,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和统治权。家族中的大小事务,都需经过她的首肯才能施行。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族的秩序,但也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例如,王熙凤凭借贾母的信任,在贾府中独揽大权,肆意弄权,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草菅人命,包揽词讼。她的所作所为,严重破坏了家族的公正和秩序,也让贾府的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是封建制度腐朽的重要表现。在贾府中,封建礼教无处不在,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每一个人。女子们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李纨青春丧偶后,只能恪守妇道,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而贾宝玉虽然对封建礼教充满了叛逆,但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也只能无奈地屈服。这种封建礼教的束缚,不仅扼杀了人性的自由和发展,也让整个家族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和活力。
封建家族制度的不可持续性还体现在经济的困境上。贾府表面上繁华富贵,但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家族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田庄的收入和朝廷的赏赐,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朝廷的腐败,田庄的收入逐渐减少,朝廷的赏赐也越来越少。而贾府的开支却不断增加,为了维持表面的风光,他们不得不大肆挥霍,购买奢侈品,举办豪华的宴会。这种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让贾府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操办贾母丧事时,贾府连基本的费用都难以筹集,王熙凤四处奔波,却依然无法解决资金问题,这充分暴露了贾府经济的困境。
此外,封建制度下的家族传承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贾府的子孙们大多沉迷于酒色,不思进取,缺乏担当和责任感。贾珍、贾琏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他们的行为不仅败坏了家族的声誉,也让家族的未来变得黯淡无光。这种家族传承的危机,使得封建家族制度难以长久维持。
贾母之死,是封建家族制度衰落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持续性,预示着封建家族的灭亡和封建社会的崩溃。《红楼梦》通过对贾府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制度的弊端和危害。
3.传统价值观的崩塌
贾母在贾府中,一直是传统价值观的象征和守护者,她所秉持的尊老爱幼、家族荣誉等观念,如同坚固的基石,支撑着贾府的道德体系。然而,随着她的离世,这些传统价值观如同大厦失去根基,迅速崩塌。
尊老爱幼本是贾府一直宣扬和遵循的美德。贾母在世时,晚辈们对她恭敬有加,家族中充满了对长辈的敬重之情。但她去世后,这种敬重之情迅速消散。在操办丧事的过程中,众人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对逝者的尊重变得微不足道。王熙凤为了办好丧事四处奔波,却得不到众人的支持和理解,邢夫人和王夫人不仅不出力,还对她横加指责,完全没有了对长辈丧事应有的庄重和敬意。而对于年幼的晚辈,如贾兰等,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受到众人的关爱和呵护。家族成员们忙于争夺权力和利益,无暇顾及这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家族荣誉也是贾母极为看重的价值观。在她的带领下,贾府一直努力维护着自己的声誉和地位。然而,贾母去世后,家族成员们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家族的荣誉。贾琏在操办丧事时,因资金短缺,竟打起了家族财产的主意,甚至不惜与外人勾结,做出有损家族声誉的事情。贾府的子孙们也不再以家族荣誉为重,他们沉迷于酒色,挥霍无度,将家族的名声抛诸脑后。
这种传统价值观的崩塌,对贾府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王熙凤来说,她一直努力维护着贾府的秩序和荣誉,但在传统价值观崩塌的情况下,她的努力变得徒劳无功。她的精明和能干在众人的自私和冷漠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最终力诎失人心,落得个吐血倒地的悲惨下场。对于贾府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变得更加堕落和放纵。他们不再懂得尊老爱幼、家族荣誉的重要性,只追求个人的享乐和利益。这种价值观的扭曲,让他们的未来变得一片黑暗。
贾母去世后传统价值观的崩塌,使得贾府失去了精神支柱,内部矛盾加剧,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自私。这不仅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家族在失去传统价值观支撑后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三、凤姐操办丧事的困境与人物性格
1.能力与现实的冲突
王熙凤向来以精明能干、杀伐决断着称,在贾府中掌管着大小事务,以往操办丧事也颇有成功经验。当年秦可卿去世,她协理宁国府,将丧事办得井井有条,上上下下都对她的能力赞不绝口。她凭借着自己的铁腕手段和过人的管理才能,迅速整顿了宁国府的混乱局面,各项事务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众人见识到了她的厉害。
然而,此次操办贾母的丧事,情况却截然不同。尽管凤姐依旧满怀信心地想要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以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同时也维护贾府的体面,但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贾府此时早已是外强中干,财力匮乏到了极点。
凤姐拿到名册,看着寥寥无几的人手,心中便已犯难。可她还是强打起精神,努力思索着如何安排人手,把丧事操办得周全。鸳鸯找到她,恳求她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光些,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想着凭借自己的能力,总能克服困难。
但很快,贾琏带来的消息让她的希望破灭。贾琏无奈地表示手中没钱,手下人都不肯办事。没有了钱财的支撑,再好的计划也无法实施。凤姐深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她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她试图用自己的威严去督促下人们做事,可在没钱的现实面前,她的威严也渐渐失去了效力。
三天过去了,府内依旧乱作一团。王夫人前来质问,邢夫人也在一旁指责,凤姐满心的委屈却无处诉说。她明白,手下人不干活并非是自己管理不善,而是因为没钱可拿,大家都不愿意义务劳动。她不敢把这个情况跟王夫人说,只能自己默默咽下这苦水。
为了办好丧事,曾经威风凛凛的凤姐放下身段,低声下气地求下人们帮忙。她的无奈和困境,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空有一身能力,却被现实的困境束缚住了手脚,无法施展。
在送葬的前一日,贾府表面上热闹起来,可实际上凤姐却忙得焦头烂额。王夫人的责备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她一口鲜血吐了出来,随后倒在地上吐血不止。凤姐的能力在贾府财力匮乏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她的无奈和困境,也让人为之叹息。
2.弱点的暴露
在操办贾母丧事的过程中,王熙凤爱逞强、爱出风头的性格弱点暴露无遗,这也直接导致了她力诎失人心的悲惨结局。
凤姐向来争强好胜,总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威风。当鸳鸯恳求她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光些时,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应承了下来。此时的她,或许没有充分考虑到贾府如今财力匮乏的现实状况,一心只想着要把丧事办得超过以往,让所有人都对她的能力刮目相看。这种逞强的心态,使她在一开始就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