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王夫人的人物背景
1.家族出身
王夫人出身于金陵王家,这是一个在《红楼梦》中极具权势与财富的家族。护官符中“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生动地展现了王家的显赫地位。王家不仅拥有庞大的财富,在官场也颇具影响力,其家族成员多在朝廷担任要职,如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便是京营节度使。
这种显赫的出身为王夫人带来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自信。她嫁入荣国府后,虽非长媳,却凭借娘家的势力和自身的底气,成为了荣国府的管家太太,掌握着府中的实际权力。在处理府中事务时,她的决策往往具有权威性,众人也多不敢违抗。
在四大家族中,王家扮演着重要的支撑角色。与贾家的联姻,进一步巩固了家族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强大的政治联盟。王家的权势为贾家在官场和社会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贾家的声望也有助于王家在社交和文化领域的拓展。这种家族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共同维护着四大家族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利益。王夫人作为王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家族的联姻和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她的言行和决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族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2.婚姻状况
王夫人与贾政的婚姻,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联姻。他们的结合,更多是基于家族利益的考量,而非个人情感。不过,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两人也建立了一定的夫妻情分。
贾政为人端方正直,礼贤下士,深得家族长辈的器重。王夫人作为他的正妻,在家庭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她掌管着荣国府的内务,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将府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也让贾政对她颇为信任。在家庭决策上,两人虽偶有分歧,但总体上能相互尊重,共同维护着家族的利益。
然而,家庭中的变故给王夫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长子贾珠自幼聪明好学,十四岁进学,是家族寄予厚望的接班人。但天妒英才,贾珠早早离世,这让王夫人悲痛欲绝,也使她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幼子贾宝玉身上。
女儿贾元春入宫为妃,无疑是家族的荣耀。这不仅提升了贾家的社会地位,也让王夫人在家族中的话语权更重。但骨肉分离的痛苦也时刻折磨着她,她只能在有限的见面机会中,与女儿倾诉思念之情。
贾珠的早亡和贾元春的入宫,使王夫人的情感重心发生了偏移。她对贾宝玉的溺爱愈发明显,生怕他有任何闪失。同时,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贾宝玉的未来,她在处理府中事务时更加谨慎和果断,对可能影响贾宝玉的人和事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种心态和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与其他家族成员的关系。
3.家庭角色
· 母亲角色:王夫人作为母亲,对子女倾注了大量心血。长子贾珠早亡,让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幼子贾宝玉身上。她对宝玉的溺爱无微不至,却又极为严格,生怕他走上歧途,影响家族声誉。例如,当她听闻宝玉与金钏的暧昧之事后,反应激烈,认为这严重损害了宝玉的名誉和前途。同时,女儿贾元春入宫为妃,王夫人虽为家族荣耀感到欣慰,但也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在有限的见面中,尽显母亲的牵挂与不舍。
· 妻子角色:在与贾政的婚姻中,王夫人扮演着贤妻的角色。她掌管荣国府内务,将府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让贾政能够安心在外为官。在家庭决策上,她与贾政相互尊重,虽偶有分歧,但总体能共同维护家族利益。她深知贾政的喜好和需求,尽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赢得了贾政的信任和尊重。
· 儿媳角色:作为贾母的儿媳,王夫人对贾母十分孝顺。她时刻关注贾母的生活起居,尽力满足贾母的需求。在贾母面前,她恭敬有加,听从贾母的安排和教诲。然而,在一些事务的处理上,她也有自己的主见,但会尽量避免与贾母产生冲突,以维护家庭的和睦。
· 与贾母的关系:王夫人与贾母之间既有婆媳间的尊重,也存在一定的矛盾。贾母疼爱子孙,注重家族的欢乐和团聚;而王夫人则更关注家族的规矩和声誉。例如,在对待宝玉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上,两人的观点有所不同。但王夫人始终不敢违背贾母的意愿,在表面上维持着和谐的婆媳关系。
· 与王熙凤的关系: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两人关系较为复杂。王夫人欣赏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将府中许多重要事务交给她处理。王熙凤也尽力讨好王夫人,以巩固自己在府中的地位。然而,王熙凤的一些行为过于张扬,引起了王夫人的不满。在抄检大观园等事件中,两人的矛盾逐渐显现,但为了家族利益,她们仍保持着表面的合作。
二、王夫人的性格特点
1.善良宽厚的一面
王夫人并非全然冷酷无情,她也有善良宽厚的一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王夫人展现出了慷慨大方。刘姥姥本是乡村老妪,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弱联系,她进府不过是想讨些好处以维持生计。王夫人得知刘姥姥的来意后,虽未亲自过多接待,但却命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还送了许多衣物和生活用品。这对于刘姥姥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能让她的家庭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
在对待晚辈方面,王夫人也有照顾之举。她对李纨这个守寡的儿媳关怀备至。李纨青春守寡,带着幼子贾兰生活,王夫人体谅她的不易,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支持,让她掌管园子的事务,有一定的收入来源,还在生活上关心她。李纨在贾府能有相对安稳的生活,王夫人的照顾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夫人这些善良宽厚行为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动机。从家族层面来看,她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太太,需要维护家族的声誉和形象。对刘姥姥的慷慨,能让外界看到贾府的仁义和富足,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而对李纨的照顾,也是遵循封建家族的伦理道德,体现出她作为长辈的慈爱和关怀,有助于维护家族内部的和谐稳定。从个人情感角度而言,王夫人内心深处或许也有善良的一面,看到刘姥姥的贫苦和李纨的不幸,会产生同情之心。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这些行为,为自己和家族积累福报,在封建迷信的观念影响下,认为善有善报,以此来祈求家族的繁荣昌盛。
2.虚伪残酷的一面
情窦初开的宝玉趁王夫人午睡,与金钏说了几句暧昧的话。这本是小事,王夫人却将其上升到严重程度。
王夫人不仅打骂金钏,还将她开除。金钏性子烈,受不了屈辱投井自杀后,王夫人清楚其中利害关系,却向宝钗说金钏儿前日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而已。
虚伪残酷。她为了维护儿子和自己的名誉,不公正地处理金钏,事后又试图掩盖真相,表现出虚伪的一面;对金钏的打骂和开除,间接导致其死亡,尽显残酷。
晴雯之死
晴雯蔑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们所施的小恩小惠。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王夫人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
晴雯当夜悲惨死去,王夫人向贾母回话时却说晴雯又懒又淘气,且得了女儿痨,才把她送出大观园的。
虚伪残酷。她毫无怜悯之心,在晴雯病重时将其赶出,还恶意诋毁晴雯的名声,虚伪地掩盖自己的恶行,残酷地对待一个无辜的丫鬟。
王夫人这种虚伪残酷性格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从家庭环境来看,她出身于权势显赫的金陵王家,嫁入荣国府后成为管家太太,长期处于高位,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认为自己有权力决定他人的命运。从社会背景来说,封建礼教的影响根深蒂固,她将维护家族的名誉和规矩视为首要任务,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取残酷的手段。同时,她对儿子宝玉的过度溺爱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使她对可能影响宝玉的人和事格外敏感,一旦触及她的底线,便会毫不留情地进行处理,从而表现出虚伪残酷的一面。
3.主观情绪化
王夫人做事主观用事、情绪化的特点,在金钏事件和抄检大观园等情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金钏事件里,宝玉趁王夫人午睡时与金钏说了几句暧昧的话,这原本只是少年男女间的小玩笑。但王夫人却立刻将此事上升到严重的高度,主观地认为金钏带坏了宝玉,会影响儿子的名誉和前途。她完全不顾事情的全貌,也不考虑金钏平时的表现,当即打骂金钏并将其开除。她没有想到金钏性子刚烈,会因受不了屈辱而投井自杀。这一事件充分显示出王夫人在处理问题时,过于主观和情绪化,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考虑他人感受和后果。
抄检大观园的情节更是王夫人情绪化决策的典型例子。邢夫人把绣春囊交给她后,她不做任何调查研究,就一口咬定是王熙凤的。随后,她在愤怒和焦虑的情绪支配下,决定抄检大观园。在抄检过程中,她不问青红皂白,对丫鬟们进行了严厉的搜查和审问,导致晴雯、司棋等丫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晴雯被无辜撵出大观园,最终悲惨死去;司棋也因不堪羞辱而自杀。王夫人的这一决策,完全是在情绪化的状态下做出的,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这种主观情绪化的性格对王夫人的决策和行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处理府中事务时,她常常因为个人情绪而做出不公正的判断,导致许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这不仅破坏了府中的和谐氛围,也引起了其他家族成员的不满和反感。同时,她的情绪化决策也不利于家族的长远发展,使得一些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反而加剧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危机。
三、王夫人的主要经历
1.金钏事件
金钏事件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它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深刻地影响了王夫人的形象和贾府的内部关系。
事件发生在一个午后,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宝玉来到王夫人上房内。正值青春年少的宝玉,情窦初开,趁着这个时机与金钏调起情来。他先是轻轻拉着金钏的手,悄悄从荷包里掏出一颗香雪润津丹往金钏嘴里送,接着又说要向太太讨了金钏去。金钏半推半就地回应着,两人的互动虽带着些暧昧,却也只是少年男女间的懵懂玩笑。
然而,王夫人表面上看似睡着,实际上却将这一切都听在了耳中。她翻身起来,照金钏脸上打了一嘴巴,破口大骂金钏是“行无耻之事”,还说要把她撵出去。金钏苦苦哀求,王夫人却丝毫不为所动,坚决要将她逐出贾府。金钏性子刚烈,受不了这样的羞辱,被撵出贾府后便投井自杀了。
这一事件对王夫人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原本,她在贾府众人眼中是一位宽仁慈厚的当家主母,但此事让她虚伪残酷的一面暴露无遗。她为了维护儿子的名誉和自己的尊严,将过错全部归咎于金钏,对金钏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却忽略了宝玉在其中的主动行为。这种处理方式显示出她的主观和偏袒,让她的形象在众人心中大打折扣。
在贾府内部关系方面,金钏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金钏的死间接导致了后来宝玉挨打事件的发生。王夫人向贾政哭求死劝,口称要宝玉死,岂非有意绝她,这使得贾府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这件事也让府中的丫鬟们人人自危,对王夫人产生了恐惧和不满。她们意识到,在王夫人的威严下,自己的命运随时可能发生改变,稍有不慎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金钏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王夫人性格中的缺陷,也揭示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危机。
2.提拔袭人
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是在宝玉挨打之后。当时,宝玉因与琪官的交往以及金钏之死等事,被贾政打得皮开肉绽。袭人看到宝玉受伤如此严重,心中十分忧虑。她深知宝玉与府中姐妹相处亲密,男女日夜一处起坐,容易引起他人的口舌是非。于是,她向王夫人进言,认为应该将贾宝玉挪出大观园,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流言蜚语。她提到林黛玉、薛宝钗与贾宝玉都是表亲,这样的相处方式多有不便,为防众人口舌诋毁,需采取措施。
王夫人提拔袭人的原因和目的十分明确。一方面,她认可袭人的忠诚和细心。袭人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宝玉,对宝玉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王夫人看在眼里,认为她是一个可靠的人。另一方面,王夫人希望通过提拔袭人,在宝玉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眼线。她对宝玉的未来寄予厚望,担心宝玉在大观园中受到不良影响,而袭人可以随时向她汇报宝玉的情况,帮助她更好地掌控宝玉的动向。
这一事件对宝玉和大观园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宝玉来说,袭人地位的提升让他在生活上得到了更周到的照顾,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袭人汇报给王夫人,行动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由。在大观园局势方面,袭人成为王夫人的亲信后,在丫鬟群体中的地位显着提高,这引起了其他丫鬟的不满和嫉妒。晴雯就对袭人颇为不屑,认为她是在讨好王夫人。这也导致了丫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大观园中的和谐氛围被打破,内部矛盾逐渐显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