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九十、刻骨铭心的爱恋(十)【1 / 2】

落基山上飘过的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平民的讲述,如同一把钥匙,缓缓打开了往昔岁月的大门,我听得入神,内心也被深深触动。

回溯过往,张平民出身于一个中农家庭。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中,命运的巨轮开始转动,他家被错划为富农。

从那时起,“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标签,就像一道沉重的枷锁,紧紧套在年幼的张平民身上。

他的父亲,是个骨子里透着倔强的人,为了表达对不公命运的抗争,特意给儿子取名“张贫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名字无疑是一种无声的呐喊。

等到张平民入学读书,老师考虑到这个名字政治意味太过浓厚,斟酌之后,帮他改名为“张平民”,希望他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寻得一丝平凡人的安宁 。

张平民的生命轨迹,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庸。

在知青下乡的浪潮中,身为乡下青年的他,凭借真诚质朴,赢得了一位下乡女知青的芳心,成功步入婚姻殿堂。这在当时城乡壁垒分明的时代背景下,犹如石破天惊,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时光流转,知青返城的号角吹响。彼时,他们夫妻二人已育有一双儿女。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妻子经过一番挣扎,最终狠下心来,选择与张平民离婚,无情地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踏上了回城的列车。

望着远去的列车,张平民的心碎成了无数片,强烈的屈辱感与不甘,如同一团烈火,在他胸腔熊熊燃烧。

那一刻,张平民攥紧了拳头,在心底立下誓言:一定要自己掌控命运。他将孩子托付给老家的亲人,毅然决然地奔赴城市。

心中憋着的那口气,化作他前行的不竭动力,激励着他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让前妻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为了在城市的夹缝中生存,张平民像一颗漂泊的种子,努力扎根。

他在热电厂当过锅炉工,滚烫的蒸汽弥漫在身旁,他的身影在热浪中忙碌;也曾在火车站扛过麻袋包,沉重的麻袋压弯了脊背,却压不垮他对生活的希望。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多数人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只要能多赚几分钱,哪怕是拼上命,也在所不惜。

在火车站扛麻袋时,张平民发现不少人偷偷从麻袋里抠玉米粒。但他并未随波逐流,反而从中敏锐捕捉到了商机。

随后,他奔赴乡下,以高于公价的价格收购粮食,再拿到城里的黑市售卖。

然而,在那个严厉管控的时期,他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很快就因 “投机倒把和破坏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的罪名被判处拘役六个月。

刑满释放后,张平民并未一蹶不振,反而变得更加精明。他不再直接用金钱或粮票收购粮食,而是用火柴、肥皂等紧俏日用品,与乡亲们进行物物交换,巧妙地钻了法律的空子。

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拉开了他带有原罪的创业大幕,在时代的洪流中,他开始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商业冒险。

时光的车轮滚滚驶入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这股蓬勃的浪潮为张平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凭借过往积累的经验与果敢,他如鱼得水,财富也在摸爬滚打中逐渐积累起来。随后,他进军快消品领域,做起了区域代理商。

一次,张平民前往苏州开展商务洽谈。在古色古香的苏州城,他结识了在商业局任职的宋阿姨。宋阿姨举止优雅,眼神灵动,身上透着江南女子独有的温婉气质,一下就吸引了张平民的目光;而张平民丰富的阅历、独特的见解,也让宋阿姨心生好感。一来二去,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沉浸在甜蜜之中。

然而,这段恋情并未得到宋阿姨家人的祝福。宋阿姨的父亲身为官员,打心眼里瞧不上满身商人气息的张平民。张平民不仅比宋阿姨大了十多岁,还有过婚史,带着两个孩子。宋父态度强硬,对两人的恋情百般阻挠,试图让女儿远离张平民。

尽管没能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两人的感情并未因此降温,他们顶着外界的压力,一直维系着恋人关系,相伴至今。

后来,张平民遭遇投资滑铁卢,一夜之间几乎倾家荡产,陷入人生低谷。在他最艰难的时刻,宋阿姨始终不离不弃,默默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与物质上的支持,助他重新站了起来。

张平民感慨,人与人的缘分,或许从一开始就由命运暗中安排。他说:“当年要是没有那些阻力,顺利和小婕结了婚,说不定我们早就因为各种矛盾分道扬镳了。”

我深深沉浸在他们超脱世俗的情感历程里,内心满是感动。

宋阿姨坐在一旁,目光中透着感慨,轻声呢喃:“侬看喏,真真勿敢想,转眼间都几化年数哉。”

张平民神色凝重,语气诚恳,开口说道:“小关,你刚踏入这门,我便倚老卖老,劝你和囡囡分开,这是我作为囡囡父亲挚友,义不容辞的责任。毕竟我看着囡囡长大,实在不愿她受到任何伤害。”

言罢,他微微叹了口气,目光深邃而悠远,继续说道:“刚刚,我把我和你宋阿姨一路走来的故事讲给你听,就是想让你知道,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心意相通,外界的任何阻碍都无法将他们拆散。如今,该说的我都说了,也算尽到了一个长辈的责任。至于你和囡囡能在感情路上走多远,能否修成正果,就全看你们的缘分和造化了 。”

我满怀感激,目光诚挚地看向张平民:“张伯伯,特别感谢您的一番开导。不过这次来省城,我并非为囡囡而来。我心里拎得清轻重,绝不是那种死缠烂打、分不清主次的人。”

我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让张平民和宋阿姨始料未及。宋阿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忍不住问道:“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我略带惭愧地低下头,声音平稳地说:“说起来实在汗颜,我没有张伯伯对爱情那份矢志不渝的执着,囡囡恐怕也不像宋阿姨当年那样,能为爱情不顾一切。其实,我们之间早已达成约定,等她挂职结束,这段感情就画上句号,往后互不打扰。”

张平民和宋阿姨闻言,不禁对视一眼。随即,张平民仰头大笑起来,感慨道:“如今的年轻人,想法真是独特,连感情之事都能像签契约一样约定。”

我坦诚回应:“不瞒二位,这次来省城,是为了帮朋友处理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

张平民目光热忱地看着我:“既然碰上难题了,要是不介意,不妨跟我讲讲。咱们东北人骨子里就有急公好义的基因,在这省城,我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多少积累了些人脉,说不定能帮上忙。”

见他言辞恳切,我也不再藏着掖着,将于志明如何算计我,如何深陷高利贷危机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

张平民听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若有所思地朝我招手。我赶忙坐到他身旁,他微微侧身,附在我耳边,低声交代了一番。

听完他的话,我眼前一亮,心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我略带担忧地问道:“张伯伯,这会不会太麻烦您了?”

张平民爽朗大笑,伸手轻捶我的肩头:“别一口一个张伯伯叫着,把我都叫老啦!往后就叫我张哥,怎么样,关老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