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11章 老天爷呀【1 / 2】

苏小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立春在书房,一边整理沈家这个春季的田地收成和支出账本,一边唉声叹气。

沈齐问她:“何故长吁短叹?”

“还不是那辣椒的事!”宋立春想着被毁的辣椒地就心疼,“那周平毁了足有半分地的辣椒,都快成熟了,算下来也有好几斤呢。”

转念又一想,倒是那辣椒田的主人得了便宜。

“周平毁了半分地,却赔了足足两亩地的钱,那田农真是赚大发了。对了,少东家,你这算不算讹诈?”

沈齐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手里的书,头都不抬,反问道:“我可曾说过他毁了两亩地?我只说过两亩地的辣椒价值三贯钱而已。至于怎么判赔,那是县太爷的事。”

宋立春仔细回忆着昨日之事,确实没听到沈齐说周平毁了多少地,他只说了《大周律》中毁田的惩罚和量刑,然后就说了二亩地辣椒价值三两银子。

最终定出赔偿数额和杖责惩罚的人是邱县令。

而且邱县令当时向差役问询时,也只问了辣椒地是否有毁坏之象,却也没问具体毁了多少。

合着这邱县令和沈齐,两人在这里玩起春秋笔法了。

“想明白了?”沈齐总算抬了抬眼皮,“柳举人仗着身份背景实力,任由下面的人横行乡里欺男霸女,邱县令如此断案判决,也是有意敲打柳举人之流。”

宋立春没混过官场,总会把官场政治想得过于简单。

“邱县令可是一县之长,在这平原县就是老大,柳举人犯的事数不胜数,县城百姓众所周知,难道邱县令还不能直接治他的罪?”

沈齐合上书本。

“听过‘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没?柳举人是土生土长的平原县人,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十分强硬,邱县令若是强行整治,将会受到极多反抗阻挠,他在平原县的县令差事也将难以开展。”

宋立春似乎有些明白了,可想到那差点被献祭的三名无辜幼女,依然愤懑不甘。

“那就没人管得了柳举人了么?”

“倒也未必。”沈齐眯了眯眼睛,“还有句话,叫做‘来日方长’。”

前世,他还是一个秀才身份时,沈家被柳举人打压欺辱,又因为自己阅历尚浅识人不清,着了别人的道,害得爹娘搭进去沈家大半个家业,才保住了自己的秀才功名和继续科举的资格。

即使他以乡试第一名的解元身份归乡,身份上是可以和柳举人平起平坐了,可柳家多年的背景资历积累,也不是他仅凭一个举人名头就能比的。

他用了整整两年,直到转年后一朝进士及第,入了京中某位三朝元老的眼,自己借力打力,才把柳举人及其背后势力彻底击垮。

他那时,才知道什么是权力。

如今,虽然断了科举入仕的念想,可偶尔半梦半醒间,很难不去贪恋权力的滋味儿。

沈齐正沉浸在自己的所思所想中,又听对方转移了话题。

“少东家,我弟弟说你答应过他,认全三字经上的字,就可以借两本书……”

“嗯,正要告诉你呢,这书房里的书,足有三千本之多,你尽管挑两本便是。”

各种书籍令人眼花缭乱,看了好多本都觉得适合腊月。

“只能挑两本吗?”

沈齐点点头。

“《管子国蓄》有云,‘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左传》中也有‘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韩愈《进学解》中说:‘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苏轼《送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有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