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5章【1 / 2】

夜月日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

清晨,陈阳的面包房内,陈启和林鸢正站在发酵箱旁讨论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的脸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发酵的麦香。

\"林姨,如果发酵时间缩短到12小时,能不能用冷冻面种保持面团的活性?\"陈启拿着一支试管,正在测试刚刚取出的样本。

林鸢眯着眼看了下试管中略显浑浊的液体,又看了看旁边的笔记本,突然问道:\"那你说,如果用技术手段完全复制手工发酵的味道,消费者能分辨出来吗?\"

陈启摇了摇头:\"林姨,技术可以复制味道,但它复制不了故事。\"他顿了顿,\"就像这片土地的酵母,它承载的是这个村子的风土人情,还有村民们日复一日的揉面、播种。这些,无法被复制。\"

\"不错,\"陈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但问题是,消费者会不会在意故事,还是只想要方便和价格?\"

陈启转过头,看到陈阳站在门边,手里捧着一盘刚出炉的面包。

\"爸,\"陈启冲他笑了,\"我研究这些技术,不是为了复制,而是为了保护那些无法被复制的故事。\"

---

2

与此同时,在孟氏集团的一间会议室里,李怀山正在听取研发团队的报告。大屏幕上展示着一项刚刚完成的技术突破:“土地微生物复刻系统”。

\"我们通过分析全球50个不同生态区域的小麦样本,捕捉了这些区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然后运用基因编辑和发酵技术,复刻出具有地方特点的‘风土面包风味’。”项目主管的声音充满了自信。

李怀山的嘴角微微上扬,但他很快收敛了表情,问道:\"这种面包的味道,能持续稳定多久?\"

\"理论上,\"项目主管继续说道,\"只要我们控制好发酵流程,可以稳定保持十二个月以上,并且不需要冷链运输。\"

李怀山的表情依旧平静:\"成本呢?\"

\"比普通工业化面包高15,\"项目主管有些犹豫,但还是实事求是地回答,\"不过消费者对‘天然面包’的溢价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北美和欧洲的市场\"

李怀山挥了挥手,示意对方停下:\"很好,下个月我亲自参加国际食品技术论坛,给他们露一手。\"

\"是,李总!\"项目团队齐声应答。

---

3

宋小麦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整理一份市场调研报告,突然接到了陈启的视频请求。

\"小麦姐,你知道吗?孟氏他们最新研发了一种技术,能模拟不同地区小麦的风味!\"

宋小麦皱了皱眉:\"模拟风味跟我们之前讨论的工业化风味有什么不同?\"

\"这次的更高级,他们用的是从地方土样和微生物中提取的‘风土数据’。”陈启继续说道,\"他们说,以后哪怕没有当地小麦,消费者也能尝到‘金穗面包’的味道了。\"

宋小麦陷入了沉思。

这时,她的小女儿跑进来,兴奋地说道:\"妈妈,妈妈,我今天在学校用陶土做了个面包!它看起来和你店里的‘麦香传承’一模一样,不过我放了草莓进去,还挺香的!\"

听到女儿的话,宋小麦突然笑了,她低声说道:\"启,你告诉李怀山,他可以模拟土地的味道,但他模拟不了面包背后的信任和用心。\"

\"信任\"陈启若有所思,\"你是说,消费者更在意的是‘谁在做面包’,而不是‘面包的味道’?\"

宋小麦点了点头:\"没错,他永远无法模仿一个亲手揉过面团的人心中的热情。\"

---

4

几天后,一场国际食品技术讨论会在欧洲如期举行。

会议的主题是:“从工业到真实:食品技术与文化传承的平衡”。孟氏集团作为主赞助商,包下了会议的核心展区,而展会上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李怀山的全新“土地微生物复刻面包”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