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知意突然记起,在嘉靖二十三年,那年她才十二岁左右。
好多事,她突然明白了,但是又很快陷入了误区……
嘉靖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松江府十六铺码头灯火如昼。
沈家马车陷在熙攘人群里,车厢内的沈知意,正见码头上卸货的徽州商队。
\"那是陆三郎!\"
丫鬟指着人群里穿蟹壳青直裰的少年。
\"听闻陆家今年要包揽织造局三成生丝。\"
少年忽然抬头,眉间朱砂痣映着灯笼红光。
知意慌忙垂帘,袖中一本唐诗选集跌落车辕,被那人俯身拾起时,指尖掠过书页间夹着的木樨干花。
车帘垂落的刹那,书本恰磕在青石板上。
陆砚生两指捏着书册边缘,袖口银线绣的缠枝纹在灯下泛起冷光,那是徽州最好的缂丝手艺。
\"小姐的诗选集?\"少年音色清越,尾音却带着商贾子弟特有的圆融,\"唐诗虽美,但宋词的华丽,更符合小姑娘你今后的气质。\"
知意攥紧袖中帕子,车外飘来沉水香混着桐油气味:
“这人好生无理”
心里如此想着,但是她始终没有说出口。
忽听得马蹄声破开人群,八名穿油绸褂子的力夫抬着织金软轿,轿帘上明黄流苏惊得路人纷纷跪倒——松江织造局提督太监陈璠的仪仗到了。
\"陆三公子好谋算。\"
尖细嗓音刺破夜空,蟒纹补子下伸出一只戴翡翠扳指的手。
\"只是今年苏杭二府的春蚕,可未必听你陆家差遣。\"
陆砚生躬身呈书的动作分毫不乱,袖中却滑落半片桑叶,边缘整整齐齐咬成锯齿状。
知意透过竹帘缝隙看得真切,那是顶好的吴兴二眠蚕才啃食的嫩叶。
\"陈公教训的是。\"少年指腹抹过书页间干枯的木樨。
\"恰如农民所言,治丝之要,首在辨时。今夜灯市盛景,不正应了"东风夜放花千树"之句?\"
码头突然爆出惊呼,三艘悬\"汪\"字旗的沙船正破浪而来。
知意父亲沈明允掀开车前锦帷,官袍上的鹭鸶补子微微发颤:\"竟是新安汪氏的船!他们不是专走淮盐?\"
浪涛声里,陆砚生将书册轻轻推进车窗。
知意接住时触到几粒圆润之物,摊开掌心,三颗缠着蚕丝的紫雪丹正泛着药香——这是防治蚕病的圣品,价比黄金。
\"陆家愿与沈推官共享。\"少年语带双关,远处汪家船头已传来丝竹声,有人用徽腔唱着新编的《驻云飞》:\"说什么皇商贵胄,终不似木棉花开满松江口\"
沈明允的官轿堪堪避过汪家力夫,锦帷却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
知意望着父亲绷紧的下颌,忽听得车外陆砚生扬声道:\"汪东主既押了淮盐船走生丝,何不与陆某共赏这松江春水?\"
三艘沙船已泊稳码头,舱中走出个穿宝蓝潞绸的中年人,腰间玉带竟嵌着西洋琉璃。
\"陆三公子消息灵通。\"
汪承宗抚掌而笑,身后伙计正将桐油桶滚下跳板,\"只是贵号在湖州收的五千担茧子,怕是要烂在梅雨里了。\"
陈璠的软轿忽然往码头前横了半尺,蟒纹轿帘掀起一角:\"咱家倒听说,陆家新制的缫车能日理茧百斤?\"
太监指甲轻叩窗棂,\"只是这铁器铸造,可有工部批文?\"
知意心头一跳。
她上月随母亲去龙华寺进香,分明见过陆家别院后头新砌的冶铁炉。
父亲忽然按住她手腕,低喝道:\"陆家的事,闺阁女子莫要妄言。\"
此时江面忽起骚动,两艘四百料战船破雾而来,桅杆上\"备倭\"二字在月色下森然可辨。
汪承宗却抚须笑道:\"巧得很,水师弟兄正要押送倭俘往南京,顺道捎带汪某几船湖丝。\"
陆砚生掸了掸直裰下摆,袖中又滑出片桑叶:\"汪东主这船吃水三丈,装的当是崇明沙棉?\"
他忽转向陈璠深施一礼,\"晚生愚见,松江棉布若要进宫,总得经织染局九道工序。\"
知意指尖摩挲着紫雪丹上的蚕丝,忽嗅到咸腥血气——那战船甲板上捆着七八个倭寇,颈后俱有靛青刺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