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40章 国丧【1 / 1】

风小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边上忙着冬收的赵春兰闻言心下惊奇不已。

不到半年灭一国?这朝圣国到底是西戎在背后操作还是真的如此强大到脱离了西戎的掌控?

额……虽然人家南沧国还有几个城池强撑着,皇城也还没被攻破,算不上灭国,可这只怕距离灭国也不远了,而且如今还不过才腊月,即使从投放瘟疫病毒开始算,也不到半年啊!

这些她倒不是很在意,只要不要让战乱蔓延,影响到她的生活就行,如今的她只想安安稳稳的种地,等着心里那个人平安回来,好好过他们的小日子就成。

庄稼种的晚,收的也晚,好在下潭县地处南方,一般情况下不下雪,要不然他们地里的东西怕得废。

“厉不厉害我不知道,不过听说那朝圣国农税十五税一,商税十税一到十税三不等,丁赋不是特殊时期就三年一役。”帮工三满脸羡慕地说道。

“十五税一?”周边的帮工无一不惊叫出声瞪大了双眼。

此时,大家伙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巴不得被割赔出去的是他们顺安府。

心里各种羡慕嫉妒恨之后,大家伙才后知后觉过来,刚刚他们是不是太大声了?

偷偷瞄了一眼赵春兰这边。虽说他们聊着天手里的活也没落下,但在干活的时候聊天总归是有些不好意思,虽然东家从未说过他们。

见赵春兰没有责备,几人便又小声地聊了起来。

反正是计量算工钱,收多少豆子结多少工钱,不耽误工夫就成,再有个三两天这豆子就能收完了,赵春兰倒也不急。

而且足不出户,能从来帮工的人口中得知最近的实事,她巴不得他们的嘴巴再大些。

黄豆本是种两季的,可是月亮湾各家建好房子都快八月了,水稻是种不成了,便试着种了黄豆,没想到还真种出来了,只是 冒着寒风冬收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寒风从领口灌进去,赵春兰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她觉得自己这是没苦硬吃。明明手里还有一千多两银子的,即便啥也不干,也够他们吃上好些年。

“梁叔,还是没有洛瑜铭的消息吗?”

赵春兰将一捆黄豆根捆好,转头问和她相距不到六尺的梁五。

梁五手中的动作一顿:“公子他未曾联系我。”

他低头咬了咬唇瓣,这……应该不算是欺瞒姑娘吧?公子确实未曾联系他。

赵春兰只当是还没有洛瑜铭的消息,并未曾多想。

一直到年三十,赵春兰依旧没有收到任何有关洛瑜铭的消息,她甚至怀疑姓洛的是不是被他的仇家给嘎了。

正月里除了拜年就是吃喝,赵春兰感觉自己都要胖上一圈。

最倒霉催的是还要被马六夫妻俩催婚,毕竟她今年已经虚岁十九了!

十九岁在这个时代都是老姑娘了!而且靖安国历来讲究长幼有序,她这老大堵在前边,这让后边的几个妹妹怎么办?

赵冬梅年纪小就不说了,赵夏竹也十六了,就是十五岁的赵秋菊也到了相看的年纪了。

虽说在赵春兰眼里,这搁前世还是中学生的年纪呢,可这入乡随俗,她被催得也挺不好意思的,毕竟她也不知道两个妹妹是怎么想的,万一心里有了人,她这确实是挡道了。

都怪那姓洛的!倒也不是她恨嫁,以她的实际心理年龄也确实该考虑了。尤其是每次捏马六家的好大儿马虎那粉粉嫩嫩肉嘟嘟的小脸蛋的时候,那双水汪汪萌萌哒的大眼睛都快给她萌化了。

“跟你说正经事儿呢!”王氏一把将马虎从赵春兰的怀抱里拯救出来。

哼,想玩自己生去,不带这样捏她儿子的。瞧这小脸蛋都给捏红了,给她心疼得呦!

马虎是去年八月初二生的,比里正家的二孙子大了刚好一个月。

为了避开马六两口子的催婚,赵春兰只胡乱扯了些无关紧要的,便和两人告辞了。

再过几日便是元宵,赵春兰原本是打算带几个小的到青石县城闹花灯的,哪知正月十二竟传来了靖安国君薨逝的消息。

国丧期间禁止饮酒作乐,娱乐活动自然也取消了,百姓虽然不必着丧服,却必须得换上素衣。

靖安国法律规定,国丧期间七天内不能饮酒,不能杀生吃肉,举国上下着素衣七七四十九,一年内不能嫁娶!

得,这下也没人敢对她催婚了,托薨逝升天的皇帝老儿的福,她心里倒是松快了许多。

这也不成,那也不许的,赵春兰干脆躺在床上养肉肉,反正要吃七天的素呢,也不用担心养胖。

但整天无所事事也不是一回事,不像前世宅家里还可以刷剧,各种花样玩。

这鸟不拉屎的古代,躺两天她都受不了了。

趁着还没开始春耕,赵春兰干脆请了月前村的人帮工,在剩下的荒地上挖树坑,打算寻摸一些果树苗。

这样再过几年她就能实现水果自由了。

现在想起东田村的果树,她还是一阵肉疼。这次若果谁敢再扰她的安生日子,她绝对直接跟人拼命!

丫的,穿越过来啥啥没有也就算了,好不容易垒好了窝,又一次次地逼着她挪窝,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二月二龙抬头,下潭县这边有吃黄色糯米饭的习俗,除了过年,穷苦人家最盼望的便是这一天了。

虽然不一定能吃的上肉,但一顿干的黄糯米饭是没得跑的。实在穷得叮当响的,再怎么样也要煮上一碗,一家十几口分着吃,一人也能分上半口。

条件好的些的人家,糯米饭还放了油和葱花,光闻着就喷香喷香的。

各家好些天前就上山采密蒙花了。赵家这边,芸娘几个是外地人,自是不清楚这边的习俗的,而赵春兰姐妹几个太久不管厨房的事儿了,竟也把这茬给忘了,直到各家陆陆续续地祭祀河神了才想起来,还好马家王氏熬了不少密蒙花水,糯米家里也有现成的。

她赶紧吩咐赵夏竹泡米,蒸糯米饭。没办法,这蒸糯米饭也是需要技巧的,芸娘她们几个是指望不上了,而她……

还是算了吧,别待会儿一上手没蒸熟,那可丢人丢大发了。

厨房那地儿估计是克她!

好在某人不嫌弃。

二月二一过,田地间便开始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