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明之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是中医六经辨证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外感病初期,病邪侵犯太阳经所表现的证候。太阳经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它们循行于人体的后背部,因此太阳病常表现为头项强痛、恶寒发热等症状。
“项背强几几”是对病症的具体描述。“几几”是形容项背拘急不舒、强直难伸的样子,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颈项强直症状。这通常是由于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导致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无汗、恶风”则是病邪性质的体现。无汗表明病邪郁闭于表,毛孔闭塞,汗液无法正常排出;恶风则是患者自觉怕冷,遇风则症状加重,这是风寒邪气侵袭肌表、卫阳被遏的表现。
对于这种症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葛根汤主之”的治法。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芍药等七味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升津舒筋的功效。其中,葛根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是治疗项背强痛的要药;麻黄、桂枝则能发汗解表、宣通阳气;生姜、大枣、甘草则能调和营卫、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使风寒之邪得以外散,太阳经气得以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葛根汤方
原文: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葛根四两。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胃经。其药性平和,既不偏寒也不偏热,因此适合多种体质的人群使用。同时,葛根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淀粉、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葛根多种药理作用。
主要功效
1 解肌退热:葛根能够发散风寒,解除肌表邪气,对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其解肌退热的效果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生津止渴:葛根能生津润燥,对于热病口渴、消渴等症状有显着疗效。它能够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体内的水分,从而缓解口渴症状。
3 升阳止泻:葛根具有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的作用,对于脾虚泄泻等症状有治疗作用。它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改善泄泻症状。
4 扩张血管: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症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 抗氧化:葛根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量使用:虽然葛根药性平和,但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葛根时,需要遵循医嘱或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使用。
2 特殊人群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低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葛根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3 药物相互作用:葛根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葛根时,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需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
麻黄三两(去节),麻黄在这里的作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它能帮助打开毛孔,让体内的寒气随着汗液排出体外,从而缓解恶寒、无汗的症状。不过要注意,麻黄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它有兴奋心脏、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要慎用。
桂枝二两(去皮),桂枝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它与麻黄配伍,能增强发汗解表的效果,同时桂枝还能调和营卫,使人体内外和谐,增强抵抗力。
生姜三两(切),生姜在这里的作用是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它能帮助温暖脾胃,缓解因受寒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生姜的辛辣味也能帮助发散表邪。
甘草二两(炙),甘草在这里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它能帮助缓解因风寒邪气侵袭而引起的疼痛症状,同时甘草的甜味也能调和药物的苦味,使药物更易入口。
芍药二两,芍药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在这里,它主要负责缓解因风寒邪气侵袭而引起的肌肉疼痛症状,同时与甘草配伍,还能起到缓急止痛的效果。
大枣十二枚(擘),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它能帮助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抵抗力,从而抵御外邪的侵袭。同时,大枣的甜味也能调和药物的苦味,使药物更易被人接受。
综上所述,葛根汤这个方子通过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和大枣等七味药的配伍,共同起到了发汗解表、升津舒筋的功效。:它对于治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等症状有着显着的疗效。当然,在使用这个方子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化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原文: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这段描述的是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特别是针对葛根汤这一方剂的具体操作步骤。在中医传统中,药物的煎煮过程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每一步都需要严格遵循。下面,我将按照这段描述的顺序,为大家详细解读葛根汤的煎煮方法。
“上七味”,指的是葛根汤的七味药材: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和大枣。这七味药材共同构成了葛根汤的基础配方。
“以水一斗”,这里的“一斗”是古代计量单位,换算成现代计量大约相当于十升左右的水量。这一步是将足够的水加入煎药器中,为后续的煎煮过程做准备。
然后,“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意思是先将麻黄和葛根这两味药材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煎煮,直到水量减少二升左右。麻黄和葛根作为葛根汤中的关键药材,先煎可以使其有效成分更好地溶解在水中。
“去白沫”,在煎煮过程中,药材表面可能会产生一些白色的泡沫,这些泡沫通常是药材中的杂质或不良成分。因此,需要用勺子将这些白沫撇去,以保证药液的纯净。
“内诸药,煮取三升”,在撇去白沫后,将剩余的五味药材加入锅中,继续煎煮,直到水量减少到三升左右。这一步是将所有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形成药液。
“去滓”,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中的药材渣滓过滤掉,只保留清澈的药液。
“温服一升”,将过滤后的药液分成三份,每次温服一升。温服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覆取微似汗”,服药后,需要盖上被子,让身体微微出汗。出汗是中医发汗解表法的重要表现,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气,缓解感冒症状。
最后,“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了上述具体的煎煮方法外,服用葛根汤时还需要遵循桂枝汤的调养方法和禁忌事项。同时,其他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也可以参照这个方法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