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二十二)【1 / 1】

秦巴汉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古梯田采风

李月华外公家附近是全国有名的明清时期移民开发的古梯田,7个村的古梯田面积达到了12万亩。虽然当时还没有成为全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但是那时候当地政府就开始了有效开发保护。

一方面,当地政府鼓励村民冬季种植油菜,夏季种植水稻。春天来临之后,古梯田成为了油菜花的海洋,大地仿佛是一幅精美的油画;夏季,层层梯田灌满溪水,在夕阳的照耀下,梯田仿佛是一面面闪闪发光的镜子;金秋时节,层层梯田泛起稻浪,人们割稻打谷,共享大自然的馈赠;冬季来临,人们开始制作腊肉、豆腐乳、特色干菜等农家美味,为年夜饭增添了各种美味。

虽然到了九年级,作为文学社主席的林小华还是坚持着文学创作,但是因为缺少外出机会,文学社成员的创作线索越来越少。李月华和学校的几名美术特长生也因为缺少创作素材,一段时间内创作的作品缺少灵动色彩,美术老师一直对她们的作品很不满意。

于是,林小华和李月华赶紧商量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们决定利用星期天时间到古梯田采风,因为古梯田的落日景色非常美,可以成为美术作品创作的好素材。而且那时候村民已经开始种植油菜,可以挖掘一些鲜活的故事线索,也可以成为文学社的好线索。

星期六中午吃过午饭,林小华和李月华就召集文学社成员和美术特长生一起前往古梯田。那天中午,李月华的外公正在种植油菜,所有人赶紧去帮忙。说起古梯田的开发历史,作为古梯田的传人,李月华的外公对古梯田的开发历史非常了解,老人家生动的讲解让大家记忆深刻,那些开发古梯田的先辈姓名也逐渐被大家认知。

忙到快下午四点半了,李月华的大姨来喊大家回家吃饭。因为上次帮助收割稻谷,李月华的外公对这次采风的同学都比较熟悉,于是又让李月华的大姨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饭。知道李月华喜欢吃腊肉,大姨就做了一大碗豆腐乳蒸腊肉,炖了一大锅腊猪脚,一桌菜大多数都是李月华喜欢吃的。

因为学生不能喝酒,李月华的大姨就给每个人盛了一大碗新稻米煮的米汤,这种米汤浓稠鲜香、色泽奶白,充满了大米的芬芳,特别是人们饿了之后,这种米汤既能解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饿。那时候村民大多用柴火做饭、铁锅炒菜,所以米饭下面有一层金黄酥脆的锅巴,这种锅巴抹上一点豆腐乳,吃起来格外鲜美。大姨把锅巴铲起来分成大小合适的小块,装在一个大盆子里,这样又多了一碗同学们喜欢的菜。

“欢迎大家到我家里做客,感谢大家来帮我们家干农活,辛苦大家了!我们以米汤代酒共举一碗!”李月华的外公主动站了起来。“感谢外公盛情款待!我们敬您!”所有人纷纷站起身回敬外公。

“大家都不要客气,不要放筷子,喜欢吃什么就自己夹菜,不要拘束。”外公拿来一双公筷,给每个学生夹了一块腊肉。

“孩子们,我们年龄一天天变大,将来我们总有做不了农活的一天,老辈子开发这一片梯田好不容易,他们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才有今天你们看到的这一片古梯田,今后你们可千万不要荒废了。”李月华的外公语重心长的说。

“外公,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这一片古梯田,让古梯田一代代传下去。”听了同学们的话,李月华的外公满是欣慰。

太阳累了,渐渐靠近西山肩头,开心的晚饭结束了,李月华和几名女生帮助大姨收拾好了碗筷,男生打扫了卫生,外公打算带着大家去观看夕阳。作为生长在这里的农民,李月华的外公对古梯田的风景比较了解,他带着同学们去对面的山头看夕阳落山的风景。

“大家加把劲啊,这个山头上去最起码要15分钟,走起来很累的。”外公叮嘱大家。

“这么小一个山包包,怕是用不了15分钟吧?”好几个学生心里泛起了嘀咕,认为几分钟就走上去了。

可是他们很快就被打脸了,上到山顶的小路又弯又陡,还不怎么宽。刚走一会,大伙的腿就非常僵硬了,每走一步就要耗费很大气力,额头已经开始冒汗。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困难,就是你战胜了困难也不要小瞧困难,你不见得每一次都能战胜困难。”李月华的外公停了会,看了看大家。

虽然李月华的外公年龄比较大了,但是因为常年爬山的缘故,他反而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还不断给大家鼓劲加油。用了大约20分钟,所有人都登上了山包,大家立刻找到村民晾晒的木棒垫着坐一会,此刻大家才知道什么叫做腰酸背痛。

休息了大约10分钟,外公让大家看看古梯田的风景。李月华赶紧起身,原来蒙蒙白雾顺着西江河的支流冷水河往古梯田缓缓走来,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洁白的衣衫,远处的村民房舍慢慢的被白雾紧紧拥抱着。

“这个雾气对我们农民很重要,你们看雾气渐渐来到凤凰山的半山腰,因为山上的温度相对我们这里要低一些,这些白雾就遇冷凝结成了降雨,我们的古梯田灌溉就有了宝贵的水源。我这几年还写了一些文章,市里的安城日报还发了好几篇。”李月华的外公停了一会,“同学们,学习就要多用心用力,要多钻研,这样才能有好的成绩,希望大家都有好成绩!都有好未来!”李月华的外公望着古梯田深情的说。

有了鲜活的创作素材,林小华星期日创作了散文《古梯田傍晚的雾》,他从美丽的景色开始写起,再写到人们怎么种好古梯田,让古梯田焕发着勃勃生机,进而联想到古时候的湖广移民辛勤开发古梯田的历史。这篇散文孙老师看了之后非常喜欢,他精心修改之后推荐给了安城日报的编辑,刚好他的同学就是安城日报的编辑,散文没多久就被安城日报全文刊发了。

而李月华创作了一幅水墨画,蒙蒙的白雾之中掩映着古梯田,精美的构图和意境获得了全校美术老师的一致认可,在当月县里的绘画征集大赛中被评为特等奖,引起了县里绘画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关注,并被县委宣传部推荐参加安城市的美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