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擦拭我的眼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都说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于厌,和她的名字一样,从小到大永远都是家中被嫌弃的人,明明是在自己家却过得像个外人。
只是因为自己是女孩。
她是大山里的孩子,这里的人一辈子都没出去过,最远出去的地方大概就是县城。
村子里的人思想十分封建,父母更是将老一辈的人说的话牢记在心中。
他们总是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她天生就是夫家的人,养她是在给别人家养媳妇。
而她是家里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父亲很不满意,曾一度想要摔死她。
不过转头想着家里少个干活的人,便留了下来。
就这样,她从小就要干家里的活,大了便要到山上干农活。
由于吃不饱饭,又要干活,整个人面黄肌瘦的,个子也是矮矮的,远远看去就是一副脏兮兮的样子,不知道还以为是只哪里来的猴子。
小的时候,于厌还不能很好完成交代下来的活,便会遭来父亲的一顿毒打。在父亲出完气后,母亲才会哭着给她上药。
好在她是个聪明的,掌握要领后,这种事情就没有再发生过了。就这样,于厌风平浪静的长到了要上小学的年纪。
故事的转折也同样出现在了这一年中。
弟弟出生了。
那是她第一次看到父母笑得那般开心,父亲抱着弟弟爱不释手,左瞧瞧右看看,亲亲这亲亲那,嘴角都快要咧到天上去了,稀罕得紧。
嘴上大声说着:“我于家有后了!于家有后了!!”
母亲生产完倚靠在床上,也笑得一脸宠溺。
父亲激动地说着孩子哪里长得像他,母亲则附和地点点头赞同。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和她在一旁生火煮饭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仿佛他们三个才是一家人,而她只是一个下人。
这一幕刺痛了她的眼,也刺进了她的心。
那是她从未看到过的,不管她多么努力,把事干得有多好,父亲从不会正眼瞧她,而母亲也只是哀伤地看着她,又或是不敢看她。
说不难过是假的。
但她依旧麻利地把饭烧好,自己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惹父亲的不快。
当时的她并不懂读书之后会有什么用,只是在读书时,她的内心才会平静,让她忘却了内心的烦恼以及外界的压力。
不用再去想父亲的打骂,母亲的眼泪。
于厌的伏小做低,低声下气,并没有白费,父亲再不情愿她去上学,但在法律规定下,也不得不让她上了小学。
弟弟一天天地长大了,被父母宠得无法无天,性子也变得愈发暴躁。在家里跟个小皇帝似的,只要稍不如他所意,就摔碗打人。
于厌不仅要被当下人使唤,还需要充当出气筒这个角色,顺便还得背黑锅。
父母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将所有事情一股脑的安在于厌的头上,毫无理由。
即使于厌不服气反驳了几句,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也无济于事。
其实他们心里跟明镜一样,只是他们舍不得打儿子,可心中又有气,于是想起了还有一个女儿的存在。
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罢了。
在课本的知识中,于厌知道了自己只有读书这一条唯一的出路,她再也不会期待虚无缥缈的亲情。
从今往后她只为自己而活。
在家中她对弟弟好到可怕,做到了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甚至主动帮他背黑锅,隐瞒做错的事。对面父母的责骂,也低眉顺眼,主动认错。
效果很显着,弟弟开始亲近她,从而在家中的生活好了不少,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
只要考上县城的初中,她就能在学校里住宿,可以许久不用回去。
于厌是个要强的人,做什么都要争个第一。
所以从小她的成绩就非常好,次次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各科老师对她都抱有很大的期待。
她的好成绩也到了全村皆知的地步,父母走在路上都会被同村人象征夸一句:“于家出了个会学习的孩子。”
这个时候父亲就会笑笑,摆摆手叹息一声:“可惜是个女娃。”
“谁说不是呢。”
此时两人又接着聊起了别的事情。
于厌成功地考上了初中,可父亲却突然变卦,不想让她再继续上学。
说是浪费钱。
“你一个女孩,我能供你上完小学就不错了。”语气像是施舍一般。
不让她继续上学,无疑是对于厌的一种毁灭性地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