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4章 筛选人才【1 / 2】

哈拉和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天,戈辉找到程天运和石焰,问他们人员登记的工作完成的怎么样了。两个人昨天忙了一整天,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并把花名册交到了戈辉的手中。

戈辉随意的翻看着花名册,一边问程天运:“有多少人当兵?”

程天运答道:“经过筛选,一共260人,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24岁。”

“其他人有多少?”戈辉又问。

石焰接过话来,因为其他人是石焰登计的:“其他人一共286人。其中男性243人,这243人中,年龄小于16岁的男孩儿有56人。女性有43人,这43人中,年龄小于16岁的女孩儿一共13名。这些人男性中,包括我们请来的木匠师傅和泥瓦匠师傅。我问过他们,他们都意思留下来,继续给我们盖房子,来年开春后,他们还想把家属也接过来。”

戈辉点了点头,又问:“当兵的人中,有多少识字的,我是说,我们说的每一句话的每一个字都会写,如果达不到这个程度,不算识字。”

程天运答道:“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人,有八个人。分别是白起、连罡、项羽、李靖、舟自横、杨明修、聂明宇、管临风等八人。”

戈辉想了一下,于是说道:“我要见这八个人,你把他们找过来,我要和他们聊聊。”

“好的,我马上去找。”说完程天运出去找人了。

戈辉和石焰坐在一起研究花名册。没过多久,程天运就把这八个人找来了,八个人一听戈辉要见他们,马上就都过来了,一点都不敢耽搁。大家都知道,戈辉才是这里的真正的大老爷,所有人都得听他。

“都坐下吧,找你们来就是想和你们聊聊天,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我想听听你们的自我介绍。听明白了吗?”戈辉语气非常的客气。

“听明白了。”八个人异口同声。

“那好,我点谁的名字,谁就来自我介绍一下,按照姓名、年龄、老家是哪儿、怎么识的字,以这个顺序介绍。明白了吗?”戈辉再次强调。

“明白”八个人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

戈辉很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拿起花名册:“白起”

白起“有”了一声站了起来。

戈辉马上制止:“停,以后点到名字要喊‘到’,有事要说,要先喊‘报告’,接着再说事情。记住了吗?”

“记住了”白起肯定的回答。

“那好,我们重来一遍。”戈辉继续道:“白起”。

“到,我叫白起,今年22岁,北京人,我家就是开私塾的,我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我爹不让考功名,也不让我从军,他说朝廷没有希望,考功名也没用,从军更没用。三年前我爹娘先后病逝了,我们的家境也就败落了。我从此靠给人家做力气活为生。”白起回答。

戈辉听了白起的话,点了点头,又问:“你爹不让你从军,你现在怎么想从军了?”

“回老爷的话,我爹说朝廷没有希望了,戈老爷不是朝廷,当戈老爷的兵和当朝廷的兵不一样。”白起又答。

“噢?那你说说,怎么不一样啊?”戈辉好奇地问道。

“回老爷的话,我不知道,感觉应该是不一样,但我说不明白。”白起再次回答。

戈辉笑了,他没有再问,他也不想现在告诉白起,他要建立的这支军队和朝廷的军队有什么不同。他翻了翻花名册,继续点名:“连罡”。

“到,我叫连罡,今年20岁,天津唐沽人,我家三代人都是老爷家的管家。我从6岁起就陪着我家少爷读书,少爷的作业都是我给做的,四书五经,唐宋的诗词曲赋我都读过。洋人占领唐沽后,在唐沽烧杀抢掠,我老爷家也遭到劫难,那天我正好去外面给少爷卖东西,躲过一劫,老爷家的人和我爹都被杀害了。我也和逃难的人一起逃到了北京,跟着马车夫拉活儿帮工。后来就遇到了戈老爷您的人雇马车,我就跟来了。”连罡回答。

戈辉深深地点了点头,做了一个长长的深呼吸,未做表态。他又拿起花名册:“项羽”。

“到,我叫项羽,今年23岁,浙江人,其实我原名不叫项羽,我原名叫项大牛,程老爷为我登记时,说我的名字不好听,于是就给我改了名字,把楚霸王项羽的名字给了我。我娘姓项,我不知道我爹是谁,我娘只告诉我,我爹是京城里的一个大官。我娘从我六岁起就教我识字,三字经,弟子规,我都会背会写,白起和连罡他们说的那些书,我都没看过,唐宋诗词我娘教我背过,也会写,我们平时说的每一句话的每一个字,都是我娘教我的,一年前,我娘病死了,我也无家可归了。”项羽回答。

“你娘是个才女呀!”戈辉轻叹了一句。然后继续点名:“李靖”

“到,我叫李靖,今年22岁,北京人,我原来也不叫李靖,我原名叫李二蛋,也是程老爷给我改的,把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名字给了我。我原来是一个饭店的伙计,从十岁起就在店里帮忙,掌柜的人比较懒,记账的活就让我干,我不识字,他就教我,渐渐的我识的字越来越多,我不光记账,还负责算账,后来小少爷的作业也由我来做,为了给小少爷做作业,我把小少爷的书都学习了一遍,我就是这么样学会了所有的字,我也从一名伙计变成了账房先生,掌柜的对我很好。两年前不知道为什么,一场大火把整个饭店都给烧了,掌柜的全家都烧死了,伙计们也没剩下几个,我从此流落街头,靠卖苦力为生了。”李靖说完低下了头。

戈辉继续点下一个名字:“舟自横”。

“到,我叫舟自横,21岁,我也不知道是哪里人,可能是陕西人吧。我从小就跟着大人们要饭,大家都叫我土娃,六岁的时候赶上一次大饥荒,我饿晕在一个没有人的黄河渡口。后来被路过那个渡口的一个老先生救了,从此跟着他相依为命。他给人写字,测字,算命,他教我什么,我就学什么,也就这样学会写字了。长大一点了,叫土娃也不好听,又因为他是在一个无人的渡口救的我,于是根据‘野渡无人舟自横’给我起名叫‘舟自横’。半年前我们来北京的路上,老先生病逝了。”舟自横说到这里已经热泪盈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