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08章 分别在即【1 / 2】

仨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干啥,当然是搬过来啊,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周书澜放下了包裹,见李华麟三人一副瞠目结舌的模样,便招呼李沐辰和张锦墨让开道路。

就在三人的身后,寝室管理员正指挥着两个壮小伙,抬着床架子进了屋。

这一幕,彻底把苏睿弄蒙了,连忙挪动屋中角落的堆积物,一脸无语的望着周书澜三人:

“不是,那天你们喝多了,感情认真的?”

李沐辰一脸疑惑地挠了挠后脑勺:“这有啥开玩笑的,我们喝多了,跟约定好的事情又不冲突。”

张锦墨也点头道:“学校寝室定额学员就是六人,当初可是说好的,是你让我们搬过来的!”

苏睿被周书澜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呛没词了,只好回头看向李星宇和李华麟,就见二人已经开始帮着抬床了。

龙大的男女寝,床铺皆为上下铺的铁床,每个寝室最低定额是6人,

但因为第一届招收的学员实在是太少,这别说六人寝了,连四人寝都住不满。

但随着新学生入学,高年级的学长就要融合寝室,尽量多腾出来空寝室给新学员入住。

李华麟的寝室之前是四人,少了周华正就变成了三人,学校一直想给他们寝室添人,都被严辞拒绝了。

周书澜的寝室原本有五人,但这次开学后搬走了两人,就剩下他们仨了。

之前在喝酒的时候,几人都喝多了,就提过合寝的事,但都当玩笑过去了,没想到周书澜三人当真了。

苏睿看着已经摆好的床位,李沐辰都已经开始铺床了,心想就这么着吧,人家来都来了

床位安置好,对应的铁柜也搬了过来,寝室管理员带人离去,

张锦墨关上了门,神秘兮兮的拿出三小包糕点,分给了李华麟三人。

“呦呵,定胜糕,这可是好东西啊。”

李华麟拍了拍手上的灰,打开包裹,见里面是定胜糕,立马拿了一块丢在嘴里,连连点头。

李沐辰和周书澜也神秘兮兮的笑了笑,从包裹里取出小礼品分给李华麟三人。

周书澜是帝都人,给的是一口酥,也就是酥糖,李沐辰是南京人,则送了临安山的核桃。

“这哪好意思啊!”

李星宇接过了三份礼物,眼睛都眯成月牙了,

忽觉自己没啥可送的,只好从柜子里取出最后一条腊肉,留作晚饭用。

苏睿叹息着放下三包礼物,打开柜子取出珍藏的咸鸭蛋:“我是没啥东西分享了,晚上搂它!”

李华麟愣了,下意识摸了摸兜,又打开柜子翻了翻,皱眉道:“要不一会去食堂,我买俩菜?”

张锦墨在北方待久了,几乎已经杜绝了方言,这北方本地话,比苏睿说的都溜。

闻言摆了摆手:“您仨快拉倒吧,我们搬过来又不是蹭你们东西来了,就是寻思大家住一起热闹。”

“说吃饭嘛,是应该去食堂搂一顿,叫上郭静姝和叶婉清啊,大家还能热闹热闹。”

话音一落,屋内众人齐刷刷的盯着张锦墨,齐齐的“喔”了一声,音调恨不得拉到太平洋去

张锦墨不由脸红了,眼神多了几分闪躲:“干嘛啊,干嘛啊,我不就是说大家聚一聚吗,你们什么眼神!”

“那叶婉清还来呢,你们咋不喔李华麟呢!”

“喔?”

张锦墨话音一落,屋内几人又将目光转了人,盯着李华麟,齐齐的“喔”了一声,

这之中声音最大的是张锦墨。

“别闹,我俩只是同学,没你们想的那种意思。”

李华麟撇了撇嘴,转身从桌上拿了一块水果糖扒开丢进嘴里,自顾自的回到座位上,继续写书。

周书澜几人对视一眼,继续铺床铺,李星宇和苏睿则在一边帮忙。

三人的大学生活突然多融入了三个人,一下子变成了六个人,最先不习惯的是周书澜三人。

翌日一早,李华麟三人已经早早起床,准备去晨练,就见张锦墨三人还赖在床上,睡的香喷喷。

这能让他们睡吗,肯定不能啊!

于是乎,周书澜三人最苦逼的日子开始了,

连续一个月,三人每天清晨都要被强制开机,被拉出去晨练,这就导致近半个月的时间,都是在迷迷糊糊中度过。

但经过长达月余时间的磨合,周书澜三人也渐渐适应了寝室内,这种每日的忙碌气息,不再那么排斥。

有时闲得无聊,也会跟着李华麟去机电厂代课,被拉做免费劳动力。

但这种免费劳动力,李华麟最多每次带两人,

主要是二八大杠的体积在那摆着,算上司机,前杠,后座,最多坐三人,多了就得在后面栓绳拖一个

大二,大三,大四时间总是在匆匆流逝,人们也在悄然成长,

这期间,决定复更的【末元英雄录】,经过编辑部长达半年的审核,最终删减了很多不合规的情节,重新连载。

连载后三个月读者反映强烈,滨海日报社也决定出资,与滨海人民出版社合作,由出版社申领书号,共同印书。

第一批次印授书籍5000册,首发渠道新华书店征订,在1980年七月开售时,书店门口排满了预购的读者。

很多读者都是特意从外地坐火车赶来滨海市买书,李华麟现场签字售书,5000册书仅用4个小时就全部售罄。

由于【末元英雄录】的反响一再拔高,滨海市人民广播电台更是邀请了,知名北派评书艺人单田芳老师,首播该书。

为了迎合单田芳讲评书时的风格,李华麟曾多次与单田芳见面,商谈评书修改细节,最终播放时间定在1982年初。

至此,李华麟的笔名彻底在龙大传开,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为同学羡慕的对象。

李星宇三年时间里翻译了多本俄文名着,在国内俄语学界权威期刊《俄语学习与研究》中,发布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大获好评。

随着层层评级,他的一篇学术论文,更是在“俄语学术成果奖”评选中脱颖而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