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坑深233米,诉前事【2 / 4】

姒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顺,原本是萧家布置在漠北的内应。”

接着萧乾将宋彻告诉彭欣那一段萧家秘史徐徐讲给了墨九。

他声音不大,沙哑却也清晰。

听罢,墨九只觉石室内阴风惨惨,寒凉了脊背。

“太可怕了!”

不得不说,萧家的如意算盘确实打得不错。

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哪里料到结局会是家破人亡,毁于一旦?

她问:“也就是说,萧家一直不知道那顺早有离心?”

萧乾点头,“那顺隐瞒得极好,事发之前,萧家确不知情。而我,之前也完全不知萧家竟有这一段秘辛。”

确实——

谁会知道宋骜还有个双胞胎兄弟?

谁会知道他一直居于漠北,是北勐流落在外的世子?

“可是,老萧,这中间有太多疑点,我始终想不通。”

不待萧乾回答,墨九接着便说出了疑惑。

“你说萧家谋划了那么多年,不就想把萧家的皇子扶上南荣皇帝的宝座么?可当初至化帝驾崩,国无君主,谢家势力绵软,凋零无力,而你手握京畿重兵,临安内外,全由你一人呼风唤雨。当时,你们若要强行扶宋骜登基,不说轻而易举,但绝对可放手一搏,胜机极大,为何没有那样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谁都懂得成王败寇的道理。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肯定都不会给宋熹上位的机会。

然而,萧家不仅没有趁势扶上宋骜或者宋彻,还力劝宋熹为帝,一直恪守臣子之道,最后让宋熹做大,把整个萧家都赔了进去。

“这简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型败绩,遗憾到了极点吧?”

她的分析完全有道理。

可萧乾却摇了摇头,目光肃冷。

“若有那般简单,又何至今日?”

至化帝死于墨九之手,虽出于意外。但身为帝王,对身后事,对江山社稷,储位归属,国之大统,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多年来,他看似均衡掣肘萧家和谢家,恩威并重,并无差别对待,对小王爷宋骜也多有期许,但他的私心底,想要培养为储君的儿子一直是宋熹。

当初他力排众议,无视萧家,立宋熹为太子便是明证。

而立太子,只是他的第一步。

一为试探萧家,二也为锻炼宋熹。

至化帝突然驾崩,按祖宗规矩,太子登基是必然。

那个时候,如果萧家有异动,那便是谋逆。

朝中有名声的老臣,大多忠心不是哪一个人,是国,是君。宋熹也非省油的灯,而且,谢家瘦时的骆驼比大马,朝中有的是谢氏余党。就算萧家动用武力将皇位争来,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便有了一个长远的计划。

当然,在这个计划里,萧乾也有自己的打算。

那个时候,萧家劝进宋熹,可谓做足了戏,也给足了宋熹的脸面。

所以,宋熹能安稳登基,从朝堂到民间,无人不清楚,是因为萧家的大义与忠孝,也无人不佩服萧家顾大我而舍小我。

可夺,而不夺。那是为仁。

可争,而不争,那是为忠。

可取,而不争,那是为义。

有仁,有忠、有义的萧家,不该让皇帝所感恩吗?

然而,政治博弈哪有那么简单?又哪有外表那么可歌可泣?

宋熹即位之后,能容得了萧家独大,在权政方面处处掣肘于他吗?

古今中外,无一帝王可以做到。

从那个时候开始,宋熹与萧家的博弈才正式开始。

也就是说,宋熹取代了谢家,成了萧家的对手。

对此,萧家原本也做足了准备。

可原本布局好的一盘棋,却因宋骜在阴山的失踪发生了逆转。

本来可凭借对珒一战,以灭珒之功,为南荣立下赫赫军功的小王爷,突然不见,生死不知——

如此,萧家失去了一个主要的筹码。

于宋熹而言,也再无顾及。

从此,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萧家动手。

没有了皇子,萧家再怎么折腾,有什么用?

君主统治的时代,他们总不能自己做皇帝吧?

这种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

宋熹利用这一点,做了一个周密的布局。

趁着萧乾领兵在汉北,无法顾及临安,他一方面整肃朝纲,大力提拔心腹之人,裁剪萧家党羽,同时让心腹大臣罗织萧条的罪罪状,一条接一条,奏书一本接一本,不断参奏朝上,弄得人心惶惶。另一方面他利用时间差,在萧乾不知情的情况下,布军汉南,只等一旦与萧家撕破脸,就可以与萧乾隔江对峙——

此局精、妙、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