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919章 你知道该怎么做【1 / 2】

山的那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秋日的三韩半岛,已是寒风萧萧。

原百济国都任存城,如今是东海道大总管府的驻地。

守城门的士卒裹着厚厚的羊皮裘衣,打着哈欠,呼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雾。

天还没有亮,任存城外响起急促的马蹄声。

守卫猛地打起精神,举着火把,站在城墙上喊话:“前方何人?”

“石见银矿守卫奉命回城!”

为首的骑士举起腰牌,白银打的腰牌,在火光映照下格外醒目。

守卫不为所动,任存城是百济故地,又迁徙来大量契丹人,民族情况复杂……李大总管令,不到时辰,绝不开城门。

秋日是任存城最热闹的季节,城中聚集不少东去西来的商队。

有辽东的,山东的、江南的,也有倭国来的。

远观不能仔细检查腰牌,万一是叛贼奸细怎么办?

城门不开,骑士不能硬闯,老老实实的等候。

好在也没有什么大事……倭国亡国,应该不算大事吧?

没等多久,卯时正,守卫奔跑下城墙,城门徐徐打开。

骑士快马进城,向北边的大总管府而去。

这里原是百济王宫,如今早已没有百济王室。

待马蹄扬起的尘埃飘落,卫卒们好奇地议论:“倭国出了什么事?还没到运送白银的时候啊?”

“难不成是倭国女皇向我们大总管求亲?”

“想得美!我们李总管是她高攀得起的吗?”

李德謇是李药师的长子!

李药师在大唐将士心目中,就是战神……连赵大都督,都要过几年才比得上!

旭日升起,天色渐渐亮起,进出城门的人变多,卫卒停止议论,一脸严肃地检查进出的人。

赵子逊收复百济后,李德謇来此镇守,随后又迁徙来大量契丹人,经营多年后,任存城比百济统治时更加兴旺。

临街的客栈食肆,往来的商队进进出出;

城南的榷场,赶着牛羊的靺鞨人、架着海东青的扶余人、卖铁器的新罗人络绎不绝……

收复这片土地的赵都督若见到这一幕,一定会很欣慰。

李德謇刚从一个新罗侍妾的房中走出来,就听到令兵来报信,连忙披了一件熊皮大衣走了出去。

从倭国赶回的校尉迅速回禀,双手呈上赵子逊派使者送来的书信。

李德謇瞪大眼睛,沉默了半晌,才回过神:“你说,赵全去倭国兴师问罪,倭国天皇自愿去除尊号,向我朝称臣?”

校尉禀报:“正是!吾等驻守石见银矿,得知倭国大乱,正欲派人干涉,赵都督就派人报信。”

李德謇连忙打开密封的书信,看着看着,拍着大腿叫好:“妙啊!真不愧是赵子逊!”

信上用春秋笔法说了问罪的经过,倭国君臣自愧德薄才轻,对外不能约束海盗,对内不能安抚百姓,以致内外动乱、民不聊生。

皇极天皇自请去除称号,从此倭国再无皇室。

天皇一家随唐军入长安请罪,倭国由将军枯莫离治理。

倭国从此成为大唐的藩属国。

信的末尾,七郎还说,倭国百姓仰慕大唐,希望到大唐生活。

倭国距离三韩近,请李德謇派船运输倭人。

“大唐乃天朝上国,请李大总管慷慨派出船队,解救属国百姓于水火。”

李德謇立刻召集属下,将书信传递下去,笑道:“我们跟倭人打交道那么多年,竟没想到他们如此通情达理。”

属官们想到一船船不要钱的劳动力,用不完的还能送到别的地方,换成财物……

他们喜笑颜开:“恭喜大总管!倭人弃暗投明,都是我大唐威震四方、陛下仁德泽被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