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厨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耳不闻窗外事,吃饭全靠点外卖,休息时候也不玩游戏不看视频了,就讨论方案,探讨细节。
除了陆启时不时还得去学校一趟,另外两人几乎连房门都不出。
所有人干劲十足火力全开,朝着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努力着。
随后陆启也正式复学了。
两年前单亲家庭的他由于母亲的病重,不得不休学出去工作养家。
在远房亲戚的内推下才进了姑苏天虫开始成为一名策划,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对学历没什么要求。
两年间陆启攒了一些钱,足够母亲安养,也帮她补缴了社保和医保,这才能安心回府南复学。
同时也在朋友的资金援助下开了这间四十二工作室,继续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熟悉的校园,熟悉的教学楼,有些老师还记得他,只是同学换了一批。
不过本身大四的专业课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一些实践理论,基本上一周就来学校一两次就行。
陆启甚至可以开始做自己的毕业设计,实习这一块儿学分肯定是卡不到他了,大不了实习单位就填四十二工作室。
估计一个班里应该有好一部分人,开学至今压根儿都还不知道班里多出来这么一个人。
陆启没选选修课,以前选的学分都够了,而且对他的时间安排也是一种限制。
如果有闲暇,更多时候会去其他学院旁听,五花八门课类繁多。
戏剧设计和电影剪辑,心理学,历史,管理学,甚至经济和建筑学他都去听过。
他的脑海中装着无数知识,但结合理论仍使他对创和表达有了更深的认知。
而这个过程中陆启也开始去会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暂时地摆脱了一个底层工作室制作人来自生计的桎梏。
比如他会思考游戏和电影的区别是否仅仅只是“交互”这一个点,他听说过交互式的电影,世界上也有只存在画面什么也不能操作的游戏。
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终有一天动作和表情捕捉能捕捉到细节到手指的动作,角色脸上的微表情,两者的界限可能会越来越模糊。
又比游戏终有一天会取代电影和小说吗,它几乎可以做到电影和小说能做到的全部,但钢笔最终取代了毛笔吗,照片又最终取代了绘画否?
游戏的边界在何方,他的终极目标是代入还是挑战或是其他。
而这些思考的过程,也让陆启与他脑中的知识真正开始融会贯通。
不仅仅是一个工匠,而是拥有自己独立思想和审美设计师。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他对四十二工作室前景足够的自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