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598章 百家争鸣(十五)【1 / 1】

倦鸟落旧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季上了讲台。

现场一下安静了下来。

“这就是汉王?”

看到刘季的身影,姬芒愣了一下。

不仅是他,很多第一次见的人,也都惊讶起来。

因为刘季特地穿了一声短褐,丝毫没有一个贵族该有的模样。

“诸位,今日来的,也都是这半年时间看到了十二碑书的。相信你们对我写这十二卷书的原因,也充满好奇。”

刘季开口,观众纷纷颔首。

他们确实对刘季写这十二卷书的感觉到好奇。

因为太不寻常了。

同一个人,是怀有什么样的心思,才能一口气做出十二卷书的?

并且侧重方向都不同,甚至彼此之间话语形同仇寇。

比如儒法两家的内容,彼此之间充满了鄙夷。

一看就是水火不相容的内容,可为什么能从一个人手中出来?

刘季看众人都好奇,也就不多卖关子,温和的说道:“如此,今日便是一场解答。”

“十二卷书。是我这些年对于华夏的未来思考。也就是所谓的十二个方向。”

刘季踱步在台上,现场鸦雀无声。

“这十二个方向,便是十二个流派,每个流派,或多或少有优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优劣,是能在时间的发展中,相互转换的。或许现在是劣势,但到了十年之后,劣势反而是优势了呢?所以,我的想法一直都是,《易》。”

“也是十二卷书外,唯一的总纲。”

刘季招了招手,有太监扛着一堆的书来到前后各处,然后分给了前后一些人。

“《易》有三。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

拿到书的人们赶紧翻开,总纲上的介绍很简单。

“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  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因此,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刘季写的《易》,一共四个章节。

《变易》、《简易》、《不易》、《卜辞》。

实际上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拷贝自历代学者对于《易经》的总结,然后刘季自己逆推重组的。

其中对于《简易》的篇章中,变化应该是最大的。

因为里头他加入了生产力决定文明模样的唯物主义详细阐述。

生产力决定发展态势,基本上是用现代几百年,配合老祖宗们几千年,以及他自己这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这便是十二卷的总纲。也是我为什么最后写出十二卷的原因。万事万物,阴阳对立,却也统一。便如同我脚下的太极,以无极而化《易》,随后阴阳相交,彼此碰撞,显化四象八卦,便是诸位,诸位演易,学文,明知,传承,又有徒子徒孙各自想法,自成一派,便是百家。”

“百家如八卦,分化而出,演绎天下,时移世易,百代不绝,有新有旧。但天地的一切,一阴一阳,依然是道,不管后世如何变,万变不离其宗,古言能成新语,但对于华夏而言,有基石,比什么流派都重要。”

“因此,我选了十二个我认为是华夏立国基石的十二个家,就是想要留下火种。但十二家之外,还有多少,就留待后人书写。你我,只是华夏万年中一段小小的岁月。”

“《易》的总纲,与诸位,诸位看便是。研究与否,都不重要,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那么十二家的诞生,便是我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会变化的。所以,我正视这种变化,也不随便阻断  里头的极端部分,而是留下来。用不用,取不取,怎么说,怎么做,给后世之君自己去选择。至少在我治国的时候,我有更贴合现在这个时代的思想和言论,而不需要这般治极。”

刘季说得很绕,却也不绕。

其实就是告诉所有人,他就是故意写成这一模样的。

既然是一家之言,那自然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声音,所以要区隔别家的东西,因此他就是让十二家顶层的声音彼此对立。

但现在十二卷天书外,再给他们一卷总纲,告诉他们这十二卷,其实都是总纲延伸出来的。

说白了,十二家也只是总纲演化出来的流派,是根据时间不同,利益不同,思考不同所展露出来的。

因此,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其实都是一个东西,只是更契合某个时间,并不需要彻底的上纲上线。

于国有利,便是好的。

西人曾言:华夏是早熟的文明?

不,恰恰相反。

华夏是成熟的文明,一个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演化的文明,历经几万年的岁月,无数个部落在中原大地,四方之间相互博弈,最终在夏商周三代的统合之下,彻底变成了奠定后世两千年的中央文明。

至于西人觉得华夏早熟?

只是他们晚熟了,又膨胀了,所以才说你早熟,长歪了,来衬托他们的正确。

但对于文明而言,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早熟?不对,不对,只是本该结果的时间,它就该结果。

当结果了以后,果皮腐烂,种子落地,就会有新的生命诞生。

但老树的枝杈,依旧会结出新的果子。

所以,这十三卷书的意义就是,延伸出枝杈,至于最后是长成树干,还是成为枯枝,就看各家自己的本事了。

华夏几千年岁月,不管怎么变,它的根永远都在,烂不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兼收并蓄,去芜存菁。

至于别人说你不对,那随他说去,枝杈歪了,挡了阳光,园丁自会剪断这根枝杈。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便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