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四章 唐伯虎(四)【1 / 1】

喜欢九木香的青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寅的花鸟画,传世作品不多,现存作品有《墨梅图》、《风竹图》和《鸲鹆鸣春图》以及《临水芙蓉图》、《杏花图》等,画风远法宋元水墨画.近师沈周的变革创新,刻意求精。

如在《墨梅图》中唐寅用水墨画梅花一枝,意笔写花干,没骨法点梅花,笔法秀逸洒脱,颇具质感。

而《鸲鹆呜春图》则用水墨随意点画,较之沈周则更为活泼洒脱,较之林良、吕纪又不像他们那样粗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泼之趣。

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诗人。

他创作的诗,据不完全的统计,约有600余首。

其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

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唐寅为传统绘画所作的贡献,大致可概括为三点:其一,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了文入画的传统。

我国的传统绘画.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条件和风格的不同,始分为南北两大画派。

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

而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

但又有各自的弱点,比如北方画派.笔锋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韵致和远近感等;

南方画派缺少骨力、庄严和气魄等。

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

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二,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

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

其结合方法: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

唐寅的书法渊源于赵孟頫和李北海,用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

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这在唐寅传世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

此外,诗与四的和谐一致,也是唐寅画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诗文,豪放不羁,戏语中寓忧思;

他的绘画也和诗一样,如纵壬中见深沉,戏笔中寓思想。

其三,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

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

而作品中的望背兰墨,又通过象征、寓意、拟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创造,形象地表达出诗意,这种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也是唐寅画的一大特点。

唐寅书画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作品

花鸟画

《枯槎鸜鹆图》篆刻印章

“柏虎”印,是他给自己刻的一方印章,印文饱含深意,且有所指斥。

唐寅为有名一代书画大家,且有点秋香之类的风流韵事遍传于世,按说他真该是个只之饮酒取乐的花花公子了。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他一生贫困潦倒,屡遭科场打击,死后连葬所也浸没无闻。

性格则疾恶如仇,并不见有贪花问柳的恶习。

总之,他绝不是戏台上那个方巾冠带、老是拿人恶作剧的恶文人,而是含贫如苦、衣食不继,又颇有正义感的刚直之士。

唐寅愤世嫉俗,郁郁不得志,眼看世间魍魉横行,鬼蜮成灾,然他是一介文人,不谙世故,在政治斗争中屡次遭败,丝毫不能有所作为,他只能通过手中的武器--艺术不屈地抗争。

唐寅字伯虎,原是按照古义切其名“寅”而得来,但唐寅把字改为“柏虎”,自制“柏虎”印,是用来表示抗争的。

“柏虎”一典出自唐代封演的《闻见录》。

书中有“魍魉精怪畏惧虎与柏”之说,“柏虎”的意思自然是令鬼蜮不敢作祟,以表达自己的刚直和骨气。

此正如清人丁敬《论印绝局》里所称;

“六如居士最清狂,两字曾传‘柏虎’章。想见罔良(通于魍魉)遮白日,疾邪聊示铁肝肠。”

相传唐寅自刻印章还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居士”等。

成就

明代“吴门画派”四大画家之一唐寅坎坷的一生中为后世人贡献了巨大文化财富,他的画作题材广泛,挥笔自然,风格别具,雅俗共赏,深受各个阶层志士仁人乃至庶民百姓的赏析与青睐。

注:此资料来源于“百度”。

作者有话说。

不好意思!各位领导!

今天因为资料实在太多,所以更新得有点晚。

并且青岳在此谢谢正在读着此书的各位。

作者有语言障碍症,只能这样干巴巴的说谢谢了。d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