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九木香的青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伯虎书法成就
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
他的书风不离赵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
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
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
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
书法亦俱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征明。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
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
这类风格作品甚多,如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和《行书三绝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赵孟頫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
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
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题等。
唐伯虎轶事典故
唐伯虎与桂花
在《古今谭概》《佻达部第十一》中我们可以看到《佣》这篇文章。
唐子畏往茅山进香,道出无锡。晚泊河下,登岸闲步,见肩舆东来,女从如云,中有丫环尤艳。
唐迹之,知是华学士宅,因逗留,请为佣书。
改名华安,复宠任,谋为择妇,因得此婢,名桂华。
居数日,为巫臣之逃。
华令人索之,不得。
久之,华偶至阊门,见书肆中一人持文翻阅,极类安。
私询之,人云:“此唐解元也。”明日,修刺往谒,审视无异。
及茶至,而枝指露,益信,然终难启齿。
唐命酒对酌,华不能忍,稍述华安始末以挑之。唐但唯唯。
华又云:“貌正肖公,不知何故?”唐又唯唯。
华不安,欲起别去。
唐曰:“少从容,当有所请。”
酒复数行,唐命烛导入后堂,召诸婢拥新娘出拜。
华愕然。
唐曰:“无伤也。”
拜毕,因携女近华曰:“公向言某似华安,不识桂华亦似此女否?”
乃相与大笑而别。
见《泾林续记》。
这或许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来历了,只是桂花的名字太俗,后人改作秋香而已。
唐伯虎点秋香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
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
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
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藏头诗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当今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
大意是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不羁。
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灿然一笑。
其实就笑了一下,陈公子便招架不住,于是暗访秋香踪迹。
于是,陈公子乔装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
不久,陈元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俩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便谎称要回家娶亲。
俩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
陈公子说,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点秋香吧。
陈公子遂心如愿,结成姻缘。
这就是《耳谈》中因笑传情,因情结缘的一个爱情故事。
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
一个最古老,最简单的故事,由“一笑”发展到“三笑”,情节也更加复杂化。
原本是“陈公子点秋香”,怎么会变成“唐伯虎点秋香”呢?
注:此资料来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