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9章 大隋五牙战船【1 / 1】

乱了四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腊月初八,大雪纷飞,千里冰封,大隋京城大兴城。

千秋殿外,几位王公大臣身披大氅,手握手炉,顶着风雪走入大殿。几名太监见大臣们来后连忙搬来几个绣墩,恭恭敬敬地伺候大臣们脱下大氅。

尚书左仆射高颎、尚书右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宋国公贺若弼等人端坐在绣墩上。

“陛下到,群臣参拜!”一位太监御座前侧,拖长着嗓音喊道。

“臣等参见陛下。”高颎等人作揖道。

隋帝杨坚身披黑色龙袍,从内殿缓缓走来,今天他没有戴帝冕,而是披头散发,像是刚睡醒一般。

“免礼。”杨坚没有直接坐在御榻上,而是手里拿着一道奏疏看着众人,“今日朕因为琐事繁多,所以没有上朝,但东北战事吃紧,所以不得不召你们前来议事。”

“都坐吧。”杨坚扶着龙椅的扶手缓缓坐下,“处道啊……”

众臣陆续坐下,当杨素在听到皇帝叫自己后,刚想要坐下的屁股,又猛地抬起,不安地说道:“臣在……”

“打造五牙战船一事,如今进展如何?”

皇帝话音刚落,从殿外走来了几位端着青铜器皿的宫女。

一位老太监依次翻开器皿的铜盖,瞬间热气腾腾。老太监赵慎抬手命令身后的几位年轻太监各盛出一盏,开始用银针和嘴巴试毒。

这一边,杨素弯着腰,拱手道:“前些年伐陈之时,陛下下旨在益州等地大量打造五牙战船,用了不少的木材,导致益州松木、杉木等供应不上,每年栽的远没有砍得多,因此每年都要从其他的州县运送木材到益州,如此一来是耗时又耗力。”

“耗力可以走水路,也可以把前些年打造好的战船加以修复,只要战船可以在河面行驶就行。”杨坚缓缓道。

皇帝话音刚落,只见杨素低头不语,另外几位大臣都望向杨素。

“是否还有别的困难?”杨坚问道。

杨素变得吞吞吐吐,微微挪动着身子,轻声道:“走水路要经长江到羌水,然后直抵益州,但途中凶险,时有倾船事件发生,从开皇十四年开始到今年开皇十七年十月就发生了不下二十起倾船事件。至于修复以前的战船嘛……圣上应该知道,以前打造的战船多用于军事,早在当年伐陈的战事中破损严重,想要修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修复所消耗的五铢钱币远远超过了重新打造一条战船。”

“说来说去还是要钱。”杨坚收紧目光望向杨素。

这时,一旁的老太监赵慎领着几名端着器皿的宫女朝几位大臣走来。

赵慎径直走到皇帝面前,轻轻掀开器皿的铜盖,用银碗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恭恭敬敬地递给皇帝。

杨坚拿起银勺尝了一口,满意地点头,挥手示意赵慎给群臣盛上。

“事事都需要钱,战船毕竟不是刀剑和战马。例如,打造一柄上好的隋刀不过四十钱,驯养一匹上好的战马,一年下来也不到两百钱,可是一根上好的松木从凉州运往益州就需要花费一百钱,一艘能够在纵横海面的战船打造下来就需要消耗成百上千根比刀剑战马还要金贵的木材。另外,还要征发充足的壮丁,这些壮丁有的就在造船的过程中死去了,因此抚恤因造船而死的壮丁也需要钱。”杨素双手接过御赐的腊八粥,无奈说道。

“那也不能停止打造。”杨坚将手中的腊八粥放在一旁,“民部尚书,朕记得今年的税收大部分用于对辽东的用兵以及给朕修缮仁寿宫,如今国库是否还能支出多余的钱来建造战船。”

民部尚书斛律孝卿连忙回道:“启禀陛下,今年虽然不是大灾之年,但由于陛下常年的轻徭薄税以及我朝长久休养生息的租庸调制国策以来,各地州县收上来的赋税根本无法支撑朝廷大规模的建造战船,这些事情陛下应该早已知道。我朝将近十年无大战,即便有战争无非就是一些前朝的残存势力在地方造反,一到两万兵马朝廷便能平叛,可是辽东的高句丽不同,他们占据和经营辽东近百余年,而陛下却诏令征召士兵驻扎辽西并且加大对东北将士的军饷粮草,这已经令国库负担不起。”

“那就增加赋税。”皇帝说道。

“陛下殊不知,长久的休养生息,轻徭薄税之后,大隋的百姓已经习惯了安居乐业,轻徭薄税的生活,他们已经不愿再让朝廷增加税率,发动战争了,如若朝廷冒然增税,恐怕各地会有异动。”

“是的,这也是为什么朝廷近些年连打造作战的战船都无能为力,一来是没钱,二来便是纳绢代役,大部分人都借此逃脱了服徭役,朝廷征发不了充足的壮丁,就没有充足的劳动力。”一旁的高颎端着盛满腊八粥的银碗,缓缓说道,“其实打造的战船也只能在战时载一些士兵,更有利于海上作战,但近些年来确实并无大规模的战事发生,即便是有高句丽的侵扰,有驻守在边疆的大隋铁骑足已,不必再打造战船。”

“不必!”杨坚猛地站起,愤怒地指着众人,“东北的高句丽仅一万铁骑便踏平了周边各国,两万铁骑就敢侵扰辽西,一路奔袭营州,打的十万守军毫无反手之力,五万铁骑就可以驻守辽东一百多年,固若金汤,如若还不赶紧打造战船,发展水军,依朕看用不了多久高句丽便会攻破幽州,直逼洛阳,到时众卿该当如何?”

话音刚落,太监宫女连忙低头,斛律孝卿与高颎连忙跪下,杨素更是不敢进言,唯有吏部尚书牛弘放下盛满腊八粥的银碗,站起身子轻声道:“启禀陛下,斛律大人与杨大人所言确实属实,这一点臣与兵部尚书柳大人都能证明。至于高大人所谏也不无道理。进些年来,我朝与突厥汗国交好,避免了很多战事,现如今北境已显太平景象,至于高句丽嘛……陛下加大辽西军饷应该就是希望辽西军能够忠心守卫边疆,不负圣恩,派遣军队以及建造战船也是为了震慑高句丽,另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杨坚收起怒火,缓缓坐下,欣慰道:“还是爱卿知晓朕意。”

“所以战船自然是要建的,但大隋水军的训练也是要跟上的。”牛弘缓缓坐下,重新端起一旁的银碗,“已故荆州总管韦世康统领下的荆州水军是大隋作战最为勇猛的水军,但由于韦大人在三月前病故,以至于荆州水军训练逐渐懒散,军中私斗成风,拉帮结派者层出不穷,这便需要管理。”

此话一出,一直沉默不语的宋国公贺若弼开口说道:“既然是训练水军,那臣推荐豳州刺史周罗喉前往荆州操练。”

“辅伯举荐周罗喉,处道以为如何?”杨坚缓缓转身,目光望向杨素。

“周罗喉毕竟是降将,让他去操练水军,士兵难免不服,而且陛下也会不放心的。”杨素缓缓说道。

杨坚接着看向一旁的吏部尚书牛弘,说道:“里仁,你是吏部尚书,你以为周罗喉如何?”

牛弘轻咳一声,擦拭去嘴边的米粒,捏着一缕胡须,沉思道:“臣以为周罗喉此人可用,他虽为降将,但不管是在治理泾州或者是豳州上,都颇具建树。而且当年伐陈之时,周罗喉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秦王殿下,隋军而不得渡,相持逾月,此等能力,足已操练水军。”

“那就让内史省拟旨,任豳州刺史周罗喉为水军总管,负责水军操练事宜。”杨坚站起身子,踏着轻盈地步伐朝殿门走去,“另外加紧打造战船,钱就从大内出,数量定为三十艘,打造好以后送往荆州,一并交于周罗喉。”

“臣等遵旨!”群臣纷纷起身,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