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兴舒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老太公道:
“既然我们三人已经商定周全,那么我就应该马上回家去赶紧准备起来,刻不容缓。请楊秀才将这里布置好以后,立即跟来,协助我将九间房布置好;昌富媳妇儿丶昌尧媳好儿丶金凤丶银凤,紧紧随后跟来,才巨丶才举快快来抬着我回家去,走起!"
一回到九间房堂屋正客厅中,苏老太公坐定后,吩咐:
“昌富媳妇儿丶昌尧媳妇儿、金风丶银凤,婆媳四人赶紧去打扫厨房;才巨丶才举各去和你爸商量,分头行事,请来几个屠夫杀猪丶宰牛宰羊,多请厨师前来备席;重中之重,还是去人将张先生请来;还得必须去请得几位支客师前来应酬;通知所有族人和请李老太公及族人,明日一早,务必搬上桌椅板凳,前来赴宴。"
才巨道:
“听说张先生因病去世,早已下葬了!"
苏老太公惋惜地道:
“这太遗憾了,弟子高中了,师傅却不见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呀!这事儿先放一边儿,暂且不提,日后再论,先办好眼前的事儿,以后再说,都忙去吧!“
众人各行其事去了,杨秀才也赶到了堂前。
苏老大公拿出了一大卷儿朱红对联纸张来,摆好金粉丶银粉和笔黑砚,又叫来了好几个后生帮忙,研墨的丶挂灯笼的丶挂彩飘的,风风火火,干得正欢。
只见那杨秀才铺开了一张大红纸,提起大抓笔,点水饱蘸金粉,一挥而就,在红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寿"字,非常醒目,叫人贴在了正堂正中的墙壁上;再从怀揣中掏出两张朱笔字《喜报》来,让人贴在了金色“寿“字的两傍;再让人在两侧挂上了一对不大不小的红灯笼;然后在堂屋正中顶上挂上一盏最大的红灯笼;最后裁出一副大对联红纸,换上大狼毫笔点水饱蘸银粉,一挥而就,写下:
上联:十年寒窗终有就,
下联:百福暖心永无忧!
横批:《十年百福》
让人贴到了正屋客厅的大门上。苏老太公一看,可乐坏了,拍手大喜道:
“呵呵呵……!妙,妙,妙!好,好,好!不愧为秀才,真是出手不凡!"
杨秀才谦虚地道:
“老太公过奖了!比您家新科举人差远了啊,哈哈哈……!"
接下来,杨光宗写下许多对联,门门有联;后生们也在院里院外,处处张灯结彩。
整个九间房呈现出一遍喜庆的气氛。
苏老爷子又吩咐后生们到各处帮忙去了后,对杨秀才道:
“秀才亲家公,走,请陪同我一起去看众人杀猪、宰牛宰羊丶备席去!"
二人走出门来,见众人穿梭,忙个不停,笑声、嘈杂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常,心中倍感欣尉,回到客厅喝茶,静候佳音。
第二天一早,光烁搀扶着娘罗琴韵来到九间户正堂客厅,拜谢了苏老太公,苏老太公道:“曾孙媳妇儿,你来得正好,快快坐下,静候佳音!"
罗琴韵道:
“小女子是一个妇道人家,辈份卑微,这里哪有我的座位?不敢失去尊卑,应该退下去了!"苏老太公道:
“你今日不比以往,不同凡响,众人都对你刮目相看,谁也想一睹新科举人背后母亲的尊容为快,你可不能避开大家,让大家遗憾哦!还有客人来贺时,你也得当面致谢呀!"
罗琴韵道:
“太公此言甚是,那小女子就斗胆一试,免为其难就坐下了哦!"
李老太公最先到贺,一见到苏老太公,开口第一句话就说:
“十年前,我就看出了您家光旦不凡,定会金榜题名,如今应验,我心中更乐了,天降文宿星,可喜可贺,我送来十两纹银,以表恭喜祝贺!"
苏老太公大喜道:
“兄长客气了,您慧眼识人,吾不及也,请来上坐,喝茶叙话,耐心等着!"
罗琴韵起身行礼:
“多谢李老太公厚礼了!"
李老太公道:
“免礼,免礼!你能教养出这么好的儿子,我替你高兴还来不及呢,哈哈哈……"
巳时时分,苏李两姓族人都已到齐,接着四乡八邻的乡绅和大大小小的本地官员也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忙坏了楊光宗和几名支客师,收贺礼丶登名造删,应酬安排歇息,忙得不可开交。
时至午时开头,众人听得了鸣锣开道,都跑到院坝边儿上去看热闹,只见十几个身着衙役服装丶腰挎刀鞘的人,簇拥着两乘轿子,一前一后地向罗琴韵的茅草房子里挺进,有人去禀告到正堂客厅里,罗琴韵听后道:
“哦,那一定是学台大人送我儿光旦归来了,我得出门去迎接!"
苏老太公道:
“别急,别急!你眼睛不便,尽管静心坐着等候!我与孝老太公和杨亲家三人出去看个究竟,招呼众人列队迎接就是了!”
三人出来到院坝边儿上观望,二老说:
“老眼昏花了,望不远,看不清!"
楊秀才道:
“我看清了,一行人可能是进房去喝茶水解了口渴后,出到院坝里来,两人上了轿,正回过头来,向这里来了!"
苏老太公道:
“一定是学台大人一行,请众人逢中让出一条道儿来,夹道欢迎哈!"
众人听后,不论官民,闪立两边等候。
众人让开了一条通道,站立两傍,静静地等候了一会儿之后,只见十几个衙役簇拥着两乘轿子,登上了院坝边儿路口上,前轿里坐的正是引路人,一十七岁的新科举人苏光旦,一声“落轿",走下轿来,让轿夫将自已乘坐的轿子放去了一傍,快步前去搀扶着后边的一乘大轿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