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70章 光旦中举3【2 / 2】

苏兴舒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学台大人驾到,恩师请!"

众人听了,在一伙乡绅丶官员的带领下,连忙纷纷跪下,叩头行礼,欢呼道:

“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还请大人恕罪!”

学台大人掀开轿帘欣慰地微笑道:

“免礼,免礼,众位请起!"

苏光旦搀扶着学台大人的轿子,由轿夫抬着,在苏老太公丶李老太公和杨秀才的陪同下,轻声慢步进入了院大门,来到正堂客厅门口台阶下,苏光旦招呼着落了轿,亲手去掀开轿帘,将学台大人接下轿来,并搀扶着他上了台阶,进入到了客厅大门内道:

“学台大人,恩师您请上座!"

光旦见母亲罗琴韵从座位上惊起,手足忙乱,不知所措地慌了神,就赶紧向学台大人引见道:

“恩师,那就是学生的母亲!母亲,学台大人看您来了,千万莫要惊慌,这大人也是很随和的!"

罗琴韵镇静定神后,侧身前倾向前,深施一礼道:

“老身双目失明,有眼无珠,不识泰山,有失远迎,还望大人垂怜恕罪!奴家何德何能,承蒙大人费心,千山万水,长途爬涉,前来看我,感激涕零,汗颜惭愧,望大人见教,愿聆听教诲!”

学台大人赞叹道:

“哎呀,吾久闻你是一位贤德有才的女子,今日听君一席话,果然名不虚传,敬佩,敬佩,你请坐下,喝茶叙话!"

罗琴韵道:

“学台大人在此,哪还有我民女的座位?岂敢,岂敢!"

学台大人道:

“呃,无妨,无妨!这里又不是官府府砥,而是在民间,入乡随俗,你与两位太公和杨秀才都围坐到桌前来,一同喝茶叙话,此时此刻就当《茶话会》好了。光旦就不必陪我们了,你可去外面与你的乡亲们和远近来访的客官见礼去吧!"

在《茶话会》中,学台大人听完了光旦十年寒窗求学的方方面面的故事,感慨地说:

“为了不泯其志,竟然饥食桑果子,十年寒窗苦读,矢志不渝,其精神可加,堪称表率,以励后生,今又逢苏老太公百岁寿诞,本台略示祝贺,以表寸心耳!来人呀!"

一名差官应声来到:

“请问大人有何吩咐?"

学台大人道:

“快去我轿上取纹银二十两来!"

差官应声去取来了纹银二十两,放在了学台大人面前的桌面儿上,整齐地摆好了二十个白花花的小翘宝儿后,退了出去。

学台大人道:

“这二十两纹银就是我给苏老太公百岁寿诞和新科举人苏光旦的贺礼了,务必请收下!"

苏老太公道:

“哎呀喂,这怎么使得哟,有您学台大人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这份大礼已是无价之宝了,岂敢再让大人分外破费?!"

罗琴韵道:

“学台大人乃光旦恩师,重生父母,让其再造,大恩大德,莫齿难忘,再受礼就更有愧了,岂敢,岂敢?!"

李老太公道:

“大人光临,已是格外开恩,不必如此!"

楊秀才道:

“恩师再造,功德无量,不必再多了,请收回成命!"

学台大人道:

“呃,开口送出之礼,岂有收回之理?就不要薄本台的面子了啥!"

苏老太公站起来深施一礼道:

“既然大人将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那在下只好屈职不恭,就收下了哈,多谢大人了!"

学台大人又道:

“本台乃明万历进士及第,祖居夔府,远距此地千里之遥,来到此地为官多年,任期已满,即将告老还乡,去与家人团聚,该享天伦之乐了。我早获悉新科举人苏光旦品学兼优,才华出众,但因家境贫寒,继续求学深造,夺取功名,实在困难,便动了恻隐之心,心生一策,以解燃眉之急需,就在昨日已上书朝庭,全力保荐任用新科举人解元苏光旦来顶补潼川府学台之缺,在半年之后必有回应,现在就让光旦在家中静候佳音!"

围桌在座的俩老太公丶罗琴韵、杨光宗听了,连忙跪地叩头谢恩道:

“再次谢过学台大人再造之恩!"

学台大人道:

“众位不必如此,快快请起!我办这事不费吹灰之力,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留下的一点儿人情罢了!再说为国家选拔人材,我只是尽了本份而已!苏光旦人品卓越,才华出众,为官定会造福一方百姓,天下学子十年寒窗之苦,莫一不是翘首以盼,在那里等着呢!"

杨秀才赞道:

“学台大人乃后世学生之楷模也!"

苏老太公道:

“我等就不再耽搁学台大人了!午时已正,马上开宴,招待来宾!"

一个时辰内,推杯把盏,喝酒吃菜,热闹非凡。

午宴后,学台大人坐上了大轿,后面紧跟着的另外一乘轿子,是苏老太公回赠的酒肉米面及其它杂七杂八的礼物,让学台大人满载而归,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也是表示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