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宜春院,是小茴香延用安居县城的怡春院作为谐音,可以想象,小茴香对安居县城的怡春院,还是留有念想的余地。
在遗腹岛上,她办起了宜春院,是因为她懂得怡春院的经营之道。一个连县老爷都对之垂涎三尺的怡春院,小茴香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干这行当的银子肯定赚起来容易。无本得利,需要投资下本钱的买卖,那县老爷姚向英也不会插手是吧!
小茴香这个人,自己不懂得什么市场调研。再说了,在大明时期,哪来的人为了做一门生意,而到处走访啊!能走在大街上,看谁家的门市人山人海,便是哪家生意火爆。
于是乎,大家纷纷效仿。把个原本生意兴隆的独家经营门店,搞得数家竞争。结果,相互压价,导致谁都难以维持。这就是从古到今,人们挂在嘴边的上一句话:告诉徒弟打师傅。教出一个徒弟,饿死一个师傅的真实写照。
所以说,同行是冤家。甭管你是姨亲娘舅,只要做了同一种生意,即刻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小茴香利用在怡春院学到的经营之道,用每一次来桃花坞大街购物之机会,观察大街上行人,得出桃花坞大街,男多女少的结论之后,遂自动来到李连宇他们家。她骑一匹黑白相间的高头大马,优哉游哉走到李连宇他们家的住所。
那可是桃花坞大街的最中心地段。
来到桃花坞大街,每家每户门前,都长有一颗桃树。
这些桃树,曾经都长在桃花坞大街的后山坡上,且,都是野桃树。经过赵伟塞和李连宇从内地带回遗腹岛上桃树枝芽嫁接,一颗颗野桃树上,结成勺大的水蜜桃。赵伟塞和李连宇见状,两个人争先恐后,将其从后山坡移植之自家的门前屋后。
每年桃花盛开季节,两家人的屋前屋后,统统地被一片粉红色覆盖,景色尤为壮观。
于是,在桃花坞大街一前一后落户的每一户人家,纷纷效仿。大凡在桃花坞大街落户的人家,门前屋后必须都栽上桃树。长大嫁接,开花结果,在人们印象中,落户桃花坞大街,必须栽上桃树,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赵伟塞和李连宇也没想到啊,他们俩选址在看到几颗野桃树的地方落户。结果,却以桃树形成一条街,而且,是人们自觉自愿组成。如此这般具有遗腹岛地方特色的桃花坞大街,真的令他们俩睡着笑醒。
现在的李连宇他们家,开起了典当行和货郎铺。
从粮油到布匹;从缸坛瓦罐,到一针一线。
他们家的店铺,是要啥有啥。平时,冬梅带着两个姑娘在遗腹岛上的桃花坞大街,看家守舍。做些买卖生意,不比李连宇一浪到东一浪到西差。因为他们做的是货到地头死的蹩脚生意,不买也得买,不卖也得卖。
所以,冬梅带着两个姑娘在家,不算辛劳。
开荒种地,也是自给自利。
再说了,他们家种不了的庄稼和粮食,那李连宇不是还有条大木船嘛,随便从内地购得大米白面,连卖带吃,总不至于断粮少菜。两个姑娘也受旁人影响,没事骑马上山打猎。冷不丁拖头野猪、野山羊回来,乐得冬梅龇牙咧嘴,连声叫好。
当然,李连宇现在也不是一个人驾驶大木船进出遗腹岛。
你说他都能从内地带回来许多游手好闲之人,找个和他驾驶大木船来往于江南江北的人,还不是炙手可得的一件事。可以说,遗腹岛上所有紧俏物资,或者是遗腹岛上运往江南江北的所有山珍海味,都是通过李连宇他们家的大木船来回奔波所致。
李连宇大木船,雇了三个人。
两个哑巴,一个聋子。
都是和他女儿一般大小的小伙子。
穷苦人家出生,因为与生俱来的残疾,养大了也是个废物之人。因此,在他们逐渐长大之后,才被亲人发现终身残疾。所以,不得不被生养他们的亲人所遗弃。李连宇捡到他们时,侧有自己的打算。
这些穷苦人家孩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有口饭吃而活着,便是他们这些残疾人最大欲望。
将他们带回遗腹岛,教会他们做事,自食其力,也不用给银子。无需成本,还能给自己带来效益,何乐而不为。所以,李连宇每到一处,到处在大街小巷瞎逛。其实,他不失时机的在寻找这样的只求一日三餐的人,是自己早有打算的结果。
可别瞧不起这些十七八岁的聋哑小伙子们,他们只是身体有残疾,又不是智障人。
所以,一个个头脑非常聪明。看着别人说话的口型,他们能判断出你嘴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假如能配上肢体语言,那绝对是得心应手。和正常人相比较,除了不能说话,其余,真的是没什么区别。
因此,李连宇自从在遗腹岛上建起房屋之后,驾驶大木船来来去去,那都是他和三个聋哑人之间的事。
大木船上,没有了自家两个姑娘,却迎来三个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家的孩子。且,这些孩子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在他们仨面前,李连宇找到一种被人供奉得像上帝一般的感觉。和三个聋哑人在一起,俨然如同父子般情深意长。
要说那李连宇家最近心情不好,大多是因为冬梅和她姐姐,姐妹俩都未能给他生出一个儿子,估计他嘴上说不出,其内心极其空缺。闷闷不乐中,不难看出他对她们姐妹俩的不满。冬梅也是在自责,不知道怎么搞的,姐姐为姐夫生出个丫头,不到三岁,便一病不起,病入膏盲。
姐姐过世之后,自己嫁给姐夫三年之后,才有了身孕。
满以为,能为姐夫生出一个儿子。
不想,还是和自己的姐姐一样,为姐夫生出第二个姑娘。
每每见得姐夫李连宇以酒解愁,闷而不乐,但从来对冬梅不抱抱怨怨。她知道,那是姐夫在压抑自己彭拜奔放的情绪。毕竟,自己是他的小姨子,姐夫内心里有再大的委屈,也不可能在她一个小姨子身上发泄。
有了三个聋哑人之后,李连宇整天和他们仨绑在一起。
甚至因为有了三个聋哑人,李连宇对自己的两个姑娘的感情,自动的疏远。给他们家两个姑娘的感觉即是,父亲李连宇已经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全部顷注在三个聋哑的小男孩身上。对父亲李连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两个姑娘是一概不知。
现在的李连宇和冬梅的关系,有点不冷不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