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范蠡坐在书桌旁,夫人百里淑琴给他沏了一杯茶,忽然,外面传来呼叫声:“少伯兄!少伯兄!”
“啊!”范蠡站起来迎接,“文大人!来,快请坐!”
百里淑琴给文种沏上一杯茶,文种谢过之后,两个老朋友坐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虽然有很多话要说,但却不知从何开口。还是文种打破了沉寂说:“三年一梦,不堪回首啊!”
范蠡叹了口气说:“当初,你我二人从南阳绕道赴越,本想干一番大事业,不想却遭如此磨难,此时此境,真叫人感慨啊!”
“愧对家乡父老!”
“不!”范蠡说,“应该说是愧对天下父老。”
“既然有此感慨,以后怎么办?少伯兄,说说你的打算吧!”
“这一次,越王入吴,虽然受尽了屈辱,但总算挺过来了。”范蠡感慨地说,“据我看,只要你我协同一心,所有将臣同心同德,商讨具体的复国方略,越国一定能够战胜强吴,报仇雪恨。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是啊!”文种同意范蠡的看法,问道,“十年如何?”
“不行!”范蠡说,“会稽山战败之后,且不说粮食匮乏,人丁也不旺,青壮年死亡该有十之八九吧!”
“这些天,我仔细地琢磨了几个方案,等有机会再禀报大王,看大王如何决断。”
范蠡也说:“午后议事,我也有几项谋略要向大王禀报。”
“少伯兄!”文种紧盯着范蠡问,“你同大王相处这么长时间,感觉大王这人怎么样?”
“子禽兄!”范蠡说,“君臣之道啊!为人臣者,岂能言君之过?”
“少伯兄!”文种说,“你我情同兄弟,又是楚人,从南阳一起来到越国,为何不能对我说一点真话呢?”
“子禽兄!”范蠡有些为难地说,“三年来,我日夜伴随在大王身边,虽然悟出了许多为官的道理,但你我同殿为臣,怎么能议论君王呢!望子禽兄不要见怪!日后,你也会悟出其中的道理。”
勾践面对范蠡、文种这两位最得力的臣子,感慨万千,特别是范蠡,三年患难与共,他对范蠡的信任无以复加。他看了一眼范蠡,真诚地说:“入吴三年,受尽了侮辱,寡人日夜苦心焦虑,寝食不安,思谋着怎样让越国强大起来。你们两人是寡人的股肱之臣,快说说你们的想法。”
范蠡、文种都陷入了沉思,他们知道,自己虽然有很多想法,但都还不成熟,需要再琢磨琢磨,于是,谁也没有先开口。
“范大夫,你有何高见?”勾践见二人都没有出声,只好点名。
“修改国政,发展生产,成立新军。”范蠡脱口而出。
“修改国政?”勾践问道,“怎么修改?”
“修改国政,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时机不至,不可强求,不可妄动。要想尽一切办法,劝导农耕,广开田地,充实府库,让百姓富起来,百姓富,越国就富,再伺机而动,瞅准机会灭吴,以报三年为奴之耻。”
“入吴为奴三年,如果不是你,寡人没有今天,越国,是寡人的越国,也是你的越国,请和寡人一起,治理越国吧!”
“臣是一个山野闲散之人,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所以才陪伴大王去吴国图谋生存。领兵打仗,处理复杂的外交关系,在复杂的环境中求生存,这是我的专长;但处理朝政,劝导农耕,让老百姓不违农时,我就不如文种。大王还是把处理国政的任务交给文种吧!”
“嗯,上大夫说得有理。”勾践听后,心中的焦虑减了不少,接着问道:“寡人巴不得明天就出兵,消灭吴国,一雪国耻。”
“要想同吴国掰手腕,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强大的军队,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否则,灭吴就是一句空话。”范蠡看了勾践一眼说,“要想一雪国耻,必须走富国强兵之路。”“有理!有理!”勾践不住地点头。
范蠡继续说:“我们的图谋,骗不过一个人。”
“谁?”勾践惊问。
“伍子胥!”
“这个人确实是心腹大患。”文种说,“上一次,大王回归,如果不是范大夫棋高一着,大王恐怕要遭伍子胥的毒手。”
范蠡一握拳头说:“一定要寻找机会,除掉伍子胥。”
勾践又转换了话题:“寡人想将都城迁回会稽山中,你们以为如何?”
原来,越国都城本是在会稽山西麓的诸暨,勾践即位之后,为拓展对外势力,将都城迁到沿海一带的平原地区会稽,从吴国归来之后,他一直想将都城重新迁回山中。今天,趁两位重臣都在,他又提出了这个想法。
“大王!这样做,不利于发展。”范蠡解释说,“夏朝末年,公刘离开故都邰,迁移到幽而功德彰显;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的侵夺,举族迁到岐山脚下而扬名。现在,大王想要重振国力,都城如果不建立在地势平坦开阔、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如何创建霸王之业呢?”
“文大夫,”勾践觉得范蠡说得有理,征询文种的意见,“你说呢?”
“我赞成范上大夫的意见!”文种不假思索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