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筹新城的事,就由范大夫负责。”勾践又问文种,“治国施政,最重要的是什么?”
文种回答:“爱民,就是最好的治国之道。”
“怎样才能做到爱民呢?”
“让人民有利可图,不要伤害他们;使人民成功而不使他们失败;保护人民的安全;尽量让人民有所得而不要去剥削他们。能做到这些,就是真正爱民了。”
“嗯,有道理。”勾践问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切呢?”
“不剥夺人民的喜好,让他们获得利益;不夺农时,让人民能正常生产;轻刑罚,让人民得到生存;薄征赋税,让人民得到好处;君王率先倡导节俭之风,让人民安居乐业。这样就可以了。”
勾践不住地点头,吩咐范蠡、文种拟订一套完整方案,廷议时再交由群臣讨论。
“三年噩梦,恍如隔世。”勾践对群臣说,“今天,咱们君臣再次相聚,过去之过,都是寡人之过,寡人会自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是,以后该怎么办?越国要复兴,需要在场各位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呀!”
群臣面面相觑,没有人出声。
“你们还不原谅寡人吗?”勾践着急地问,“为何都不说话呀?”
“大王!”范蠡出班奏道,“臣这几天想了很多,思之再三,有两个方略,想请求大王当法令公布,不知是否可行?”
“什么方略?快说出来,让大家讨论。”
“国家要复兴,一切要从头再来,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经济的复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未来的复国战争,也需要大量的兵员。”
“有道理。”勾践看着范蠡说,“继续说下去。”
范蠡说:“越国大量的人口死于战争,特别是青壮年男丁,十之八九都在战争中死亡,人丁匮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人,谈何复兴?因此,当前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鼓励生育,让人口尽快增加,请大王颁布一个《生育令》,女子十七岁当嫁,男子二十岁当娶,女子十七岁未嫁、男子二十岁未娶,父母都有罪;孕妇到了临产期,要告诉官府,官府派医生前去接生;生男孩子,奖励一只犬,生女孩子,奖励一头猪;生两个儿子,由官府抚养一人,生三个儿子,由官府抚养两人。臣以为,王者之尊,在于地广人密,没有人,王的尊严又在哪里?有了人,王才有王的尊严。臣以为,人丁兴旺,越国就能兴旺,要想人丁兴旺,就必须鼓励生育。人丁兴旺,必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才行,即十年的生长过程、十年教育培训过程。所以说,要想灭掉吴国,非二十年不可。”
“二十年?二十年?”勾践惊叫道,“寡人一年都不想等!”
诸稽郢出班奏道:“臣理解大王的心情,然而,灭吴要有兵,越国战败之后,军队都解散了,我们的兵在哪里?没有兵,谈何灭吴?吴国有精兵十万,总不能咒死他们吧?范大夫请大王颁布《生育令》,正是要扩充兵源,为打败吴国作准备。”
“好,有理!”勾践宣布,“颁布《生育令》。”
《生育令》是勾践归越后,颁布的第一道法令,这项法令看似荒谬,却拉开了越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施政方针的大幕,后面的精彩故事,演绎了二十年。
范蠡见《生育令》得到批准,心里很高兴,再次建议说:“臣还有一个方略,请大王决断!”
“你说,还是什么方略?”
“请大王颁布一个《免谷税令》。”范蠡说,“臣知道,国家财政这几年入不敷出,只有免去谷税,百姓才能踊跃种粮食,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会因为越国的赋税低而迁移到越国来。百姓富足,君王才富足。有谷,才有人,有谷,才养人,有粮食,才能富国,富国才能强兵。国家有四宝:人、谷、财、土,缺一不可。然而,无谷则无人、无财、无土。谷能活人,也能杀人。如果税赋重,百姓就会弃田不种,流落异乡,如此一来,国家向谁征税?臣恳请大王,再颁一道《免谷税令》,使百姓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了,则吴国可图。”
“免了谷税,朝廷军费、行政费用从哪里来呢?”
“臣按十年无战事谋划,简兵减政,留下的精兵,屯田耕种,自给自足,宫廷朝臣的俸禄,可以向商人征收,但要另立章法,予以约束,让商人也有利可图。”
“嗯,这个办法可行,那免税以几年为限呢?”
“月有阴阳圆缺,天道也有轮回。”范蠡说,“岁在金时,能够丰收;岁在水时,有水灾之害,可能歉收;岁在木时,可能出现饥饿;岁在火时,则会出现旱灾。每隔六年会有一次丰收,每隔六年有一次旱灾,每隔十二年,有一次大饥荒。”
“嗯,那到底以多少年为限才适宜呢?”
“臣以为,免税以七年为限。”范蠡解释说,“短了,百姓不足;长了,国库太空虚。”
“好!”勾践听范蠡说得有理,而且也符合越国的国情,立即宣布:“颁行《免谷税令》,以七年为限。”
“大王英明!”群臣击笏,表示赞同。
勾践忽然想起了一个新问题,问道:“朝政费用,可以节敛再节敛,可向吴国进贡的贡品、贿赂,从哪里来呀?”
文种看了范蠡一眼,范蠡点点头,文种出班奏道:“大王!臣以为,今后,送给吴国的礼品,多送一些不能吃、不能用、只能看的珍宝,等到灭吴的那一天,咱们重新拿回来。”
“好,好哇!这个主意好。”
范蠡又奏道:“具体送吴的珍品,可以让文大夫列出一个清单。”
文种早有准备,从袖里取出奏折,呈给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