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越国的国都已迁到会稽新城,会稽山记录了越王勾践的耻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峰一石,时时都在提醒勾践,不要忘记报仇雪恨。迁都之后,勾践没有住进富丽堂皇的王宫,仍然在宫外建了一间小土屋,卧薪尝胆,从不间断。
范蠡站在队伍前面,对正在训练的士兵说:“大王密传募兵令,大家知道吗?”
“知道!”
“你们接受诸将军的训导,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各种带兵要领也都熟悉了,几天之后,你们每人各领募兵令符,自行招募兵丁百人,你们就是这一百人的队长,各自为政,自行训练,为期三个月。然后,再让百人分头招募,用相同的方法训练新兵。责任重大,有情况要随时禀报诸将军,由诸将军督导,并发放军需。”
“是!”士兵们齐声回答。
“今天,大王、王后和文大夫,以及朝中群臣,将亲临练兵场,观看你们操练。”范蠡大声说,“我命令你们,演练南林剑女传授的剑术、陈音大侠传授的连弩神射,有信心吗?”
“有!”士兵们齐声回答。
原来,范蠡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南林剑女和大侠陈音。两人被范蠡的诚心打动,答应帮助越国训练士兵,但拒不受职。范蠡知道这些江湖异人无意于官场,也就同意了。
诸稽郢在会稽山训练的数百名精兵,都接受了南林剑女和大侠陈音的系统训练,在即将分散到各地招募并训练新兵的时候,范蠡请勾践、王后和文种一起来观看他们的表演。
山坡上、高坎上,站满了赶来看热闹的百姓,有人甚至爬到树上,翘首以待。当勾践、王后、范蠡、文种依次登上观礼台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狂呼:“越国万岁!越王万岁!”
几年来,勾践卧薪尝胆,倡导农耕,勾践扶犁播种;王后种桑养蚕,织布缝衣,穿粗布,吃粗粮,不吃肉食,没有在正式场合同军民见面。突然见到如此阵式,勾践潜伏在体内的一股霸气,顿时被调动起来,冲台下挥舞着拳头。
现场的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士兵们举起手中的兵器,齐声高呼:“报仇!报仇!”
诸稽郢待现场声音稍弱之后,宣布南林剑女晋见。
南林剑女迈着轻捷的步伐来到观礼台前,侧身施了一礼:“参见大王、王后、相国大人!”
“你就是传说中的南林剑女?”勾践惊问。
“正是民女。”南林剑女右手握剑,左手一抱拳,不卑不亢地回答。
“久闻女侠剑术高超,能告诉寡人,击剑之术,到底是什么样子吗?”勾践看着南林剑女,等待她的回答。
“小女子出生在深山老林,生长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很少与外界接触,平生只爱击剑之术,所以一直不停地念诵。”南林剑女看了一眼勾践说,“民女的击剑之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并不是别人传授。”
“听说女侠的剑术得自白猿传授,是真的吗?”
“就算是吧!”
“那击剑的方法,到底怎样?”
“击剑方法非常微妙,看起来似乎容易,但要体会其真谛却很难。”南林剑女解释说,“击剑方法有大道小道之分,阴极阳极之别。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交手过招,先要养精蓄锐,外表显得很安详,看上去就像一个温顺的少女一样;搏斗时,要像下山老虎一样凶猛,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敏捷;追击敌人,要像影子一样贴住对手,吐纳气息要均衡,不要让敌人从气息声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精通了这种剑术,就能以一当百、以百当万。”
“女侠,你能将剑术教给越国的战士们,寡人感谢你。”勾践离座冲着观礼台下的南林剑女,深深一揖。
“君不拜臣,民女承受不起。”南林剑女立即抛剑跪下。
“应该的,应该的。”勾践笑着说,“听范相国说,侠女不愿为官,寡人就赐你个名号,叫‘越女’吧?”
“谢大王!”
此后,人们称南林剑女为越女,她的剑术,也被称为越女剑术,她向士兵传授剑术,称为越女传剑。越女教会士兵越女剑术后,重归山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偶尔出现。这是后话。
诸稽郢看了一眼观礼台上的范蠡,见他微微点头,手中令旗一挥,大声喊道:“操练开始。”
士兵们先练剑阵,越女亲自出马,三十名勇士手持竹剑,冲上去将越女团团围住。越女站在圈子内,毫不慌乱,见招拆招,将手中竹剑舞成一道白光,护住全身,水泼不进。渐渐地,勇士们手中的剑不是被挑落,便是被击断。失去兵器的自动退出,围攻越女的人越来越少。
勾践、范蠡等人在观礼台上看得目瞪口呆,如此迅捷的身手,如此出神入化的剑术,让他们大开眼界。勾践叹道:“真想不到,山野之中,竟藏如此奇人,越国的士兵,练熟了越女剑术,何愁强吴不灭?”
三十名勇士陆续离场,只剩下几个人了。诸稽郢宣布剑阵表演结束。周围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呼喊声:“越女剑术,所向无敌!”
接着便是对练,一声鼓响,士兵们冲入校场,捉对厮杀,场面顿时又热闹起来,不但围观的百姓欢声雷动,就是勾践、范蠡,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越女剑术表演结束后,接下来便是连弩神射。诸稽郢宣布大侠陈音上前觐见。
陈音是楚国人,在楚国杀了人,躲避仇家来到越国,抵不住同乡范蠡的再三恳请,才答应将家传箭法传授给越国士兵。
勾践见了陈音,好奇地问:“大侠威名如雷贯耳,能告诉寡人,你的高超箭法是从哪里得到的吗?”
“小人的箭法得自祖传。虽然自幼研究箭术,也只是略知皮毛,并没有掌握箭术的全部精髓。”
“即便如此,寡人还是想听你讲讲箭术。”
“小人听说,驽是从弓衍生而来,弓从弹弓衍生而来,而弹弓,则是古代一个孝子发明的。”
“真的吗?”勾践好奇地问,“孝子怎样发明了弹弓呢?”
“古时候的人民善良朴实,饿了猎飞禽走兽,渴了喝山泉、河水,死了用白茅包起来,丢到野外去。孝子不愿看到自己父母的尸体被禽兽吃掉,做了一把弹弓去守护父母的遗体,阻止野兽的侵害。”陈音看了勾践一眼说,“古人为这件事,还作了一首歌。”
“什么歌?”
陈音立即唱了起来:
截断竹子接上木,飞射土丸赶鸟兔。
“好听!好听!”勾践连连称妙,在场的人也连声叫好。“从此以后,黄帝把弦绷在木制的弓上,又削木为箭,凭借弓箭的杀伤力而威震天下。黄帝之后,楚国又出了个弧父。弧父出生于楚国的荆山,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练箭,箭无虚发。弧父死后,箭术传给了羿,羿之后又传给逢蒙,逢蒙之后又传授给楚国的琴氏。琴氏认为,箭的威力不够大,在诸侯争战之中难以制服敌人。琴氏把弓横附在木臂上,装上发射扳机,发明了弩箭。弩箭射程远,威力大。琴氏之后,射术传给了大魏,大魏又传给楚国的三个王侯——句直王、鄂王、章王,这就是后来人称的麋侯、翼侯、魏侯。从楚国的三个王侯传到楚灵王,楚国历代都用桃木做弓,棘树削箭,用来防备邻国。楚灵王之后,箭术分成不同流派,各派有本事的人,都使用弓箭,但没有人能掌握正确的法则。”陈音说,“我的祖先在楚国学到这种箭术,传到我这一代,已是第五代。我虽然没有掌握到箭术的精髓,但还是愿意接受大王的考察。”
“啊!听你之言,寡人大开眼界。”勾践说,“弩的形状、功效如何呢?”
“大王请看。”陈音将手中的一张檀木硬弓呈上。一名侍卫上前接过,送到观礼台上,交给勾践。
勾践接过来仔细查看,饶有兴趣地说:“你能讲讲正确的射箭方法吗?”
“箭术之道,复杂而微妙。古代的圣人,在弓弩没有发射之前,就知道能射中什么。我不能像古代圣人那样,但可以讲一下射箭的要领。”陈音换了口气说:“射箭的方法是:身体要像木板一样挺直,头要昂起;左脚竖直向前,右脚横着在后;左手伸直就像树枝,右手弯曲就像抱着婴儿;举起弓弩瞄准敌人,聚精会神,屏住呼吸;箭要和气息同时发出,使箭射得像气息一样温和平静;精神要集中,杂念要剔除,箭的去留要分清;右手扣动扳机,左手不受任何影响;身体各个部位,奉行各自的命令,更何况是两个人以上,更是要紧密配合。这就是正确发射以及操作弓弩的方法。”
“好!好!好!”勾践高兴地说,“希望你能将箭术传授给将士们,让他们学到你独步天下的连弩神射。”
“大王过奖了!小民只是山野之人,揣摩这套箭术,只是为了猎得飞禽走兽,维持生计而已,既然大王有兴趣,小民就献丑了。”
勾践将硬弓递给侍卫,侍卫接过箭,再转交给陈音。
陈音接过檀木硬弓,从箭囊里抽出三支羽箭,安放在弓弩上,左手持弓附,右手按矢尾,仰望天空,正好有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屏气凝神,突然放弦,嗖、嗖、嗖,三支箭如流星般飞上天空,飞在雁群前面的三只大雁应声而落。有人前去捡回落雁,报告说箭箭封喉。
“好,妙极了!”勾践高兴得手舞足蹈,忘形大叫,并当场宣布,封陈音为三军总教头。
此后不久,陈音病死军中,勾践以礼厚葬,并将安葬他的那座山改名为“陈音山”,这是后话,在此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