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52章 艾陵之战【1 / 2】

曹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夫差率领吴、越联军,命胥门巢率上军,王子姑曹率下军,自领中军,伯嚭为副,浩浩荡荡,向齐、鲁进发,并派人约会鲁国合兵攻打齐国。

齐国上将国书,率十万齐兵和千乘战车,屯兵汶上,面对战斗力明显弱于自己的鲁国,在战场上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得知吴国出兵救鲁,立即率军迎战,在鲁国北部一个叫艾陵的地方与吴军相遇。

吴国将士认为自己是天下无敌的必胜之师,是救鲁国于水火的正义之师,只要击败了齐军,便可称霸中原。千里奔袭,虽然十分疲惫,但他们被一种虚荣的爱国热情所支撑,斗志仍然高昂。胥门巢急功冒进,不等后继部队赶到,贸然对以逸待劳的齐军发起进攻。齐将公孙挥率本部兵马迎战吴军,同胥门巢战在一处,双方你来我往,激战三四十回合,不分胜负。

齐军主帅国书见两军杀得难解难分,令旗一挥,率中军掩杀过来。

胥门巢战公孙挥已是吃力,再遭齐国中军的夹击,吴军阵脚顿时大乱,立即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国书本来就有些刚愎自用,初战告捷后,更是忘乎所以,给每个士兵发一根八尺长的绳子,骄横地说:“吴人断发文身,头发短,砍下来的首级不好提,发给每人一根绳子,用来拴敌人的脑袋。”

夫差见首战失利,愤怒异常,欲斩胥门巢以正军威,由于伯嚭及众将求情才免其一死,让他戴罪立功,削夺胥门巢上将兵权,由大将军展如接替他率上军。

正在这时,鲁国大将孙州仇引兵前来会战,夫差让他为向导,引领吴、鲁大军在离艾陵五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派人向齐军下战书,约定决战日期。

夫差调整部署,命孙仇州打头阵,展如率上军打第二阵,王子姑曹率下军打第三阵,越将诸稽郢率本部随王子姑曹行动。他自己则率中军驻扎在一片高丘上策应。

齐军将士面对咄咄逼人的吴、鲁联军,似乎感觉到形势有些不妙,除主帅国书充满信心之外,很多人都露出消极的态度,认为这一战凶多吉少,大将公孙夏甚至下令士兵们唱起了送葬的挽歌《虞殡》,以表示必死的决心。

越将诸稽郢依从范蠡的锦囊妙计,在艾陵之战开始阶段,只是游弋观望,静观时局的变化,后来见吴军胜券在握,才命令士兵投入战斗。这是范蠡妙计的第一计。第二计则是:如果吴军战败,越军则临阵倒戈,配合齐军消灭吴军,并策动齐军攻打姑苏。到时,越国境内的军队也将闻风而动,与齐军南北夹击,一举消灭吴国。

艾陵之战,吴军大获全胜。

齐军主帅国书、大将公孙挥战死,公孙夏等将做了俘虏,十万齐军几乎全军覆没。吴军缴获战利品包括八百辆兵车和三千余甲首。

夫差颇为得意地问诸稽郢:“将军看吴、齐之战,到底谁更强?如果吴军攻越,越国又能怎么样?”

“吴军之强,天下无敌。”诸稽郢恭维说,“如果换成越国,更是不堪一击。”

夫差一阵狂笑,大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架势,下令重赏越军,并让诸稽郢先回姑苏报捷。

艾陵战败之后,齐国一片混乱,齐简公忙与执政的相国田常商议处理善后。

田常见高氏、国氏两大集团的势力在这一战中几乎丧失殆尽,见好就收;加之子贡从中斡旋,派人给夫差送去大批金银珠宝,请求休战和谈,几个来回之后,终于达成和议,双方各自收兵。

艾陵之战,吴军扬威中原,战场上的胜利,不仅让齐国称臣、鲁国感泣,对其他诸侯国也是一个强大的震慑。

吴、齐交战期间,楚国曾派兵埋伏在邹国一带,准备半途截击吴军,见吴军气势如虹,有所忌惮,只得偃旗息鼓,将部队悄悄撤了回去。

越王勾践虽然也蠢蠢欲动,但由于有伍子胥留守姑苏,加之范蠡力谏,也只好作罢。

夫差胜利归来,没有回王宫,也顾不上接受群臣朝贺,直接驱车去了灵岩山,他要去与朝思暮想的西施相会。

几个月来,西施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远征的夫差,忧虑、焦躁、恐惧,几乎夜夜都做噩梦。得知夫差胜利归来,兴奋得像个孩子,在苎萝宫门口跪迎夫差,献上美酒,喜极而泣说:“恭喜大王凯旋。”

夫差接过酒,一饮而尽,扶起西施,不顾周围有很多人,紧紧地将她搂在怀里。

久别胜新婚,这一夜的缠绵,洗尽了夫差一路的征尘和浑身的疲劳。

第三天,夫差才起驾回姑苏城,升殿接受百官朝贺。

伍子胥也在场,但却一言不发。夫差看了他一眼,叫道:“伍相国!”

伍子胥本来就在生闷气,不想说话,见夫差点名,只得答道:“臣在!”

“从前,先王(阖闾)圣德昌明,垂留功绩,为了你与楚国结下了世仇,先王像个农夫一样,砍掉四周的蓬草,扬名于荆楚,你确实居功至伟。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你年老糊涂,却又不安分,惹是生非,制造谣言,心里不满还要到处游说。”夫差带着讥讽的口吻说,“当初,你劝阻寡人伐齐,如今,寡人得胜而回,众将在功劳簿都有记载。你还能做什么呢?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伍子胥挽袖捋臂,解下佩剑放在地上,愤然说道:“历代先王都有辅政大臣,决断疑难,考虑得失,使国家不陷于大的波动。如今,大王却抛弃元老大臣,只与缺乏经验和智慧、但却野心勃勃的权臣商议国策,还下令不得违背大王的命令。这是吴国灭亡的先兆。上天要想放弃谁,必定先让他得到一点小甜头,然后让他惹上严重的祸患。大王如果能够醒悟,吴国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吴国离灭亡就不远了。”

“很久不见相国,耳朵清静多了,怎么又絮叨个没完?”夫差用手指塞住耳朵,闭上眼睛,摇头说,“寡人不想听你胡说八道。”

“怪事!怪事!”夫差突然大叫起来。

“怎么了?”群臣关心地问,“大王看见什么了?”“寡人看见四个人背靠背地站在一起,听到人的声音,四散逃走了。”夫差眼前出现了幻觉。

“照大王这样说,”伍子胥硬邦邦地说,“四个人逃跑,象征着背叛。”

“伍相国!”夫差怒斥道,“你说话怎么这样难听啊?”

“何止是难听?”伍子胥不依不饶地说,“大王还要灭亡呢!”

“大王!”伯嚭瞥了伍子胥一眼,恭维地说:“四方离散,象征着投奔吴国,吴国将称霸天下,将有代周之象啊!”

夫差正要说话,恍惚中又看见两个人面对面吵了起来,突然,面向北的人拔刀杀了面向南的人,大叫道:“你们看见了吗?”

群臣也被搞晕了,莫名其妙地说:“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啊!”

夫差语无伦次地说:“两个人面对面,面朝北的人,杀了面朝南的人。”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

伍子胥冷冷地说:“面向北的人,杀了面向南的人,象征着臣杀君啊!”

“伍子胥,闭住你的嘴。”夫差大声呵斥。

“大王!”伯嚭站出来说,“臣以为,这是吉兆。”

“是吗?”夫差问道,“怎么讲?”“吴王是臣,周天子是君,吴王欲取而代之,当然是臣犯其君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