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听说还带了一个丫鬟伺候?”,这回是杨七婶问道。
“可不是勒,王家丫头现在怀上啦!宝贝着呐,怕她累着,买了一个丫鬟专门伺候她一人呢”
刘大娘一脸羡慕,接着又说道:“这回带回来不少东西勒,什么福满记的点心、云家酒楼的烤鸭,还有绸缎的布料,王家两口子现在是享福喽”
边说还边砸吧嘴。
“那也是嫁给一个瘸子,还是那么大年纪的”,宋母忍不住道。
“那也是有钱的瘸子,吃好喝好,现在怀上了,还有了依靠,有啥不知足的”。
宋大伯母回道,看来宋大伯母和刘婆子的想法一样。
众人看到杨珊,终于停下来和杨珊打了个招呼。
杨珊听完了大半了,觉得没有必要再听下去,她对王招娣的婚后生活也没什么兴趣。
所以打过招呼,就又回去了。
走之前还听到刘婆子说:“杨珊当初也是二朵金花之一呢,条件比王家丫头还好,现在却还要下地,命运弄人哦”
杨珊:“……”,杨珊真是谢谢她了。
“你这老婆子胡咧咧啥呢,嘴上没个把门,什么话都说”
杨七婶看到宋母黑下去的脸,忍不住呵斥刘婆子。
刘婆子这才讪讪的住了嘴。
杨珊回来后父子三人已经回来了,两个孩子在堂屋玩,宋河在生火准备做饭。
看到杨珊过来,两个孩子就丢下了宋河给他们编的蝈蝈。
甜甜的喊娘,然后要抱抱。
自从上次把他们丢在家几天后,回来两个孩子更加粘人了,特别是粘杨珊,一天要问几次。
除了杨珊和宋河外都不要别人带。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着,很快就要春耕了。
今年有了牛就方便多了,家里的田也不多,宋河一个人七八天就能弄完了。
还包括了挑肥去地里,和撒肥料的时间,有宋河这个大力士在,杨珊都没有下地。
家里的地犁完了,把牛借给了宋父和宋大哥一家,宋河还去宋父那里帮了几天忙。
接下来就是等秧苗长大些了,进行移栽。
到了栽秧的日子,宋河天还没亮就起来啃了一个饼,去田里扯秧苗了。
要把秧苗先从田里扯出来,然后再两棵作一棵,三棵作一棵,间隔均匀的栽在没有苗的田里。
用来培育秧苗的田里,原来的秧苗也要扯出来重新栽。
为什么要扯出来再栽回去呢?
一方面这样可以提高产量,不知道什么原理,很多菜苗也要扯出来重新栽。
另一方面为了方便秧苗的培育,毕竟都在一个地方,节约了前期的肥料,秧苗长大一点后,及时追肥。
也为了方便控制水量,水多了秧苗容易淹死,而且只长高,不分叉。
这样会影响产量,毕竟一个分叉就会长成一个稻穗。
水少了,秧苗太矮也不行,也容易长野草抢养分。
另外,集中育苗可以多撒种子,毕竟谁也不知道出苗率怎么样,可以减少风险。
农业都是看天吃饭。
杨珊做好早饭,慢慢的带着两个孩子,去给宋河送饭。
孩子走得慢,走一会得歇一会,太赶了,杨珊也怕把他们累坏了。
所以等娘三个到的时候,别人隔壁田的已经吃完饭了。
宋河饿了一早上,坐在树下狼吞虎咽的把午饭吃了。
吃完杨珊和两个孩子就回去了,带着两个孩子在这也帮不上忙,太阳又晒,怕孩子中暑了。
天都快黑了,宋河才回到家,如此过了三四天,才算把秧栽完。
等到把土豆、辣椒、豆子、白菜、红薯、玉米……,这些农作物都种到地里,春天也结束了。
入夏以后就没有春天那么忙了。
夏天天气炎热,比较担心的是水源问题,怕没水到田里。
不过,比较庆幸的是,小河村这边有一条河经过。
山上的山泉也比较多,几乎没出现过,完全没水给田的情况。
杨珊和宋河商量着起新房子的问题。
考虑到后面会乱起来,其实新房子是不合适建在偏僻的地方的。
当然,人多的人家,特别是壮劳力比较多,又没有分家的人家,是不担心这个问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