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无点墨也无成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军停止攻城了!”
这一消息传遍全城,朝野无不欢呼雀跃,庆祝这短暂的和平与宁静。
然而,冉闵并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感到庆幸。
他非常清楚目前的局势,赵军之所以暂时停止攻城,只不过是想休整军队,顺便加紧赶制攻城器械。
暂时的胜利说明不了什么,于整个大局来说几乎微不足道。
拳头只有收回来,再打人才疼。
更猛烈的攻势还在后面,现在不过是中场休息。
德胜门的战报很快呈上来,一场战斗就伤亡四千余人,这足以说明赵军的攻击之强悍。
有了伤亡,就要补员,可问题是现在整个邺城的兵力捉襟见肘,去哪里找后备兵员补充上去呢。
临时征集民丁?勉强是个办法,可是手无寸铁的民丁跟士兵还是有差距的。
不是说给他们一人发一把武器,他们就变成士兵了,没那么简单。
在冷兵器时代,士兵同样需要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孔子曾说:“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
意思就是不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就让他们上战场,是在抛弃他们。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虽然没有现代战争那样有着比较高的技术含量,但也绝不仅仅是操着刀子砍人这么简单。
战争,讲的是配合。
各打各的,那就是乌合之众,是打群架。
一名普通的百姓蜕变为一名士兵,首先要学会的不是怎么砍人,而是要学会去服从军令,令行禁止,进则同进,退则同退。
古代战争很多时候打的就是秩序,是意志力,是勇气。
其中整支军队的秩序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乱军,就是整支军队的秩序已经混乱,将军的命令无法传达,下面的士兵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古代战争两军相遇,都以摧毁敌军秩序为第一要务。
作者也曾经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古人打仗一旦被埋伏、被偷袭,就很容易战败。
埋伏和偷袭,无非就是敌人突然一下子冒出来,那该打不还是打吗,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败了呢。
现在看来,埋伏和偷袭的目的就是短时间快速内摧毁敌方秩序,使其陷入混乱,然后取胜。
而第一次上战场的百姓,在亲眼见证鲜血横飞的场面时,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容易心生胆怯。
有一百个这样的人,就能造成小范围的混乱。
如果混乱没有及时停息,就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连锁反应。
小范围的混乱演变成大范围的混乱,最终整支军队乱作一团,战败无疑。
冉闵的担忧正在于此,征集民丁,仓促之间把他们送上战场,不但对于战局没有好处,还徒增伤亡。
可是城防的空缺不能不填补,要不然难以抵挡赵军的下一次进攻。
从其他几个城门抽调兵力也不现实,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
冉闵眉头紧锁,沉吟片刻,想起来一个人。
“王温。”
这个名字从脑海中一闪而过。
就他了。
“来啊,传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