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余蓁蓁这日出嫁时,是余家最热闹的一天。
天还不亮,余文彦就听到了府中开始有了动静。结婚结婚,古代说的结婚是在黄昏时出嫁,但是余蓁蓁却要天还不亮就开始收拾,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结婚都很累啊。
他俩还小,只要不捣乱家里便没什么人管他们两个。
余文彦就溜到了余蓁蓁的房子外头,她的头发被梳成妇人的样式,上面簪了许多漂亮的配饰,眉间贴着珍珠,他直接没忍住夸道:“姑姑真好看,就像仙女一样。”
大家都笑着打趣他:“那彦哥儿以后是不是也想找个仙女似的女子啊?”
“哼,我才不上你们的当。”
不过作为一个男人,余文彦是真的羡慕江书屿,人生四大喜,他这一下子就占了两项。
这一天的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早上他还在感叹天不亮府中就开始有动静,一眨眼的功夫到了黄昏。
有吹吹打打的声音越来越近,和他们生活了三年的姑姑便要出嫁了。
一边是告别亲人的酸涩,一边是敲锣打鼓的快乐,但不管怎么说,这桩婚事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余蓁蓁结婚时,自然是由余元州来背她出门,余文彦和余文策也紧紧地跟在旁边,虽然他们还小,但是该有的态度也要摆出来。
她从盖头中隐约看见跟着自己的哥哥,又想到一直对她不错的刘氏,想到未来的丈夫,觉得自己更没有什么伤春悲秋的必要了,她一定不会辜负这些人,会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的。
从前她只觉得一定要得到丈夫的宠爱,才能好好的过一辈子,但当她看到后来的刘氏之后,余蓁蓁便觉得那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她有把握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好的人生。
办完了这场婚事,余文彦和余文策又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
而在余文彦的影响下,柳辛的画技也越来越成熟了。
余文彦觉得他弟弟这书童是真的有天赋,他不是美术生,只知道一些浅显的绘画理论,全靠这小子自己钻研,没想到他还真的带给了他惊喜。
余文彦见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便开始教他一些自己记得的地图知识,但他们双方一个是个半吊子,一个又是刚接触这种新知识,进展并没有余文彦想象中那样快。
余文彦顿时有种果然小说里都是骗人的,搞新东西哪有那么快嘛。
柳辛见自己问不出来什么,便也只好更加努力地钻研,他也想要画出余文彦说的那种地图。
余文彦:谁还不会画饼呢?
在两人的学习习惯养成之后,方亦行倒是没像从前那般总是拘着两人了,偶尔也会带着他们去乡间地头看一看,有时也会带他们拜访名人,或是去清苦农家体验生活。
每每出门,余文彦都觉得自己获益良多。
比如走到乡间时,方亦行便会自然而然地讲起耕种的方法,注意事项,这些作物容易生什么病,又有什么方法能治。
这些都是书里没有的东西,每次余文彦都会拉着余文策一块儿好好整理出来,谁让人家记性好啊,他就当自己有个作弊器好了。
有时看到成片的麦田,看到奔腾的河流,看到辛苦劳作的人们,方亦行又会让他们俩随兴作诗,饶是余文彦,偶尔也能得一两句方亦行的夸奖。
当时余文彦就觉得自己悟了,怪不得古人那么喜欢登高或是出去游玩呢,这感觉一上来确实很容易写出佳作啊!
为了余文彦作诗能提高,方亦行还带着他们拜访了不少有名的乐师。
当时余文彦还以为夫子要带他去听曲儿,觉得来一趟古代,他终于要见世面了,最后直接被狠狠打脸。
要知道这个时代精通音律的人真的不少。
要不说大师就是大师呢,听了几节大师课,余文彦的诗确实长进了不少。
但是和余文策比起来,那真是不能比。
连方亦行都说余文策也不必提前准备一些考场上用的诗了,说他临场发挥说不定写得更好。
余文彦在心中默念:这是大腿,不能嫉妒,这是大腿,不能嫉妒。
不嫉妒才有鬼!要是可以,他真想跟他弟弟换个脑子。
倒是方亦行难得安慰了他几句:“你也不必太过忧心,除了诗词我比较担心之外,其他都做的不错。”
方亦行这个人本身就是农家子出身,也很能体谅农民的辛苦,带着他们去乡下时,他身上的那股子亲和力总能让人对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什么今年的收成还不错啦,家里又能攒多少钱啦,想送孩子去读书啦,要是赋税再低点就好了……
每当这时,余文彦和余文策也都好好听着,更不会露出嫌弃的神色,这让方亦行对他们两个越来越喜欢了。
余文彦觉得方亦行这就是在带他们下基层。
有时,方亦行也会让他们四个讨论几人的所见所闻,虽是同一件事,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便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他们两人更能体会这平民百姓的苦楚,几乎每次余文彦和余文策都能从乔沛和柳辛身上得到不一样的启发。
于另外两人而言,也是如此。
现在他们四人的关系,早就不再像是书童与主人了,而更像是同伴。
每次他们出行时,曾建业也总会跟在一起,用他的话来说,既然决定了要学武,那就不能半途而废,他好不容易遇上两个苗子,可不能就这样浪费了,就算是去乡下,那也不能落下每日的功课。
而且他跟在一块儿,也能保护几人的安全,方亦行倒是没有那种文人对武人的厌恶,但要说多亲近,那倒也谈不上。
不过曾建业常年行走于各地,也有些见解,对一些三教九流的规矩更是知之甚深,每每遇到些麻烦,他总能很快解决。
这又让余文彦他们几个小孩子学到了不少。
因为见多了人,听多了他们的故事,余文彦也愈发地融入这个时代了。
近来反思,他发现自己从前总是带着一种旁观的角度去看这个陌生的时代,哪怕他已经决定好要好好做“余文彦”了,但是有着现代思想的他,又是看过这本小说的他,想要融入这里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
方亦行见余文彦越来越沉静,每每发表的见解也更加考虑到百姓,他心中的那块石头才稳稳地放下了。
不过他们今年最后一次在京城附近游历时,竟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