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锦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山郡靠近幽州涿郡,两郡毗邻,所以这里也成了幽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关口之一。
甄家便是依靠司马家,借助于对方在贸易方面的的影响力,拿到了幽州不少的贸易份额。
这就给甄家在朝中上下活动,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其实所谓世家,中间除了权利,更多的,是需要金钱、利益的支撑。
对于这一点,甄家早有体会。
从位列三公的准一流世家,到现在的北地二流世家,百年风雨,甄家几代人早已看清官场。
甄家的所谓文化底蕴,在这个时代,就如同鸡肋,食之口无味,弃之觉可惜。
“叩响朝门的,不一定非的是学识,也可能是金银细软,绫罗绸缎。”
这便是甄冼的内心真实想法。
至于所谓的权越大,钱越多,钱越多,权越大,那是目视短浅之辈的看法。
古往今来,能让中心权力,运行的本质,只有三样。
武力的权威,
思想的映射,
还有便是第三样,
利益的捆绑…
甄冼只是想让自己能小小恢复一下,祖辈的荣光。
虽然手段有点下作。
不过在这个明码标价的时代,又为何不可呢。
至于为什么甄家能依靠上司马家,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这一次,秦牟一行人却不是往涿郡,而是南下。
( 回到主题 )
随着甄家的商贸车队走了三天,商队已经走出了安熹的地界。
秦牟一行人倒没有感觉不适,毕竟幽州地界的天气和这边相差不多。
真要说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相比于以前散漫的游历,跟着商队,有了一定的纪律性。
“秦公子,远处的山,县志有记载,名为伯牙,而坊间呢,则叫钵崖。”
“伯牙山山势惧险,山林也是极深。”
“不过最主要是这一带山匪成患,这在安国(县名)一带,都颇有影响。”
甄家商队的领头黑胡子大汉,指了指远处连着的一片山脉,给秦牟一行人娓娓道:
“前几年,中原大旱,很多百姓都没了活路,便来此处做起了山匪。”
“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后面,声势越来越大,颇有动乱一方的架势。”
“后面中山郡和安平郡共同出兵,镇压住了匪患。”
“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山匪,逃进了深山。”
黑胡子大汉一边说,一遍用余光看了一眼天空,心中默默盘算时间。
“两郡之地的兵马,还打不过,一股流民组成的山匪?”
说这话的是秦牟,但是身后的青家兄弟,眼神中也是略显诧异。
丘力居则眼观鼻,鼻观心,入定状态。
“哈哈哈,秦公子,说笑了。”
领头的队长看出来,虽然秦牟的身份应该很高,但经验不够。
最起码,官场,这一点不够。
“秦公子,非也,不是官家兵力不够,或者战斗力不行,而是,没有必要。”
“这官场,也并不是,非黑即白。”
“乱匪初定之时,中山郡和安平郡的太守便得到了朝廷的奖赏,带队的安熹县和信都的县尉,更是官升一级。”
“公家处事,大方向并无不妥,山匪流民,亦是百姓,若赶尽杀绝,吃亏的还是朝廷。”
一语点醒,秦牟缓过神来。
“大兄,某唐突了,少出在外,阅历尚浅,多谢解惑。”
领头的黑胡须大哥看秦牟也没有少爷脾气,自然好说话,沉默了一下,继续说道。
“中原一场大旱,干了近三年,光是饿死的,就超过百万。”
“天灾之前,与其论谁对谁错,还不如一碗稀粥,更有说服力。”
“那为何在安熹地界,我看着百姓、孩童,还颇有礼貌?”
“看着,不像是经历过大灾大难的样子。”
领头的黑胡子大汉听到这茬,转而扫过运送商队的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