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布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秉灯大步走到训练场,重新挑选了一把劲弩,背在身上,又选了一柄匕首,插进靴子里,准备出门。
亲卫小李拦住了他。
“苏帅,我跟你一起去吧!”
苏秉灯打量了眼前这个年轻稚气的小伙子,似乎看到了王一理的身影,又想起了山洞里那些为自己牺牲的亲卫,擦了擦鼻子说道:“好好待在府里,听中郎安排。”
说完,头也不回,跳上马飞奔而去。
赵忆南见状,嘱咐了依兰几句,急忙跟了出去。
御前护卫高展带着一份刚刚接到手的密信走进承德殿。
圣上接过高展的密信,上面只有一个字:“妥”。
圣上看过之后,神秘一笑,吩咐道:“秦公公,传礼部侍郎孙丛文。”
秦公公毕竟是圣上身边的老人,圣上的一言一行他都能领悟基本意思。一看圣上看了密信眉毛上扬,他自然知道必定是好事,脚下的步伐也快了不少。
片刻之后,殿外候着的礼部侍郎孙丛文揉了揉麻木的腿,一秒钟都不敢耽搁,一路跟着秦公公小跑进承德殿。
脚上的麻木感随着小跑逐渐缓解,可心中的担忧愈发严重。
施恩图被盗,已经牵动了整个礼部,甚至尚书省都受到牵连。另一位户部侍郎正在礼部做着最后的努力。路线调整已经来不及,运河工程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修改,唯一的希望只能是请亲卫和禁军协助,找到偷盗之人,尽可能缩小施恩图泄漏范围,并加强警戒。
此刻吉时未到,圣上突然召唤自己,除了责问此事,别无其他。
孙丛文后背不禁冒汗,寒冷的春初,身体却十分炎热。
一旁的太子看着形色匆匆的孙丛文,脸色不禁拉他下来。
施恩图之事他早就听说了。
礼部被盗岂有流传的那么简单,只是因为遭遇遭贼,损毁了些不值钱的东西。
真实情况朝中大臣都知道。
事终须有一个源头,若苏秉灯等人找不到黄巾军,那些朝中不利于太子之人,会利用这次机会,将所有事端甩给太子,趁机动摇东宫之位,毕竟已有线索证明太子可能与黄巾军有牵连。
如今太子形势岌岌可危。
太子匆忙找来司马忠,让他务必找到苏秉灯,助他搜寻黄巾军下落。
苏秉灯和赵忆南一路出了清波门,路过学士桥,便到了聚景园。
张谭十几年前打胜仗,圣上便将此园子赏赐给了他。
聚景园原先是一片荒地,后来因为靠近丰豫门,出入西湖的百姓多了,便在此地修建了一些休息用的亭子,也有很多文人雅士,郊游之人选择在此地赏西湖,品人生,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园子。
聚集百姓风景,汇聚天下之才,聚景园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聚景园也是一个开放之地。
张谭的府邸其实在城内,就在清波门南面,背山面水而造,坐南朝北,与寻常府邸不同。
相传清波门也是为了张谭方便去西湖而开,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为的也只是彰显靖远侯张谭曾经对大宋的功劳。
赵忆南指着北面方向顺手画了个圈,说道:“东从城内蒲石桥,西至西湖边二十丈,北至丰豫门,南至学士桥,这块地都是圣上赏赐给靖远侯的,所以此地没有其他人员巡逻,来来回回都是张府的护院。潇潇所说的孤山就在丰豫门北面,那里有个丰乐楼,是个三教九流汇聚之地,再往北便是丰豫门水门。”
孤山并不在张谭管辖范围之内,而苏秉灯选择从张谭管辖地内部查起,其实从内心深处已经对张谭有了判断。
两人边走边看边闻,努力回忆着琅琊客馆那种气味。
毕竟鼻子没有岑潇潇做香料这类人来得灵,但终究还是能闻出一二。
果不其然,在孤山边上,靠近丰乐楼的地方,便有一股浓浓的气味。
这股味道其实就是北辽人入驻中原地带,为了掩盖身上那股草原游牧民族的气息而特意擦拭的。
苏秉灯二话不说,闯进了丰乐楼。
此时的丰乐楼是最为热闹的时候,白天大部分都需要谋生,总会去寻找活干,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虽然大多都是违法违规之事,但他们都有一个默认的原则,杀人越货、放火打劫之事不做。因此,很多人也把这里当做躲避官府追捕的地方。放眼整个临安城,就丰乐楼最安全,临安府管不到,只要不做出格之事,张府也不会管,自然安全。
门口两名壮汉一把拦住了闯进来的苏秉灯和赵忆南,侧目怒视。
周边的熟人都知道丰乐楼的来历,不会随意上门。
“第一次来?”
赵忆南点了点头,苏秉灯没有理会。
“可有投名状?”
“投名状?天子脚下岂有投名状之理?”
两名壮汉哈哈大笑:“此地别说远在天边的天子,就算是临安府也管不到。”
苏秉灯压低着眉,问道:“那就是没有人管喽?”
“此地归靖远侯管!一看二位便不是此道上的人,请回吧。”
说完,左边的大汉大手一挥,一群喽啰从背后赶来,还带着枪棒,吓唬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