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去年拳乱才有蔓延苗头时,两江与湖广便与英吉利国有了默契,后经铁路大臣盛宣怀牵线,两广、闽浙、四川、山东均与参战各国有了相关约定。
6月21日,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发布了“十一国宣战诏书”,但这诏书不是按国际外交惯例,一对一的交予外国使节的,而是向所有清廷臣子下达的。
当时邮政为铁路大臣所管辖,盛宣怀下令各地邮电局将诏书扣下,并另外电告各地不得妄动。
时任两广总督更是代表各省督抚电告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6月26日,盛宣怀广邀各国领事于上海会晤,议定了《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
7月14日,又新增了《福建互保协定》。
最后,说是东南,实际上中南、西南各地,均已纳入了互保范畴。
在王壬秋的抽丝剥茧下,那一场风云诡谲的大动荡,在两位学生面前缓缓展开。
杨皙子问道:“他们竟如此胆大妄为?”
王壬秋道:“非是胆大,而是不能?”
“为何?”
杨皙子与福三同时发问。
王壬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们可知真正投入战场的各国联军有多少人?”
杨皙子摇头。
福三则是想了一下,说道:“两三万总是有的。”
王壬秋道:“一万八千余人,另有七千德军还没上岸,京城便被攻破。”
杨皙子有些不可置信:“这么少?京畿防务为重中之重,十万兵马总是有的吧!”
王壬秋道:“总数超过二十万。”
福三点点补充道:“还有数十万拳民。”
杨皙子奇道:“近百万人马竟敌不过万余,这……这……”
王壬秋知道弟子会错意思了,于是道:“重点不是这一万八千人,而是各国后续的增兵,你们可知,各国为了增兵事宜,勾心斗角下可是差点大动干戈。”
“什么?!!!”
杨皙子与福三对视一眼,各自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恐。
是了,一万八千人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再增兵的话,还不知得闹成什么样。
王壬秋又道:“各国之中以日、俄出兵最为便利,这两国也是上心的,不断要求增兵,而其他几国则联手约束。”
涉及到各中隐秘,听得入神的两人更是屏气凝神,生怕错过了关键之处。
按王壬秋的说法,各国虽然组了联军,但各家的诉求并不一致,除了镇压拳乱与给清廷一个教训外,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求利,一派则是要土。
俄、日同时看上了东三省,因此在联军中针锋相对,而以英吉利为首的诸国则是看重通商便利,要的是钱。
但不管是哪种,战后的利益分配都会与战时出的力有关,而战时出了多少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出了多少兵。
这么一来,各国为了自家的利益,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愿其他国出更多的兵了。
王壬秋总结道:“所以,去年这一仗,胜不得,也救不得!”